
- 会员
山和梦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以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个偏僻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山村获得富裕、安宁的具体变化。在山村面貌的巨变中,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村民们对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乡土18.8万字3.9万人气 - 会员
耐烦
《耐烦》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杨祯秀一家从四川逃难到陕北皮家沟后所经历的曲折命运。描绘出陕北农村五十多年的历史变迁,内容丰富宏阔。主人公祯秀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隐忍、坚强、能干。为了家庭,她牺牲了爱情,历经了磨难,人物形象丰满正面,其坚硬的精神内核给人以力量。语言恰当而有滋味,就如那片土地应季应时生长旺盛的庄稼,极富地域色彩。乡土36.4万字3.8万人气 - 会员
末代枪王
《末代枪王》堪比《白鹿原》的史诗故事架构,《狼图腾》《藏獒》之后必看的旷世奇书!祁连山脚下一位藏区猎手的传奇一生,大西北新奇的草原、森林故事,熊、狼、藏羚羊等等野生动物众多元素的有机契入、组合,对广大读者尤其是城市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觉领域,读此书犹如看电影。耗时八载,九易其稿,方成此书。乡土60.7万字3.8万人气 - 会员
幸福的尤刚
尤村的泼皮尤二接连迎来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孩子。经检查,可能存在遗传因素。在医生的建议下,尤二咬牙花了两万块,带着第三次怀孕的妻子红梅去省医院做了基因矫正治疗,这一次,红梅生下一个健全的婴儿——尤刚。然而好景不长,尤刚六岁时,一种颇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流言开始在村里扩散:由于出生前接受了基因治疗,尤刚不算是尤二“纯种”的儿子,身体里混杂了其它男人的血脉。六岁的尤刚就此背上了“杂种”“野种”的骂名,他茫乡土19.1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蓝金子
这是一部商洛人写商洛的书,是正宗的商洛土特产。它生动地记叙了发生在陕南商洛山区几个宗族几代人几十年间的故事。商洛的历史、商洛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风土人情,在这部书里一览无遗。乡土36.7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老街会馆
一个新加坡来的制香人,一个家里卖烧饼的小青年,一个满身市井气的茶庄老板,他们的生活本无交集,却因一个两百余年的华丽古建山陕甘会馆、一座破旧的三进院子、一本传说中的宋代香谱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制香”和“砖雕、木雕、石雕”的技艺传承,勾连出他们之间斩不断理还乱的爱与恨,以及他们对传统技艺、对故乡、对老城深沉的情感。乡土23.9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永远的《白鹿原》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的诞生和推广,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何启治息息相关,他是《白鹿原》的组稿人、责任编辑和终审编辑。何启治与陈忠实交往了几十年,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向陈忠实约写长篇,这才有了之后的《白鹿原》。本书收录了何启治回忆陈忠实和《白鹿原》诞生的文章,以及《白鹿原》审稿意见,以及关于它出版后引起的争议和讨论,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乡土8.2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八步沙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数十万亩荒漠变成了绿洲。“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人,先后治理荒漠近40万亩,形成了一条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让风沙线倒退了15公里,有效地遏制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确保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态安全。他们凝聚的精神脊梁,撑起了八步沙的一片晴空,书写了一段悲壮、豪迈、可歌可泣的故事……乡土15.3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一路奔袭
通过对陈钦一家为过上好日子一路奔袭的铺陈、描叙,塑造了杨老爹、杨健明、李羊桥等一系列正面人物形象,展示了西部一个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青山绿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小山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百年来的奋斗精神和振兴乡村的艰难历程,弘扬了时代正能量,发展了时代新文化。乡土11.8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乡村蜡笔画
