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古代军政研究
陈峰更新时间:2021-05-11 15:20:42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讨论的议题,大都属于军政范畴,涉及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兵学思想、战争观、军事机构与职官、统军体制对比、皇宫宿卫、赏功制度、边防治理、治军与驭将、军事决策、军制改革、军功集团、军法军纪、区域民兵、城池防御、用兵活动、南宋抗金人物、绘画中的武将形象以及对古代堡寨遗产保护及利用的观察等问题。此外,还有数篇论述宋代宰辅、禅让、治世、诉讼及家族人物等问题,固然与军事的直接关联不大,却也从侧面折射到当时施政背景的特点。
上架时间:2020-10-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中国古代军政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封底
- 后折页
- 版权信息
- 三 沿黄晋陕段堡寨保护利用的思路与举措
- 二 沿黄晋陕段堡寨保护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吴堡为例
- 一 沿黄晋陕段堡寨历史沿革及时代价值
- 沿黄晋陕段堡寨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1]
- 四 回顾与展望
- 三 特定武器装备研究成果
- 二 武器装备断代史研究成果
陈峰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
“一.二八”事变期间,日军对上海及周边的杭州、苏州等地也多次进行了空袭,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对中国文化设施的破坏在当时引起了各界的共愤,“防空”由此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我军就取得了“八一四”空战大捷,防空部队在南京防空战中有效地阻击了日军侵略步伐,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在抗战中有力地配合其他兵种和盟国空军奋勇抗敌,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军事20.8万字 - 会员
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研究
明清时期贵州地域社会的形成,与明代卫所制度有直接和紧密的联系,正是卫所制度的推行及其变动,造就了贵州文化多元并存的基础。实土卫所逐渐向州县系统演进;卫所城址逐渐由军事功能转变为兼具政治、文化、经济、教育中心的城镇;卫学教育开启民智,推行教化,逐渐形成了贵州的文化区域中心,并加速了风俗分区的形成;卫所移民的持续迁入而逐渐形成的军户群体,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他们不仅卫戍边疆,而且与少数民族人群一道,逐军事23.8万字 - 会员
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
本书收入两岸专家学者、退役将领等共研抗战历史的论文40篇,这些文章本着“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的宗旨,围绕日本侵华战略和战争进程、国共抗日、抗战历史记忆和传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坦诚交流。相信这些思考和研究,会对加深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认知,推进两岸交流与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军事57.1万字 - 会员
中国甲胄史(套装全两册)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军事34.5万字 - 会员
明代广东海防指挥体系时空演变研究
明代广东地区的海疆防御格局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集中体现在海防军事指挥体系的时空变动中。本书在对广东海陆分布格局、海岸地貌类型和明代沿海地区行政区划等海防地理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明代广东沿海倭寇、海盗入侵的时空分布特征,沿海卫所、水寨与海防的空间部署,以及澳门开埠对广东海防形势的影响。进而从明代两广总督、镇守广东总兵、副总兵、参将等明代广东地区军事指挥体系的高层建制入手,通过细绎文军事15.1万字 - 会员
无敌舰队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非虚构写作的至高典范,历史叙事的尽美极则。该书以1588年英西大海战为核心,详细描绘了无敌舰队战役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欧洲历史的深远影响。不仅有对宏大战役的精彩描写,还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当时欧洲各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军事战略以及关键人物的命运。军事28.5万字 - 会员
吴嵩庆战时军费日记(1948—1950)
1947年12月,吴嵩庆将军出任财务署署长,总管全国军费,也被牵入了“上海国库黄金运台湾厦门事件”。1949年春,金圆券巨贬,国民党军队不得已开始以黄金银圆补给部队,吴嵩庆深得蒋介石信任,负责黄金军费运用。此日记即记载1948—1950年国民党政府的军费收支,1948年8月之前,军费使用法币;之后到1949年4月,为金圆券;1949年5月至年底,直到国民党军退到台湾,都使用黄金银圆作军费,其间,7军事15.6万字 - 会员
中国甲胄史(下)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军事1.3万字 - 会员
晚清协饷制度研究
自秦统一天下,郡县制推行开始,王朝体系不断发展,至清代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相维的国家治理格局。清代,财政方面的权力主要操诸于上,各省财政是盈是亏、是否需要补助完全由中央决定,并因此建立了一套财政转移制度——协饷制度,来酌盈剂虚。协饷制度载之典册,见诸奏章和私人著述,是有清一代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安排,时至今日这项制度的立意和余绪仍然在发挥作用。晚清协饷制度的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历史经验,并对当下现实有军事2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