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社会大脑:智慧共享体系的形成与演化
张为志更新时间:2020-02-26 15:47:4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基于智能科技集成引发的社会变革,催生了一种不同于自然经济文明(也称农耕文明)、市场经济文明(也称工业文明)的新文明——非现场经济文明(也称数据文明),契约论、自然主义、经验主义、格物致知等关于社会秩序的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书围绕人类新共同体(未来人机协同的新共同体)展开,是持续开展跨学科、跨物质与意识的一般集成论研究,旨在发现、探索社会大脑的成长机制与理路,为未来超智能社会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新社会秩序建构与维护提供预设性的解决路径参考。
品牌:浙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5-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社会大脑:智慧共享体系的形成与演化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张为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论道穷理 赓续文脉:《江海学刊》特色专题论文选(6卷)——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
本卷旨在展示《江海学刊》近二十年有关国内外史学研究的专题文章,从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几个维度,就历史与记忆、中外史学比较、史学理论批判等层面,系统呈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社科29.2万字 - 会员
北大公开课:北大才斋讲堂精选·教育与心理
本书精选才斋讲堂中教育与心理系列学术演讲的内容,包括《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从德国大学的理念和制度中寻找现代大学的突破》《心理理解的发展:研究与应用》《情绪面面观》等文章。社科9.7万字 - 会员
残障权利研究(第4卷/第1期/2017·夏季号)
本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心智障碍、残障与性别、残障与法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书中作者们深入“田野”,直面真实世界,综合运用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乃至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话语和理论,以中国签署和批准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圭臬,以“基于权利的发展”这个全新的残障理念与国际人权标准为指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学者在人权视角下开展残障研究的成果。社科19.8万字 - 会员
社会共识的形成
社会共识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心理基础。促进社会共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深入分析社会共识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本书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对主体间共识理论、社会表征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梳理,提出研究社会共识的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社会共识的特点、影响社会共识形成的因素、社会共识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共识分析社会问题等。社科16.3万字 - 会员
运河研究年度文选(2017)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其历史文化资源尤为重要。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有关运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研究视角和领域不断拓宽。本书对2017年大运河的相关研究进行摘选,分别从总论,河工与漕运,运河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运河城市,运河遗产与大运河文化带五部分进行整理和收录,从一个新的视角,呈现运河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社科29万字 - 会员
《风行》杂志与象征主义自由诗
本书以《风行》杂志为主要着眼点,同时参考《黑猫》《新左岸》《吕泰斯》《瓦隆》《法兰西信使》等杂志,研究象征主义自由诗的兴衰史。象征主义自由诗处在无政府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两种力量控制之下,它不仅是自由与规则的复合体,也是个性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复合体。社科30.9万字 - 会员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与政府治理研究
本书以当代城市面临的复合型风险及防灾、减灾、救灾为背景,探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经验启示、发展演进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评价框架,以江苏省域城市为例,应用量化分析方法评测韧性发展水平并结合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前沿技术及国内外实践,提出了综合性的城市治理思路。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应急管理、公共政策等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实务人员、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其他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社科16.7万字 - 会员
美好生活视域下的乡村民生改善研究
本书从乡村教育、住房、医疗卫生、养老等问题出发,指出新时代乡村民生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治理要以民生改善为重要抓手,检视当前民生发展中的新情况、新要求、新趋势,努力提高乡村民生水平,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发展要求,使乡村更有韧性,人民生活更美好。社科22.6万字 - 会员
仗卷走天涯:全国大型社会调查之督导笔记
本书由一批参加过全国大型入户调查的老师和督导学生们合力完成,他们把调查的亲身经历以及所思所想所感用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把课堂到田野、知识到实践之间的那条看不见的路渐渐勾勒了出来。在这条路上,现场抽样如何做,现场访问如何问,与受访户如何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遇到拒访怎么办,遇到挫折怎么办,如何做好访员的心理建设,如何做好调查团队建设,如何处理督导和访员的关系等问题都能找到答案。社科15.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