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才子佳人:熔炼现实的侠骨柔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庸的武侠小说描写了众多的情爱缠绵,天作之合自然大快人心,而有缘无分却是令人扼腕。这些时而传奇,时而凄婉的爱情故事,多多少少映射着金庸曾经走过的情感过往。这些都是熔炼了现实的侠骨柔情。
在这些形形色色、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中,我们往往会遐想,到底怎样的感情才叫爱情,怎样的爱情值得追求?有的人对感情矢志不渝,一生只爱一个人,甚至超脱生死之外;有的人却很多情,每一段感情都认真付出了,却不忍心辜负任何人……
1.意中人轮廓,原不应清晰
你是否相信“一见钟情”?想必答案定然是见仁见智。还有一种说法,称男子多是一见钟情,而女子多为日久生情。这似乎站在了男女爱情观的层面,至于对错,恐怕也无法同一而论。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武林宗师”金庸大侠在年轻时候,也来到了这一个关口,而“一见钟情”这四个字便真真切切地在他的身上演绎了一番。
金庸的这位意中人名叫杜冶芬,也是金庸的第一任妻子。从相识、相恋到修成正果,两人的恋情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二人最后劳燕分飞,成了令人惋叹的遗憾。
《射雕英雄传》当中郭靖和黄蓉之间的感情,一直被赞为金庸武侠的爱情佳话,黄蓉的古灵精怪,郭靖的老实愚笨似乎成为了一种性格互补的天作之合。而这两位小说人物的塑造则来源于现实生活当中的杜冶芬与金庸。但是二人的感情结局并不似小说当中那么美满,杜冶芬的形象除了体现在黄蓉身上之外,似乎还影射着金庸笔下的其他女子。
1947年,金庸尚在杭州的《东南日报》工作,由他负责的副刊有一个名叫“咪咪博士答客问”的栏目,上面时常会有读者的提问,大多是有关生活小技巧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一期,读者向“博士”请教买鸭子的诀窍,“博士”是这样回答的:“判断鲜活当看脖颈是否坚挺结实,肥瘦均匀的必定羽毛丰厚。”而一位读者却发来了一封信质疑,“咪咪博士,按照您所说的,鸭子一定要羽毛浓密才会好吃,那么请问南京板鸭一根毛都没有,为何会如此好吃呢?”金庸一见,这哪里是质疑,分明是“砸场子”啊。但是出于职业道德,金庸还是不温不火地耐心回复:“阁下所言极是,想必是一位有趣的孩子,若能有幸一见,当是在下的荣幸。”
这位发难“砸场子”的年轻人,名叫杜冶秋。周末,金庸准时来到杜家赴约,在见到杜冶秋的同时,同样见到了他的姐姐杜冶芬。年方17岁的杜冶芬,让时年23岁的金庸不禁惊为天人,杜冶芬面容姣好、聪明伶俐,金庸一见钟情,脑海中那个曾经无数次勾勒的形象似乎渐渐清晰起来。金庸不禁感叹,这便是自己的意中人吧。
第二天,金庸再次登门,不过此次金庸除了拜访之名,还带来了礼物——一叠郭沫若先生话剧《孔雀胆》的戏票,并且诚邀杜家人一同观戏。在当时的杭州,《孔雀胆》正值演出旺季,一票难求,能观此戏,实为荣幸之事。杜家人自是激动不已,对金庸更是礼遇有加。
在这层“交情”的基础之上,金庸“拜访”杜家越来越频繁,杜家人也抱以欢迎的态度,但当他们意识到“醉翁之意不在酒”时,这两人已经坠入爱河了。杜冶芬倾慕金庸的才华,而她本身固有的文学修养和古典气质也与金庸成了天作之合。
后来,一心要圆大学梦的金庸离开了《东南日报》,赴上海求学,并进入《大公报》任职。在这期间,金庸与杜冶芬在上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后返回海宁探亲。金庸被调往香港时,杜冶芬也随丈夫前往,自此与金庸在异地他乡过起了简单清苦的日子。
金庸与杜冶芬从相识相恋到结婚,时间并不长,可以说并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但是金庸坚信这就是他需要守护的。然而这段近乎闪婚的感情在现实的磨砺中,能够撑多久呢?
