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山西经济在2015年遭遇了断崖式下跌,并面临着煤炭资源价格持续走低、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和挑战。在2015年8月28日山西省委省政府组织的“2015年,中央企业山西行”中,山西省省长李小鹏直言不讳地表示:“山西省的经济仍然处在最困难的时期。”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山西全年生产总值128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增速创34年来新低。导致山西经济出现如此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从国外经验和历史发展来看,产业结构一直都是影响山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山西形成了煤炭、化工、钢铁、冶金等主导产业,这些产业曾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创造了大量的税收。然而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目前,这些产业均出现了利润锐减、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市场的恶性竞争下快速走向衰落,使山西经济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因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时代的主题和中国改革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新常态下山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摆脱“资源诅咒”,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作为全国资源依赖型经济的典型代表,山西产业结构转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以下诸多问题。(1)资源依赖思维锚定,国有企业改革动力不足。山西经济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煤炭型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0%左右。长时期高强度、粗放型的资源开发模式,形成了资源依赖的发展惯性和思维定式,满足于资源优势下的传统思维,对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占山西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改革动力不足。(2)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第二产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导致产业科技含量低,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协调,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优,整体发展水平较低。(3)资源综合利用度不高,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煤炭、冶金、焦炭、电力产业初级化、技术装备落后,在开发、加工、转化过程中形成一种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致使资源利用环节损失较大,缺乏产品深加工和产业链的延伸。(4)金融业发展水平滞后,缺乏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支撑。山西金融体系不完善,地方金融发展缓慢的问题明显,资产总量不大,传统存贷业务仍占主导地位,金融工具偏少,同质化经营严重,缺乏特色和规模效应,金融观念落后,现代金融工具创新不足,导致了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资金“瓶颈”。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在山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2010年,山西即被确定为“综改试验区”,但目前来看,无论是从改革实施的方向,还是从改革实施的力度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地深入和探讨。在此背景下,剖析山西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和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化解产能过剩,实现山西转型发展,并最终走出困境,乃至加快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离不开大量的资金运作,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金融,既源于实体经济,又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在山西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金融在市场化配置中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资金配置到哪里,物质、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就在哪里集聚,因此山西调整产业结构离不开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有效的金融运行可以直接放大或者制约经济发展中的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为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支撑。因此,实现山西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并进一步带动经济走出困境,需要在明晰山西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并结合国外和历史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1.1.2 研究意义
山西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资源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所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问题尤为突出。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通过金融市场将社会资金在各个企业和部门间优化配置,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水平和速度。因此,本书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山西金融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及作用机理,为在山西加快转型时期撬动金融因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最终推动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改革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理论上,本研究对开拓产业结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领域,构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的经济研究范式,以及丰富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理论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实践上,本研究可为实现山西转型发展,乃至实现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为其他资源型地区有关部门制定科学高效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区域金融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