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海南省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王丽娅 吴伟雄更新时间:2020-05-13 15:14:21
最新章节:索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财产等许多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目前,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缺失、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严重失衡,己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成为城乡分治的焦点。严重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还会威胁到社会公正理念,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提高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对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研究,探索实现我国社会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1-20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海南省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索引
- 参考文献
- 12.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监管机制的创新
- 12.3 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机制的创新
- 1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的创新
- 1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决策机制的创新
- 12 海南省率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创新
- 11.3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
- 11.2 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
- 11.1 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
王丽娅 吴伟雄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2024年重庆经济展望
《2024年重庆经济展望》是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经过深入仔细的调研分析,对2023年重庆经济运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通过区县信息系统等交流渠道,邀请市内部分中心城市和经济开发区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组织市内外有关经济专家和学者展开研讨,将成果结集出版。本书是社会各界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把握重庆市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和行业发展动态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书整体结经济59.9万字 - 会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问题研究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战略实施三年多来,川渝两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更好服务社会各界了解双城经济圈、研究双城经济圈,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精选了48篇决策咨询文章结集成册,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九大任务领域分别归类、单独成章。本报告立足川渝发展实经济25.8万字 - 会员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玉林市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研究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东地区和粤西地区主要城市共同的发展机遇。本书从区域经济研究的角度,对玉林市周边三个城市群发展情况和玉林市主要产业平台、开放平台做了系统分析,并借助2015年到2019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竞争力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通过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用数字说话,对研究城市有了比较直观、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认识,找准了研究城市的经济16.1万字 - 会员
数字经济赋能北京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本书聚焦于数字科技与乡村振兴,从□□的城市战略定位出发,分析了数字科技促进北京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以及数字科技促进北京乡村振兴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北京市数字乡村建设特点、需求,提炼出适宜□□近郊发展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等等。针对北京市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需求及问题,搜集并整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案例,总结各地做法的同时借鉴其经验,提出了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数字乡村发展的可行性建议。经济22.1万字 - 会员
区域商贸流通发展战略研究: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
商贸流通的加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主要趋势,不仅是扩大消费、拓展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相比于世界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我国商贸物流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相比于世界会展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会展业发展速度快,但整体竞争力较弱,发展不平衡现状较为明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完全体现,合作化、国经济14.8万字 - 会员
黄河流域低碳发展论
本书综合运用低碳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对黄河流域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效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流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规律进行总结,对促进流域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济12.3万字 - 会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本书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该区域进行城乡融合的现实逻辑、发展特征、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本书分为四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内容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为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的战略意义、现实基础及实现逻辑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主要内容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合水平测度与问题分经济14.5万字 - 会员
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
攀西民族地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转变,作为全国脱贫主战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关系到构建融入新格局和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与质量。本书首先阐释攀西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不仅是巩固扶贫成果的需要,实现民族大团结,也是民族人民享受中华大家庭发展的需要,接着,分析中国古代、马克思主义者、西方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理论,并对这些理论进行分析。本书的重点在经济24.4万字 - 会员
公平视角下农牧民增收问题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本书从公平感知视角,将政策、产业、生计作为增收的重要渠道,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分层次对农牧民增收进行研究,从而深入探究公平视角下青海省农牧民增收的内在机理,逐层分析影响青海农牧民增收的各类因素,探究惠农惠牧政策、地区产业融合、农牧民个体生计对青海省农牧民收入的影响,探寻农牧民增收的具体路径,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青海农牧民可持续生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10.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