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讲述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碎片化的时代,当代哲学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道德客观性,但都陷入理论困境之中。这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解决的价值冲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从而要求伦理学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重新思考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以及与政治哲学的边界与关系问题。伦理学15.8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人论三题(新编本)
“人生”“人格”和“人性”,这是我关于“人”的思考的三个主题,也是我自己在“成人”的旅途中三个重要的驿站。—邓晓芒。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随笔、评论文章结集,更像是一位哲学家的成长私家相册。“成人的哲学”“人生的功课”“人性的镜子”在本书的三个章节中既收录了作者少年岁月的私人回忆,也有成人之年的著名论战文章;故事之精彩,文笔之犀利,一位哲学家生动而逍遥的形象从书页间跳脱出来。“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伦理学27.7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谈修养
本书以理智澄明、沉稳舒缓的文字,把人生修养及途径、心灵困惑及排解、个人障碍及消除,娓娓道来,引导人生走向理想的境界。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在平淡中谈出不凡之处,以随意的语言说出从容的胸怀,从宽容的胸襟中道出真知灼见。本书历久弥新,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激励人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是优秀的大众修养读物。伦理学9.3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论人的尊严
《论人的尊严》是皮科·德拉·米兰多拉在23岁(1486年)时写就的一篇长篇讲演稿。是年,皮科就宗教、哲学、自然哲学等方面提出了900个论题,试图在罗马大会上进行讨论,最终,大会因教皇的反对而搁浅,但这篇为开幕式准备的演讲稿却声名远扬,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在这本小册子中,皮科赞颂人是自由的造物,能认识并能管理一切存在物。他提出,人的尊严来自于人的形象并未被先天地规定下来,而是可以通过道德自律、伦理学2.9万字3.5万人气 划清界限?: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艺术与社会译丛)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伦理学9.8万字3.5万人气- 会员
伦理与文明(第7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分为五个部分,既有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西方现代伦理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等基础理论的分析,也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实践的探索,对于深入探究中西方的伦理学基础理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现实伦理学14.6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就要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珍惜自己;学习一些有用的东西,充实自己;试着只考虑怎么过好今天,活得有所价值。本书从“活在当下”的快乐原则出发,告诫那些沉湎于昨天和幻想在明天的人,珍惜今天,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从而阐述朴素的幸福密钥,那就是“活在当下。”伦理学8.6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忍经全鉴
《忍经》是元代吴亮编撰的中国古人隐忍处世故事集,收录了自先秦至宋代有关隐忍的行为故事和言论共173则,给读者提供了一部较完整的中国古代隐忍言事读本。该书内容涉及“忍”的传统道德哲学依据,忍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践功效,名人以隐忍态度获取成功之案例分析等,是一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处世指南宝典。伦理学14.6万字3.4万人气 - 会员
彩图全解菜根谭:纯美典藏版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人常咬得菜根,则酉事可做”。洪应明偶见此言,一时有感而发,便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这些箴言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养、处世、出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哲学。为使《菜根谭》更好地启迪人生、造福社会,我们精心制作了本书,在精选伦理学27.4万字3.4万人气 - 会员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开创了一个主要流派,即同情学派。这本书中收入了《论意志自由》和《道德的基础》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则是其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四篇的补充。伦理学21万字3.4万人气 - 会员
青年知识分子的道德发展
当今社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多元化,高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着时代发展,也强烈冲击着社会伦理关系和人们的道德生活。在多元力量的作用下,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伦理道德状况也悄然改变。未来的道德养成模式、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应积极改变。以发展的理念看待道德,帮助青年人建构自身的道德人格以安身立命,培植出对人类与世界的终极关怀的情怀,以实现知识阶层的社会担当,用自身的道德发展推进社会道德伦理学17.2万字3.4万人气 - 会员