小说写了赵村一个叫柱子的青年农民的情感经历。在当今乡下农民倾巢出动进城打工的大背景下,柱子的媳妇兰子妈也离家进城打工,柱子坚持留守家乡,耕种田地。长期分离引发了两人的感情危机。此时,村里留守媳妇玉秀,走进了柱子的生活。随着二人交往的增多,柱子的精神上有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同时,随着乡下青壮男女大批进城,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留守老人的生存、留守儿童爱的缺失、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农业乡土18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天行者(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天行者》是一部以农村民办教师生活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以大山深处的的一所乡村小学为背景,生动真实地刻画了乡村民办教师的群体形象,写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多个层面,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和艺术的冲击感。读过这部小说的人,无不为作家笔下乡村民办教师们质朴坚忍、无私忘我的生存毅力和精神品质深深感动。乡土20.1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丹桂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刘丹桂惊险曲折的人生经历的描写,展示了当今城市和乡村,在新旧交替时期人的思想挣扎、迷惑、抗争的心理历程。作者以本人家乡刘家桥桂花坪作为文学地标,运用传统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着重描述了丹桂被生活厄运逼入城市求生存,又历经周折回乡创业,建设家乡的新女性形象。乡土16.7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乡村书记传奇(绿地文学丛书)
触天杵地的高楼大厦,凸显不出历史的积淀和民族文化的厚重。古老的清真寺诉说着华夏民族发展的历史,凸显的是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沉淀的是民族文化的厚重,展示的人文关怀的源远流长……乡土25.9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天天都有大太阳
在柏树庄进行的村主任民主选举中,从村里走出去且在城里拥有了一家建筑公司的李连春,毅然放弃事业返回家乡参加竞聘。在和村里的头面人物刘囤的较量中,他依靠自己的智慧和一身正气,与之斗智斗勇,诡诈卑鄙虽总是伺机而动,但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这部小说是对中国当代农村民主化进程、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乡土23.4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那年那月那些事
小说以两个女主人公阴差阳错地嫁给对方的丈夫做情节线,以两个家庭对待生活,对待政策,对待孩子等多元的思想安排情节,描写了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大背景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心态,不同人物等方面,全面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通过改革开放,农民经过苦难和阵痛由穷到富的过程。乡土38.8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越走越荒凉
下乡知青洛阳插队落户在藏族小寨子。在这里,他遇上了把他当亲儿子看待的藏族老阿妈阿意白玛、父亲一样严厉的多吉队长、在生活上给了他不少帮助的像哥哥一样的阿嘎。他与本地女知青美丽清纯的达瓦拉姆相知相遇,使刚刚步入生活的洛阳,感受到了灵肉相融的美好爱情,可是,面对空潆的人生理想,年少的洛阳第一次品尝到了惆怅的滋味。达瓦拉姆成了公社小学教师。她认识了嘉措格老师,找到了她的真爱,希冀有一个可以终身停靠的港湾。乡土21.5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白牯牛潭(第一部)
本书是一部农村题材的小说。讲述了1949年到1959年作者家乡洪湖的一些人和事,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真情实感,用更为贴近现实的手法,写出了农民们的心路历程。为一部不可多得可歌可泣的农民赞歌。全书共四部,本书为第一部。乡土18.1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肩担客
《肩担客》是一部以赣南客家题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与人文气息。这是一部向荜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客家先贤致敬的作品。在古代,赣南山多田少,在地主的盘剥下,广大劳动人民“上无片瓦下无片土,家无立锥之地”。当时,很多青壮年被迫无奈出远门,靠打肩担谋生,肩担客的队伍非常庞大,打肩担也成为了山区货物流通的主要方式。但是打肩担也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甚至会丢了性命。小说的讲述对象即这样靠出卖苦力乡土16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扶贫札记
《扶贫札记》根据作者自身的扶贫经历,用小说的形式记录精准扶贫实践中的酸甜苦辣。小说既有对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客观呈现和理性思考,又有对梦想的诗意抚慰和对希望的温暖传递。《扶贫札记》聚焦的虽是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但它与全国脱贫攻坚形势同频共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政府消灭穷困的承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乡土12.4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锻炼锻炼
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农村社会治理与个体行为改造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某个农业合作社里,主要围绕两位性格鲜明、行为懒散的农村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展开。这两位妇女以身体疼痛或饥饿为借口,逃避集体劳动,实则是为了满足个人私利。合作社的青年副主任杨小四,面对这样的现象,决定采取行动,利用巧妙的方法揭露并纠正她们的不良行为。小说通过一系列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设计,如“小腿疼”在劳动时假乡土5万字3.5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