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50年代,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简称A&P)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其收入一度仅次于通用汽车。相比之下,克罗格公司只是一家毫不起眼的杂货店连锁公司,规模尚不及A&P公司的一半,销售业绩也平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准。
到了60年代,A&P公司开始衰落,而克罗格公司却迅速崛起,为以后成为一家实现跨越的公司奠定了基础。从1959年到1973年,两家公司都落后于市场,而克罗格公司稍胜一筹。自那以后,两家公司则分道扬镳了。在接下来的25年中,克罗格公司积累了巨额利润,股份收益率是市场的10倍,是A&P公司的8倍。请见图4.1、图4.2。
事情怎么会发生如此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呢?像A&P公司这样一度杰出的公司,怎么会一蹶不振了呢?
在20世纪的前50年,A&P公司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萧条,靠经营各种便宜货的杂货店大发横财。但在此后几十年中,富裕起来的美国人的消费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想要更好、更大和有更多选择余地的商店。他们要购买到新出炉的面包,刚采摘的鲜花,有利健康的食品,经过冷藏的药品,各种新鲜货,45种以上的早餐麦片和10种以上的牛奶。他们还想要一些奇珍异宝,5种以上的名贵茶具,各式各样的调制品,甚至用于治病的中草药。他们想在购物时刷卡,并随时知道自己的财务情况。简而言之,他们不再需要杂货店,他们要顶着“S”标志的大型超市,那里各式商品一应俱全,而且有停车场,同时价格低廉,环境整洁,付款迅速。
现在回过神来想一想,就会发现些名堂:“A&P公司的境遇只是因为是一家老公司,碰巧它的那些经营策略又不合时宜了。既然时代变了,天下就该是年轻公司的了。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值得一提的是,A&P公司和克罗格公司都是资格很老的公司:算到1970年,克罗格公司有82年的历史,而A&P公司有111年的历史;两家公司的资产绝大部分都投资在传统杂货店生意上;两家公司在拥有本国市场之外,还有其他生意;两家公司都很清楚周围的世界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但其中的一家面对严峻现实不是退缩,而是迎头而上,彻底改头换面,以适应时代需要,而另外一家则甘当缩头乌龟,逃避现实。
图4.1
图4.2
1958年,《福布斯》杂志称A&P公司为“隐士的王国”,是年老的国王统治下的君主专制帝国。拉尔夫·伯格作为A&P公司王朝的创建人、哈特福德兄弟的继承人,他只关心两件事,他的现金分红和哈特福德兄弟的以往荣誉。据A&P公司的一位董事说,伯格简直就是老哈特福德的应声虫,他到了甚至于每天都要去哈特福德的花房采一枝鲜花,插在衣襟上的程度。只要他觉得所做的事情会让约翰先生喜欢的话,就会不顾众议,一意孤行。伯格会采用“要是哈特福德先生的话,他会怎么做”的方法,他的一生中都信奉这样的座右铭“永远不要挑战100年胜利的权威”,至少在伯格那里,哈特福德先生的影响依然存在,尽管他早已不在人世。
当旧的模式与现实世界日益脱节的事实越加严峻,A&P公司对此不是正视,而是产生抵触情绪。此后的一系列举措中,公司新开张一家名为“金钥匙”的新公司。与旧公司完全分离,试验新的经营方法与模式,试图发现顾客们需要什么。商店里不出售A&P品牌的货物,商店经理也被授予更大的权力,进行改革创新,并逐步向超市的经营模式靠近。对此,顾客十分满意。就这样,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他们找到失去市场份额问题所在的关键,并清楚了该如何加以解决。
那么A&P公司的主管们是怎样处理这把“金钥匙”的呢?
他们不喜欢它,因此,就把它压在了箱底。
至此,A&P公司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他们不断地采取新办法,又不断地否决,总想一步登天,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们结成精神同盟,上马新项目,跟上时代潮流,对于主管则解雇、聘用、再解雇。并采用了一个被经济学家称之为“焦土政策”的策略,企图以低廉的价格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却不正视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顾客要的不是低廉的价格,而是与众不同的商店。降价又导致了成本的下降,更导致了商店的经营单一和糟糕的售后服务,吓跑了顾客,经营更成问题。恶性循环下去,导致更差的商店和更糟的售后服务。“情况变得一团糟,”一位前A&P公司经理说,“到了这地步,我们有的不仅仅是‘垃圾’商店,而且是‘垃圾中的垃圾’。”
与此同时,克罗格公司又是另一番景象,同样也在60年代进行了试验,尝试新的超市经营模式。到了1970年,公司的领导者得出一个结论:旧模式的杂货店(虽然占克罗格公司的经济的100%),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与A&P公司不同的是,克罗格公司正视这个事实,并采取了相应行动。
克罗格公司的崛起十分简洁明了,甚至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在对他们的采访中,莱尔·埃弗林厄姆和他的前任吉姆·赫林(在转变的关键时期的CEO)都显得彬彬有礼和很配合,但是对于我们的问题,他们有些恼火。对他们来说,那些都再自然不过了。当我让埃弗林厄姆把100分分配给他所认为的转变时最重要的5个要素时,他说:“我觉得你提的问题有些费解。总的来说,我们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所有的数据都汇聚成一个洪量的声音,只有超级市场才是惟一出路。我们还学会‘要么做第一,要么做第二,再不然就退出’。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有些怀疑,但立即就变得面对现实了。对于即将要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可提。事已至此,也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克罗格公司决定对旗下的每一家商店、每一个部门进行整改,只要是不符合新形势的就或取缔,或改变,或替代。从商店到商店,街区到街区,城市到城市,一个州到另一个州,整个系统来了一次由里向外的彻底的改头换面。到了90年代初,克罗格公司完成了系统的所有改革,下一步成为日杂连锁行业的龙头老大,已是指日可待——1999年,公司真的取得了这个位置。与此同时,A&P公司一半以上的商店仍保持着50年代的风格;它的辉煌历史,只能成为出土文物被人伤心地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