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文学研究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4/25059084/b_25059084.jpg)
会员
曹植文学研究
邢培顺更新时间:2019-08-16 19:04:58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力图运用丰富的资料,新鲜的视角,对曹植的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作全面的论述和总结。综合探讨了曹植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争嫡问题的再思索、曹植的学术渊源、文学继承、建安文学的流变与曹植的地位、曹植创作的阶段性、曹植辞赋论、曹植诗歌论、曹植散文论、曹植文学创作的俗化倾向、曹植与建安风骨、曹植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本书对曹植其人、其事和其文作了客观、公允的分析。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曹植文学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附论
- 结语
- 第四节 具体作品在魏晋南北朝的反响
- 第三节 在创作技巧方面的影响
- 第二节 在文体方面的影响
- 第一节 由建安文学殿军到“文章之圣”
- 第十二章 曹植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 第二节 曹植的文学创作与建安风骨
- 第一节 建安风骨的形成
邢培顺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建阳刊刻小说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
福建建阳刊刻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从地域文化角度,讨论建阳刊刻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题材、版本特点。全书分三个模块,导论部分从整体来探讨福建地理历史文化与建阳刻书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到第三章,分析宋元明建阳刊刻小说情况,第四章到第六章从讲史、神魔、公案等题材角度探讨建阳小说刊刻的文化背景。本书采用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大量刻书文献为基础,在地域文化视野中分析建阳刊文学39.5万字 - 会员
英国小说城市书写研究
城市书写是在20世纪后期空间转向背景下产生的,城市书写关注城市空间在小说叙事和主题阐释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在小说中对城市的多维社会的文化解读,其中融入了作者的城市理念、创作方法以及主题思想。英国小说中的城市书写聚焦空间景观中的文化叙事、权力机制、精神表征以及民族认同等社会文化建构,分析英国社会文化在小说文本中的多维再现。本书稿旨在阐释城市书写如何成为英国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刻画和主题阐释手段。本书稿文学14.6万字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全二册)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一百多个关键时刻为切入点,整部文学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杨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学”新诠,止于当代作家韩松(1965—)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记“火星照耀美国”。在这“漫长的现代”过程里,中国文学经历剧烈变动,发展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本书希望所展现的中国文学现象犹如星罗棋布,一方面闪烁着特别的历史时刻和文学奇才,一文学64.5万字- 会员
文心(新版)
修辞、语法、阅读、写作、诗词、小说、日记、文学史……这么生硬的知识,让孩子怎么爱上学习?如果有这样一本书,既像小说一样好读,又能在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一定会深受欢迎。为了在语文学习上更好地引导孩子,汉语大师夏丏尊、叶圣陶共同编写了这本《文心》,通过32个相互联系的小故事,将抽象的知识与具象的学习和生活场景相联系,融知识于故事,以故事传知识,生动周到,深入浅出,让孩子在轻松的阅读中便将知识理文学13.5万字 - 会员
宋代的学术文化与辞赋创作
本书将辞赋史与学术史融会贯通,深入勾画宋代文化的发展以及转向内在的演进历程,对揭示“近世”传统中国的面貌具有探索性的学术价值。作者通过对辞赋作品的分析,揭示宋人对“盛世”的理解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特点,探讨北宋中期以来宋人在构建宇宙秩序与心灵秩序方面的努力,追寻耕读传家观念和乡土中国的生活范式,发掘华夷之辨观念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华夏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塑造等,这些研究在“预流”当下学术、弥补学界研究之文学31万字 - 会员
明关中四先生之文学观
关中“四先生”指三原马理、高陵吕柟、朝邑韩邦奇和富平杨爵。他们是明代弘正嘉时期的关中代表人物。本书侧重于两方面内容:其一,梳理四先生的文学观念及创作实践;其二,探求学术与文学的交互影响,并试图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书稿首先从哲学史的角度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关学主张及流脉;提炼出“大文学观”概念,以说明学者反对汩于词章,提倡德行践履为言文之根的主张。之后则对每位先生分别进行专门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人论文学16.5万字 - 会员
盛德形容:唐前颂赞文体研究
《盛德形容:唐前颂赞文体研究》一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前颂赞文体研究”(19FZWB066)的结项成果。河北大学张志勇教授依托《文心雕龙》《文选》等古代文论、总集,结合当前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从历史、文化、文学相结合的宏观视角出发,翔实、具体地梳理、勾稽了颂、赞两种文体从上古至魏晋南北朝起源、发展、演化的历程与轨迹,并将汉魏之际四言诗的复兴和四言颂的勃兴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证、辨析,阐明了两种文学24.5万字 - 会员
元代文学史
本书在揭示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元代杂剧、散曲、诗文、南戏、话本诸种文体的作家作品进来了全面梳理,对重要文体的起源、体制、内容、分期和流派的区分、流传版本及作品存佚,以及盛衰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不仅具有宏观的文学史视野,对于各体文学的发生发展给予明晰概述,还对其中的重要作家流派的生平、艺术特色都有细致的评述。全书立足文献,阐释精到,严谨翔实,论述切中肯綮,有利于读者全文学41.1万字 - 会员
南北朝文学史
南北朝文学史是文学研究整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本书上起刘宋,下迄隋代,共分为27章,对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各体文学演变进行了细致描绘和深入分析。本书两位作者曹道衡、沈玉成先生,均是这个领域的著名专家,著述丰厚,蜚声海内外。本书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阐述南北朝各体文学的基本面貌,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文学3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