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
更新时间:2019-12-27 15:16:19
最新章节:主要人名索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内容简介:“脸”与“面子”曾被文化观察家们看成是中国人性格的第一特征,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或是统治中国人灵魂的女神。近代以来,许多海内外观察家、文学家、外交家及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做过一定的描述与讨论。此书是迄今为止由中国学者写出的第一本有关此议题的学术专著。书中以科际整合的视角,独到的方法,首先对以往的议论和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小结,然后通过对脸和面子的再定义,分别从脸面的原型、脸面的内核、脸面的模式、脸面的功能等几个方面,系统而详实地研究了脸面对于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整《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贯彻始终的思路都在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及其表现是如何从实在性走向形式性的。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1-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白鹿塬论丛(第二辑)
本书为周棉主编的依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集刊。本册为2023年第1期,包括中国式现代化与民主研究;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艺术学研究;东南亚研究;学术传记·回忆录六部分。社科27.1万字 - 会员
中国科技发展与战略
本书从“科技创新的国际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支撑新发展格局”“科技治理与话语权建设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面向伙伴关系的国际科技合作”“统筹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等多个科技创新问题展开分析,旨在为科技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社科34.6万字 - 会员
工作生活平衡:基于工作环境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在劳动者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关系呼声不断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工作生活平衡应当成为评价就业质量和劳动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指标,因为它既能够反映劳动者工作场所增长性权益的发展情况,又能够通过测量工作对生活的影响更加全面地反映就业质量。本书探讨了社会、组织以及家庭生活对劳动者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并讨论了劳动者工作生活平衡的发展趋势和有助于实现平衡的社会政策。社科11.8万字 - 会员
奋进的历程: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
本书以“志体”写法,全面记录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自建院以来四十年奋进历程。全书共有概况、机构设置、人员情况、科研工作回顾与展望、历年科研成果及奖项统计、大事记六章内容。在客观介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基本面貌基础上,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机构变化和人事变迁脉络,较为翔实地汇集整理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发展大局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及各类获奖情况和批示统计,并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发展进程中系列社科13.6万字 - 会员
中国软件工程师:工作、生活与观念
“中国软件工程师调查”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团队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人事部的委托,于2023年针对我国软件行业相关从业者开展的研究课题,旨在深入了解我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生活与观念,以期保障其劳动权利,改善其生活条件。在调查的基础上,本书对软件工程师群体的工作情况、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进行深度解析,展示了该群体的多重身份和丰富面向,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社科15.1万字 - 会员
新阶层的突破与坚守: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
本书分析和归纳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组成、内涵、本质及特点,提出了“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地位获得研究假设,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658名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数据,建立“专业技术地位、职业地位、社会经济地位”三个地位获得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和讨论,试图探讨技术、资本、权力、信仰之间的关系,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繁荣提出建议。社科29.2万字 - 会员
俄罗斯形式主义诗学(“跨文化”研究丛书)
本书主要研究具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形式主义诗学。俄国形式主义被西方文论认为是20世纪文论的开端,本书内容包括形式主义诗学的美学渊源;主要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迪尼亚诺夫和雅科勃松等人的专题研究;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文学性”、“陌生化”等的阐释;形式主义诗学同其他诗学的关系,以及它对20世纪俄罗斯诗学发展的影响。作者既肯定形式主义诗学重视文学特性的重要意义,又指出其忽视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不足社科24.9万字 - 会员
对话芙蓉湖畔(第1辑)
本书来自在厦门大学校园举办的跨学科活动——“芙蓉湖畔对话”。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与高校师生切身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嘉宾均为厦门大学著名学者,包括多位中科院院士、全国各领域著名专家。对话中,观点交锋,认识碰撞,拓宽了师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一经推出,即受到师生欢迎,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目前已成为厦门大学的品牌项目。为记录对话内容,扩大对话影响,传播科学知识,主创团队将对话进行了整理,形成此书社科12万字 - 会员
何谓智库:我的智库生涯
本书是作者在考察世界各国智库并亲身经历了若干智库的组建及其活动基础之上写成的。它以自传体的写作方式,用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告诉读者何谓真正的智库,如何建设这样的智库,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及放眼世界的鲜明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在文化上与中国有诸多共性的日本,其智库建设的得失也会给我们诸多启示,帮助我们在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理想智库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妥。社科1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