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四版)
申丹更新时间:2020-09-25 10:40:56
最新章节:附录三 谈关于认知文体学的几个问题[1]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该书是将叙述学研究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相结合的专著。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在当代西方小说批评理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小说的结构形态、运作规律、表达方式或审美性的认识,提高了欣赏和评论小说艺术的水平。本书旨在对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的一些主要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评析,以澄清有关概念,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来修正、补充有关理论和分析模式。本书特别对这两个学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探讨,以帮助填补这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四版)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附录三 谈关于认知文体学的几个问题[1]
- 附录二 再谈西方当代文体学流派的区分[1]
- 附录一 也谈“叙事”还是“叙述”?[1]
- 后记
- 索引
- 引用文献
- 第三节 中国小说叙述中转述语的独特性
- 第二节 不同形式的不同功能与特点
- 第一节 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分类
- 第十章 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其功能
申丹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桑塔格与中国
本书讨论了桑塔格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意识上、思想上的深度关联。桑塔格的作品可谓“文如其人”,富于变化,有时又自相矛盾;与之相类似的“既此亦彼”“亦黑亦白”的变易模式,也主导着中国古典文论的整体框架。本书以此为出发点考察桑塔格的整体创作及美学思想,可以看到,“变易中的不易”与“不易中的变易”,既纵贯其创作的始终,也横跨她创作的所有门类。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解读桑塔格,更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其创作理念和思想文学17.2万字 - 会员
现当代丝路文化叙事俄语小说研究
本书以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现当代丝路文化叙事俄语小说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基本发展历程、主要作品和体裁特征,钩沉创作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语境,考查战争与和平、记忆与遗忘、漫游与归乡等与丝路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的主题,分析小说中张骞、马可·波罗、成吉思汗、拔都、忽必烈和帖木儿等为丝路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形象,解读驼队、道路、荒漠等典型丝路文化意象的象征意义,阐释小说中的宗教文化、中国元素以及体现的丝路精神。文学30万字 - 会员
重读经典:上、中古文学与文化论集
本论文集选收作者论文45篇,其中三分之二写于退休以后:1999—2014年。本论文集有以下特点:一、时代特征比较突出:新时期以来文学观念的变化极大地拓宽和加深了古代文学研究空间,在以揭示人的感情世界和心路历程为中心的基础上,多层面、多角度和多种手段并用地展开研究,从而使这些论文具有全新的面貌。二、创新性特征比较突出:有些论文提出了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观点,有些论文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为有文学45.6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史论稿
本书搜罗宏富,自远古神话传说始,到晚清文学终,详尽考察了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从萌蘖、成形、成熟到最后完成的历史变迁,以及诸种变迁的内外因素。本书的要旨在于围绕命运与偶然、漂泊与危机、欲望与追求、退守与进取、今生与来世等命题,揭示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叙事模式、艺术特质与民族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凸显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形态、情感价值取向,特别是在自然认知上的观念嬗变,也即是借海洋的镜子映照人类精神不断创造更新的历文学21.1万字 - 会员
斯文(第5辑)
本辑分为七个栏目,其中“文体研究”为本辑的重点,关注“早期书写”,并结合中国古代典籍与文献的生成方式、书写方式及其由不稳定向趋同的变化,引导问题讨论愈加客观深入;“大视野”指出史传中的史传文学兼具历史记录与文学艺术双重性质,梳理了史传文学对小说文体的影响;“散文研究文献考论”则是对当今古代散文研究领域正在进行的散文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而开展的背景设计;“桐城派研究专题”对此领域研究中的很多旧有成见开文学26.1万字 - 会员
南宋孝宗时期词风嬗变研究
南宋孝宗乾、淳年间,辛弃疾、姜夔先后登上舞台,后世词坛始终未脱其藩篱。历代词学家都认识到该时段的重要性但却褒贬各异。具体来看,孝宗词坛打破了晚唐以来艳情词占主导的创作局面,咏物、述怀、说理、祝寿、节序等主题得到突显,“以诗为词”彻底实现,议论与用典极为普遍。与此同时,文人创作与社会娱乐需求出现分离,坊间编选歌本仍以北宋词为主,《草堂诗余》即为典型代表。通过对苏轼和辛弃疾这两位伟大词人进行比较,亦可文学24.1万字 - 会员
论伍尔夫非个人化创作理念及其实践
本书以伍尔夫文本的原创性研读为出发点,研究伍尔夫关于小说创作的非个人化诗学,剖析其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联,探究伍尔夫非个人化诗学对莎士比亚等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继承与创新,挖掘其与艾略特等同时代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区别,探讨伍尔夫非个人化创作理念在其小说中的实践,以及分析其对陈染等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深刻影响。文学19万字 - 会员
中外文论(2016年第1期)
本书在“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总题下,辑录了“文学基础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与中外文论比较”、“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化与新媒介生态批评”、“文学批评研究与作品分析”、“文学与艺术研究”等七个专题性研究论文50篇,另有“致辞”2篇,总计53万余字。现所收入论文是通过认真审读从80余篇文章中选定的,这些研究论文注重问题意识,强调学术性、现实性、导向性,对当前我国文艺理论领域里的文学30.8万字 - 会员
近现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来华传教士曾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书从文学角度对近现代来华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意义给予史料梳理和学理分析。具体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近现代来华天主教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二是近现代来华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三是就明兴礼、赛珍珠及包贵思等三位来华传教士进行个案研究。虽然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学的译介研究难免带上宗教色彩,但作为中西文化的文学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