伦理学原理(第3版)
一直到19世纪末,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几乎还是同一概念。l903年摩尔发表《伦理学原理》,宣告了另一种伦理学——元伦理学——的诞生。尔后半个多世纪,元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领域一直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脱离规范伦理学而企图独撑伦理学大厦的元伦理学开始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一方面是规范伦理学的复兴,另一方面则是否定规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的崛起。本教材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伦伦理学36.4万字3.3万人气 - 会员
英国童话的伦理教诲功能研究(文澜学术文库)
本书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选择《小熊维尼》《彼得·潘》《驯龙高手》等9部具有代表性的英国经典童话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揭示童话在儿童伦理道德观念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全书结构合理,思路清晰,既能让读者对于童话的伦理教诲功能形成整体认识,又能帮助读者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具体的童话作品。伦理学17万字3.3万人气 - 会员
结婚与道德
究竟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著名哲学家罗素认为人类的婚姻与性道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史上,关于性的知识一直是禁忌或处于灰暗地带。罗素主张让年轻人获得健康、正面的性教育,从而使他们对婚姻与爱情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他认为幸福的婚姻应满足一些条件,比如夫妻双方都感受到完全的平等、不干涉彼此的自由、身心完美地融合、价值观相似……关于爱情、性、婚姻、家庭、试婚、离婚伦理学11.2万字3.3万人气 人性的镜子:动物伦理14讲
本书集中讨论了动物伦理学有关的问题意识,并希望由此使不同背景的读者在个人生活与公共环境中,找到人类和动物的相处、共存之道。本书从追溯“人类中心主义”的起源与演变并剖析这一症结开始,说明“动物也应是值得讨论的道德问题”。接着回溯动物伦理学兴起的社会和思想背景,并进入哲学领域,逐一介绍效益主义、康德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致善论”、女性主义,以及德性伦理语境中的动物伦理学。作者力求用简练、平实的语言,严密伦理学8.7万字3.3万人气- 会员
跟弘一法师学做人
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经历颇丰,从翩翩公子,到老师,再到道人,最后皈依佛门,可以说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传奇。弘一法师讲佛学结合实际,让佛家的思想变得生动形象、简单易懂。他讲佛学,不仅是叫我们如何学佛、做佛,也教我们如何做人。愿更多的人们,从书中进一步认识法师,于惕历自省之余获得一份清明。伦理学12.1万字3.3万人气 - 会员
《女四书》读本(大众儒学经典)
我国女德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女四书》意在告知女子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法,为后世女德教育的渐趋完备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古代女性教育最具代表性的范本,《女四书》充分体现了古代女子教育的历史价值,其广泛传播,曾经对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读本》取精华、去糟粕,分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等部分,对《女四书》做了注解和伦理学9.7万字3.3万人气 - 会员
后现代道德
《后现代道德》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伦理学专著。利奥塔没有专门探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权力、道德义务等道德领域的重要问题,毋宁说他的后现代道德是在宽泛意义上的“行为准则”,而且这样的行为准则并不具有实践理性的普遍有效性。利奥塔选取“流变”“市场”“速度”“信息”“资本”“多媒体”“制度”等主题,聚焦“文化市场”“大都市”“想象博物馆”“平面艺术”“无声音乐”“海湾战争”“后分析哲学”等问题,力图伦理学12.6万字3.2万人气 - 会员
文化建设的伦理审视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结题成果,是从伦理学视野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全面审视。全书包括一个总论和十四章分论。总论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理论观点;分论探讨了文化建设的方法论和价值观问题;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优良道德传统的问题;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科技、教育、文艺领域和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环节中的伦理问题;以及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问题。本书对从事文化伦理学47.1万字3.2万人气 - 会员
德育鉴
《德育鉴》内容简介:清华有一句很有文采的校训,是所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点几乎是妇孺皆知。还有,也应有不少人已是耳熟能详,上述校训辑自《周易》上的乾、坤二卦,其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更进一步说,也会有不少人已有了解,清华立下这个校训的契机,缘于梁启超1914年来校的一场讲演。——甚至,如能再多读几本梁先生的书,还会知道他常爱以代表天、地的这两种物象伦理学8.7万字3.2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