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新中国成立初期浙江省文物保护研究(1950—1965)
钱文艳更新时间:2025-04-24 19:42:43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当代浙江学术文库》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集中推出学术精品、集中展示学术成果的一个窗口。浙江省社科联采取“鼓励申报、专家评审、资助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每年遴选反映浙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优秀原创学术成果的书稿,以“当代浙江学术文库”的方式分期分批出版,及时向社会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努力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组织出版《当代浙江学术文库》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扶持学术精品,推进学术创新,打造当代浙江学术品牌的重要探索。《当代浙江学术文库》将坚持学术标准,倡导学术规范,展示浙江特色,不断推出浙江学术的最新成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浙江省文物保护研究(1950—1965)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浙江省文物保护大事年表(1950—1965)
- 第二节 文物专家沙孟海、朱家济、陈训慈事迹述略
- 第一节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事迹概述
- 第十章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事迹述略
- 第二节 浙江省文物保护工作进入大跃进阶段
- 第一节 浙江省文管会的整风反右运动
- 第九章 浙江省文物保护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 第五节 改造后的古旧书业呈现“喜忧参半”的局面
钱文艳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塞内冈比亚巨石圈文化景观考古学研究
作品以西非国家塞内加尔为个案,结合考古实践与民族史研究,探讨非洲文化景观问题。作者认为文化景观是文化生产的结果,聚居群落通过日常活动、信仰和价值观,将物理空间转化为有意义的所在。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塞内冈比亚巨石圈墓地考古情况及数据。第二部分介绍了巨石圈的西侧和东侧边缘地带的文化景观:萨卢姆三角洲贝冢,巴萨里和贝迪克文化景观。三个景观案例历经公元前二千纪中期至今的时间段,对巨石圈墓地的历史9.5万字 - 会员
商代考古与甲骨学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上编,商代考古的论文14篇,既从宏观上总结数十年来殷墟地区商代考古发掘的收获,也从微观上对殷墟发掘中发现的一些遗迹(如基址、墓葬、车马坑等)及遗物(如青铜礼器、兵器、刀等)进行具体的研究。下编,甲骨学与文字学的论文26篇,内容涉及甲骨的整治与占卜;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殷墟新出土的甲骨文的考释、研究;论述甲骨学与考古学的关系,并将二者结合来研究甲骨文的字义及卜辞中的相关内容,历史44.7万字 - 会员
考古学集刊(第20集)
本书共收入文章15篇,内容涉及考古调查与发掘、专题研究、科技考古以及考古学史等方面,还重点报道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科潘遗址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明铁佩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赴外考古新发现论坛”情况。历史25万字 - 会员
北宋墓志碑铭撰写研究
通过对北宋墓志碑铭撰写的研究,认为墓志碑铭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撰写者因个人写作习惯、政治因素和个人立场的影响,导致或表意不明、或有所隐晦、或有所侧重。同时,墓志碑铭的撰写也会受到来自丧家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碑志文的定型。总体而言,书稿把北宋墓志碑铭作为“文本”进行分析,作为一种书写活动,墓志碑铭相关内容并非“隐恶扬善”所能完全涵盖,明晰此问题,不仅有益于全面把握北宋墓志碑铭撰写的方式、内容历史19.6万字 - 会员
甲骨学发展120年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面向专业研究者与大众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旨在回顾、总结甲骨文发现120年来有关甲骨文基本知识、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和殷墟及周原甲骨文的发现发掘以及几代学人的研究探索、继承弘扬、开拓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作者历数甲骨学在政府的支持下,甲骨文研究成果逐渐普及化、大众化,甲骨实物与甲骨书法逐渐走进人民大众,进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甲骨学然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开始了政府推动下的甲历史38.3万字 - 会员
寸方古今,图呈万象:国家图书馆藏古旧舆图研究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古旧地图收藏首屈一指,本书在对国家图书馆所蔵中文古代地图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材料,对中国古代各专题地图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入探讨,并以此为基石,从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中拣选出可以代表各专题地图发展脉络的地图加以专门介绍,由此更为全面、综合地展现中国古代地图的发展脉络。本书共收录国家图书馆舆图组组员论文59篇,从国图的业务工作、古旧舆图的全面俯瞰、专题舆图的源流考辨等方面历史42.6万字 - 会员
俄罗斯阿穆尔河(黑龙江)左岸地区古城址研究
本书基于阿穆尔河(黑龙江)左岸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至中世纪考古学文化与民族历史的变迁过程,对黑龙江上游左岸、黑龙江中游左岸与结雅河流域、黑龙江下游的古代城址进行了著录,并对材料较为丰富、调查和发掘工作较为深入的近三十座古城进行了专题研究,在现有研究条件下,尽可能地还原了这些城址的时空背景和地理环境,并就其文化遗存状况和族属性质等重要问题作了详实的论述。阿穆尔河(黑龙江)左岸地区古代城址主要为挹娄、室韦历史33.2万字 - 会员
出土文献与《古文尚书》研究
清华简中《尚书》类文献二十余篇,有的是今文《尚书》,如《金縢》;有的是见于孔壁古文或百篇《书序》的篇目,如《尹诰》《傅说之命》;还有一些是今古文都没有的篇目,如《厚父》《封许之命》。本书以清华简为主要抓手,综合运用包括甲骨卜辞、金文、郭店简、上博简及马王堆帛书等在内的出土材料,推进《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研究。历史20.7万字 - 会员
二十世纪敦煌汉文叙事文献的西方英译活动研究
敦煌遗书指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献为主体,在敦煌全境出土的古代文献。作为敦煌遗书的重要部分,敦煌叙事文献讲释了中国传统的宗教哲学,载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间文学和社会文化。20世纪以来,敦煌叙事文献在西方文化语境中逐渐被译介,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记忆的重要媒介。本书基于活动理论框架,采用描写翻译研究方法,系统探究了敦煌叙事文献英译活动的产品、过程与功能,重构了制约该活动的翻译规范,提出了叙事文献翻译活动的历史1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