来到香港之后,二人并没有想到生活会如此艰苦,报馆的工作会如此繁忙。金庸时常在报馆加班到深夜,久而久之便在报馆吃住,以至于没有空余的时间陪护妻子。这位从小娇生惯养,身边丫鬟仆人拥簇不断的大小姐对于操持家庭的生活非常不适应,加上自己未有一儿半女,整日孤单寂寞,不曾受过这样苦楚的杜冶芬很是烦闷。
此时的金庸就像那个老实敦厚的郭靖,一门心思努力工作,赚钱养家。而杜冶芬就像从小娇生惯养的黄蓉,骨子里透着一股刁钻与娇气。然而她有黄蓉的娇气,却没有黄蓉的大度与痴心。生活的不顺使得夫妻之间的感情渐渐出现了裂痕,二人开始频繁争吵。后来,金庸开始向影视方面发展,定期去见长城影视公司的演员和导演。杜冶芬深感生活无聊,得知金庸时常出席影视场合,因自己颇有几分姿色,人称“杜四娘”,便提出自己也想拍电影,央求金庸利用影视圈的人脉,为自己谋求一个当演员的机会。但当时的金庸只是一个小小的影评人,对此实在有心无力,杜冶芬便表明可以先跟随金庸出入影视场合。时间一长,杜冶芬对长城影视便熟悉起来,她结识了一些演员,而令金庸没有想到的是,杜冶芬由此产生了婚外情。这是金庸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的,协商过后,二人选择离婚,杜冶芬独自返回了大陆。
此时的杜冶芬更像《倚天屠龙记》中的殷离,她个性鲜明,敢爱敢恨,洒脱之余从来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被呵护习惯了的杜冶芬也就由此因爱生怨,进而生恨了。
金庸的第一段婚姻在闪婚与闪离的情况下结束,这不得不说是一桩憾事。对于金庸来说,杜冶芬是令他一见心动的意中人,他对她的感情虽然短暂,但绝对真切,那个不曾解释的“林欢”笔名,原是取自二人姓氏中的两个“木”字,合而成“林”,为“林”而“欢”,故名林欢。这里寓意着与爱妻的生活美满而幸福,但面对妻子的背叛,金庸在悲愤之余,更多的应当是不忍和无奈吧。
2.侠骨柔情无奈好梦由来最易醒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梦中情人,这段情,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深藏心底,任凭沧海桑田,久久挥之不去。
1950年,香港一位17岁的女孩在荧屏一亮相,便惊艳四方。这个女孩名叫夏梦,容貌清丽,身材高挑,气质娴雅大方,贞静平和。因演技卓越,一入影视圈,便主演多部电影,迅速成为国语影片一流明星,成为长城电影公司的“长城大公主”。那个在《董小宛》影视剧中聪颖灵慧、一身灵气的形象,深深刻在了金庸的心中。金庸曾向朋友坦言:“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其目炫;银幕上的夏梦更美,使我心跳加快,魂儿都快被勾了去!”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如此赤裸的表白,恐怕也只有金大侠这样骚情赋骨的文人才能说出口。当时的夏梦有西施之称,而金庸却表示:西施有多美,谁也没有见过,我想她应该长得像夏梦,才算得上是名不虚传。可见金庸对夏梦的痴迷程度,自此犹如神女般的夏梦便成为了金庸一生为之追求的迷梦。
《天龙八部》中的神仙姐姐王语嫣的原型,似乎就是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王语嫣在金庸的笔下清艳绝伦,靓丽惟美,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绝世美女。在描写王语嫣的外貌时,金庸用的是一唱三叹的笔法:“先不见人,但闻其声。只是一声轻轻的叹息,就能使段誉全身一震,怦怦心跳,热血如沸,心神俱往。一声叹息便如魔咒一般勾了段誉之魂,及见其背影,只觉烟霞笼罩,恍入仙境。苗条的身形,披肩的长发,折射的却是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氛围,一抹精神的浓郁香气。”如此详尽的描写,如此精致的笔墨,足可见金庸对王语嫣的偏爱之情,而这不正是金庸对于夏梦的情愫吗?
