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
张康之更新时间:2021-01-05 14:15:0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立足于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的现实,前瞻性地谋划社会治理模式重建的方案。本书将人类的社会治理模式区分为三种历史类型:农业社会家元共同体中的社会治理、工业社会族阈共同体中的社会治理、后工业社会合作共同体中的社会治理。在构想后工业社会的治理模式时,引入了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前提性条件,分析了依据规则以及程序原则的治理的不可能性,令人信服地证明社会治理伦理重构是唯一出路。在与农业地域性的、工业社会民族国家下的社会治理的比较中,发现了社会治理演进的历史中包含着向全球扩展的逻辑,指出全球化、后工业化所推展出来的是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表现形式,而其实质则是合作治理。这是一本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全面构想后工业社会治理模式的著作,多维度地展示和证明了社会治理伦理重构的必然性。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基于道德的合作治理
- 第一节 走向合作的全球治理
- 第八章 全球治理中的合作
- 第二节 从“世界”观念到“全球”观念
- 第一节 全球化中的民族国家
- 第七章 民族国家的处境
- 第二节 社会治理的道德化
- 第一节 重新认识道德与理性
张康之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汇编(全2册)
本书是为了庆祝吉林大学建校七十周年,而由吉林大学组织编写的,用以展现吉林大学不同时期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在各自专业领域中所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以及纪念他们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所做出的贡献。社科28.4万字 - 会员
存在与超越:黑塞的跨界研究
探索心灵、研读内心是德国文学的重要传统命题。德国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透视心理和灵性创意的作家”。他的思想及创作内容深邃复杂,具有多领域、跨学科的特点。本书以“存在”为主线,试图从文学、哲学、心理学三个模块拼贴出黑塞“向内之路”的多元地图,以期展现黑塞理想的“整体知识”图景。社科21.1万字 - 会员
犯罪防治与社会治理
本书作者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3~2017)。在任职的十五年里,他围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以及一些法规的制定、实施和完善,提出40多项全国政协提案。本书以这些提案为线索,结合有关部门的复函,重点从刑事立法、精神卫生立法和社会领域立法三个方面,记录一些重要法律的制定、实施、修正历程,研析有关理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进社科35.5万字 - 会员
高温热浪的人文因素研究
作为国内首部系统探讨高温热浪人文因素的学术专著,本书主要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通过跟踪国际上高温热浪研究中显著的人文“转向”,围绕“感知—影响—适应”的研究脉络,重点探讨高温热浪的人文因素问题,丰富与拓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与领域,促进了地理学与生态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将为公众尤其是脆弱群体身心健康的保护、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社科15.8万字 - 会员
夜间城市活力提升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随着国家对“夜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夜生活品质需求的日益增长,夜间城市活力成为各大城市决策者和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话题。2018年11月6日天津市政府发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聚焦“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打造“夜津城”、大幅提升城市开放活跃度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天津的夜间城市活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2022年8月5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社科6.7万字 - 会员
爱的悖论:中国福利机构儿童养育的制度与伦理
福利院常被视为国家、社会和保育人员施予孤残儿童无私关爱的场所。基于对东南某省永江福利院长期的田野调查,本书意在倡导用一种辩证的视角看待中国儿童福利机构的运作机制。主书名为《爱的悖论》,即希望这样的视角能够提醒读者注意围绕机构运作所呈现的“爱”的复杂性,它兼有光明与晦暗:“国家关爱”兼有救济与治理的两面,“社会关爱”兼有扶弱与排斥的两面,“保育员妈妈的爱”亦兼有付出与自利的两面。在福利院这一由“爱”社科23.7万字 - 会员
启智弘理 文脉赓续:《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文集(社会科学卷)
2018年是《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江海学刊》是国内创刊时间最为悠久的人文社科理论期刊之一,多次荣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江苏十佳社科期刊称号,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2012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2015年入选全国“百强报刊”,2017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18年再次入选全国“百强报刊”60年来,《江海学刊》以“办传世名刊,社科58.5万字 - 会员
走在祖国大地上:北大选调生的乡村振兴实践(上册)
本书讲述了多位北大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的所见、所为、所思和所悟。全书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实践”主题,以“党建引领、多元治理”为主要内容,各篇文章的作者以自己所在基层单位乡村振兴实践为案例,悉心观察,深入思考,结合理论知识和政策文件,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经验思考及存在的问题。社科11.6万字 - 会员
草地开发与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手段,是人地关系演绎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农业文明时期的乡土单一结构到工业文明时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再到生态文明时期的多元共生结构的转变正是目前世界各国土地开发利用正在经历的实践进程。鉴于中国的土地开发已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未来土地利用空间重组将面临改善和提升土地整体产出质量的巨大挑战,其中草地资源的有效开发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一大关键,这正是本书撰写的社科14.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