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凯瑟琳·德·美第奇(全二册):瓦卢瓦王朝最后四十年
(法)让·伊波利特·马里耶奥勒更新时间:2020-06-24 17:43:29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凯瑟琳·德·美第奇(全二册)》以出生于著名的美第奇家族、一代权后、无冕之王凯瑟琳·德·美第奇的人生际遇为主线,讲述了瓦卢瓦王朝最后四十年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瓦卢瓦家族与哈布斯堡家族之间的争霸战争是如何在力量消长的过程中影响欧洲格局的?从亨利二世到亨利三世,凯瑟琳·德·美第奇是如何在政治联姻、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一步步执掌法兰西王权的?凯瑟琳·德·美第奇摄政与法兰西统一之间存在怎样的必然关系?在圣巴塞洛缪大屠杀、法兰西宗教战争、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凯瑟琳·德·美第奇充当着怎样角色?凯瑟琳·德·美第奇是如何领导法兰西走向称霸之路的?她对法兰西欧洲霸权的奠基起到了哪些作用?
译者:郝晓莉
上架时间:2019-11-01 00:00:00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凯瑟琳·德·美第奇(全二册):瓦卢瓦王朝最后四十年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专有名词法汉对照
- 结语
- 附录 凯瑟琳·德·美第奇对美第奇家族遗产的继承
- 第11章 美第奇王太后薨逝前后欧洲政治格局
- 第10章 安茹公爵弗朗索瓦·德·弗朗斯援助荷兰
- 第9章 美第奇王太后与新教及天主教代表谈判
- 第8章 美第奇王太后与亨利三世的二元政治
- 第7章 凯瑟琳·德·美第奇对文艺复兴时期法兰西王国艺术的影响
- 凯瑟琳·德·美第奇(下):瓦卢瓦王朝最后四十年
(法)让·伊波利特·马里耶奥勒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日本帝国的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的证言
全书通过十二位中国“慰安妇”幸存者的证言以及丰富的史料和调查实据,揭露了日本侵略军对众多女性的残酷蹂躏,揭示日军为推进侵略战争而有组织、有计划地设立慰安所的事实。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战争记忆”概述了日本侵华战争与“慰安妇”制度的紧密联系、日军大规模强征“慰安妇”的事实、慰安所实况调查,以及“慰安妇”制度下骇人听闻的性犯罪。第二部分“幸存者证言”记载了十二位日军慰安所幸存者的口述史。著者把个案历史15.9万字 - 会员
意大利战争研究(1494~1559)
意大利战争(1494~1559)是欧洲中世纪末期与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场几乎影响整个西欧的持久战争促成了欧洲政治意识形态的嬗变,促使16世纪初的西方历史著述进入了一个新旧交替、“群星闪烁”的时代,涌现出了以马基雅维里和圭恰迪尼等“1494年一代人”为代表的众多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本书将意大利战争置于欧洲国际关系历史的宏观背景之下,对意大利战争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39.5万字 - 会员
认知他者与反观自我: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帝国观
奥斯曼帝国是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与反观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他者”。本书在系统梳理近代国人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历史背景与文献来源基础上,从“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与流播”“奥斯曼帝国形象与国人的自我认知”“奥斯曼帝国发展之史的借鉴与思考”三个层面加以把握,认为奥斯曼帝国知识的引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特点。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土耳其认知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史,是历史19.9万字 - 会员
追寻现代世界的足迹
本书立足于19—20世纪东亚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并选取东西方主要国家近代以来发展变革的经验,尝试归纳、总结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的现代化模式与现代化道路;着重对现代化与发展理论的探讨,涉及历史学“现代化范式”与其他史学范式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关注当代历史学和历史学家,介绍、评论和回忆了国内外史学界研究殖民主义与现代化的代表性著述和代表性人物历史22.1万字 - 会员
欧美史研究(第3辑)
《欧美史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美近现代史学科2018—2019年在国内完成的成果汇集。本书为第3辑,分专题研究和学术综述两大块,其中专题研究8篇,学术综述12篇。这些文章涉及欧洲、美洲的政治史、经济史、外交史、社会文化史等领域,或属于国内前沿问题,或在传统研究领域内有所突破,或总结分析了近两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历史25.7万字 - 会员
理解和超越印度史学转向:走向历史空间理论
本书系作者由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落社会理论视野下的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研究”成果文稿修订而成。该书在当代国际学界印度史学转向的学术语境下,全面细致地考察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对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和莫卧儿帝国的不同诠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空间理论。此外,作者还进一步深入考察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的历史性问题,从智识史的角度解析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产生的具体历史脉络。本历史23.8万字 - 会员
14—16世纪东亚国家所贡宦官研究
在前近代东亚世界,“中国”“中华”或“华夏”,更多是一种文明的标签,与古代中国共享儒家价值体系的邻国朝鲜、越南有相当的同质性。它们或号称小中华,或自命“小中国”,所谓“凡礼乐文物,民风士习,悉仿皇朝”云者是也。宦官制度也仿效中国,且常以阉人当贡品。尤其在朝贡体系最为典型的明清时期,与中国接壤的安南和朝鲜进贡最繁,成为明代域外宦官的最大来源国。这批最能接近明朝皇帝的域外人士又常常作为使臣被派遣回原籍历史16.7万字 - 会员
1549年英国凯特起义
1549年凯特起义是英国中世纪末期都铎王朝最大的一场人民起义,当时的英国正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一个重要阶段。凯特起义是一场富裕自耕农领导的,由城市自由人、手工业者、商人、小农和流浪汉等城乡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广泛参与的,反对贵族压迫、追求社会公正的暴力抗议活动。凯特起义是16世纪中叶英国动荡年代诸多起义中发展最为成熟的起义,是英国社会危机的集中表现。这场社会危机是由圈地运动、宗教改革、政治历史14.2万字 - 会员
哈萨克斯坦简史
历史是承载民族文化密码的不朽碑文。也正是历史才能够塑造独特的民族性和民族特点,比如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语言及文化传统等。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发展前行首先取决于对民族史的深刻了解,而对友好国家的历史认知则能够拉近民心,巩固国家间的关系。正如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所说:“欲纵观当下且极目未来,必要回首审视过去。”本书引用最具说服力的史料和公认的通理,从不同角度剖析史实,展现了哈萨克历史2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