与大多数男子一样,金庸为了追求自己的女神,做出了一些近乎疯狂的举动。为了接近夏梦,金庸开始“改行”写剧本。1957年更是不惜离开《大公报》,委身于长城影视成为一名小编剧。很多人感到疑惑,金庸作为名满香江的大才子,为了一个夏梦,竟然甘愿放下身段,放弃大好前程。而金庸对此却是意味深长地回答:“想《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为了接近意中人秋香,不惜卖身潜入豪门为奴,我这点举动不算什么,相比之下,倒还差得远呢。”
为了取悦夏梦,金庸在加入长城影视的3年之内,几乎是在近乎疯狂地创作剧本,且大多是为夏梦量身定做,金庸为夏梦打造的第一部影片名为《绝代佳人》,影片的名字便是金庸对夏梦最高的礼赞。3年来的努力使得金庸的工作极其出色,这也得到了夏梦的称赞。
金庸意识到编剧与演员的接触并不多,虽然他现在与夏梦同在长城影视,但是见面的机会并不多。金庸明白,要想与演员时常见面,就必须成为导演,为了进一步接近夏梦,金庸极力争取要导演自己写的剧本。金庸如此的用心,终于得到上天的眷顾。终于,一部由金庸编剧,夏梦主演的《王老虎抢亲》开始拍摄了,而本片的导演正是金庸。
在作为导演的期间,金庸每天都早早来到片场,然后与夏梦讲戏,久而久之两人逐渐熟悉起来,夏梦有时还会跟金庸开玩笑,因金庸有一个“姚馥兰”的笔名,夏梦每当在片场见到金庸,都会笑着说“姚家阿姨来啦!”而当拍完戏大家散场时,夏梦又会来一句“姚家阿姨要走了啊!”这样玩笑的话,在夏梦看来,不过是觉得金庸这个人很随和,能够开开玩笑;然而站在金庸的角度,那简直成了非比寻常的“意思”。为此,金庸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姚嘉衣专栏”。他想要追求夏梦的心更加热切了。
说起金庸与夏梦最难忘的一次经历,莫过于那次咖啡馆的约会了,那似乎是惟一一次二人单独相处的时光,是金庸鼓足勇气向夏梦提出的邀请。在音乐渐起,烛光柔和的境地,二人四目相对,频频举杯,浪漫的情调和诗意的氛围不觉令人想入非非。酒过三巡之后,金庸终于向夏梦吐露了深藏内心的爱慕之情。
夏梦看中金庸的人品,也欣赏他的才华,但此时她已经拥有了美满的家庭,夏梦深爱自己的丈夫,不可能做出对不起丈夫的事情。当时的夏梦不仅事业蒸蒸日上,而且是难得的零绯闻女星,她不想在感情方面横生事端,她请金庸格外海涵。离开之前,夏梦也曾深情说道:“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属于金庸与夏梦的约会时间结束了,金庸从此收起了追“梦”的心思,但是仍然把她视为“梦中情人”,他将这种注定无果的苦恋,淋漓地挥洒在了武侠小说当中。
1959年,金庸怅然离开长城影视,创办了《明报》。不久之后,夏梦开始了一次出国旅行,金庸特意在《明报》上开设一个专栏,名叫《夏梦游记》,专门刊载夏梦写的旅游散文和小说。
金庸对夏梦的情感日久弥新,直到1976年,夏梦告别26年的演艺生涯,随着丈夫前往加拿大定居。明星阔别影视圈原不是一件大事,金庸却接连几天用《明报》的头条对此事进行详细报道。除此之外,金庸还专门写了一篇社评《夏梦的春梦》,以此来祝福“真善美”的夏梦。“去也终须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当真是字字看来情匪浅,一生苦恋不寻常。不明内情的人也许并不理解金庸的做法,而对于金庸来说,他为夏梦所做的一切都是情到深处,借此感怀。
在原版的《天龙八部》当中,神仙姐姐王语嫣与段誉枯井中互诉衷肠,终于情定三生,王语嫣也跟随段誉回到了大理。这显然是金庸描绘的一个完美结局,一个弥补现实遗憾的心理安慰。但是在新修订版的《天龙八部》结局当中,王语嫣并没有跟随段誉,而是随着表哥慕容复走了,而那番“来世续缘”的话语,也成为令段誉断肠的羁绊。或许此时的金庸,已经看开了,心境已然澄明了。段誉心心念念的不过是石洞中的那一尊玉像,他爱的是王语嫣的美,王语嫣的善,而并非王语嫣这个人。在王语嫣面前,他动一点非分之想,都感觉自己是在亵渎,这不是爱情,不过是崇拜罢了。王语嫣于段誉而言,永远只能是神仙姐姐,而无法成为妻子。
夏梦已经成为过去,留在心底了,这段侠骨柔情之下的“春梦”,也该醒醒了,金庸看透了,便也释然了。
3.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1956年5月1日,金庸步入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婚礼殿堂上的金庸站在舞台的中央,目光注视着迎面走来的新娘。只见新娘来到大家面前,轻轻挽起新郎的手臂,这位比金庸小11岁的女子体型娇小,手捧鲜花衬托出并不艳丽的脸庞,然而迷人的是她那犹如阳光般温暖的笑容。她便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枚。
《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是金庸武侠女主人公当中备受赞叹的奇女子,小龙女不仅有着绝世的容颜,还有着独步天下的武功;他在杨过最孤苦伶仃的时候,给了他最奢侈的温暖;以家长又以恋人的方式包容着杨过的一切;为了杨过,她不惜走出生活十几年的古墓,踏入一个纷纷扰扰的红尘世俗;为了杨过的大义,她与夫君并肩作战,同解襄阳之围……
朱枚,在金庸的心中就是一个如同小龙女般的女子,她在工作上充满干劲,有着不亚于男人的能力,对金庸的一切,都持以包容的态度,无怨无悔地支撑起了一个家庭。二人的结合就如同杨过与小龙女一般,相互包容,相互扶持。只是书中的故事太美,现实是否会有这般结局?
由于时局影响,二人结婚时,金庸在《大公报》的工作并不是很顺利,可以说,朱枚在金庸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最需要的温暖。这一对夫妻称得上是一路患难与共。
说起二人的结合,当也称得上“缘分”二字。金庸与朱枚作为同事同在《大公报》工作,当时的朱枚是一名新闻记者,写得一手好文章。金庸时常夸赞她,并且表示作为记者,文笔好是很重要的。所以,建议把“枚”字,改为“玫”,从此之后,便有了朱玫。二人在平淡真切的相处之中,不禁心生相惜之情,走到一起,当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二人婚后的第二年,金庸进入到了长城电影公司,并且对夏梦展开了近乎疯狂的追求,而对于这些,朱玫也是知情的。但是她没有采取反对的态度,反而认为金庸追星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或许每个男人都会有一个梦中情人吧,这没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不仅没有责备金庸,朱玫还时常向金庸开玩笑,嘲笑他整日在做白日梦,金庸往往会被她逗笑。
1959年,金庸离开长城影视,独立门户创建《明报》。创业之初,往往是最困难的时候,由于缺乏人手,新闻报道不能满足版面需求。当时的朱玫已经有了身孕,为了帮助金庸的事业,她时常挺着大肚子到处跑新闻。也是这一年,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侠出生了,这给金庸夫妇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儿子出生之后,朱玫的生活就更加辛苦了,她一方面要承担起为人母的责任,尽心尽力地照顾儿子,另一方面还要与金庸并肩作战,为了共同的事业而不懈努力。后来,朱玫又为金庸生下了一子二女。艰苦的生活仍在继续,金庸忙于报馆工作,往往要在办公室待到深夜。冬日寒冷彻骨,每天晚上,朱玫安顿好孩子们休息之后,便把做好的热腾腾的饭菜,放在保温盒里,穿好外套,乘坐将近两个小时的船,前往港岛为丈夫送饭。看到妻子送来的可口饭菜,金庸这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饿了,每当此时都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而这一刻对于朱玫来说,便是最幸福的事了。等到深夜,金庸忙完之后,朱玫便挽着金庸的手臂,在刺骨的冷风当中,缩在金庸身旁,一起和他在港口等船回家。二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倒也其乐融融。即便是只有一杯咖啡,二人也能在共同分享的过程中尝出幸福的味道。
随着夫妻二人的努力,《明报》渐成气候,在香港也开始小有名气。不知不觉又几年过去了,《明报》也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财富王国,而就在《明报》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之下,金庸与朱玫在工作上渐渐出现了分歧,进而感情也出现了裂痕,随着裂痕的增大,弥补似乎已经回天乏术。二人开始频繁争吵,这令金庸的心中日益烦闷不已。1976年10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突然传出了正在上大一的查传侠为情而悬梁自尽的消息,这对金庸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当时的金庸已经52岁,中年丧子使得他在精神上饱受折磨,再加上工作的压力,他开始力不从心了。
一日,金庸与朱玫发生了口角,金庸心下不快,便来到一处酒店静心,心思烦闷的他想要在此处寻得一份安宁。不想在这里,金庸遇到了另一个女人,而这一次的酒店之行,也成为了金庸第二段婚姻破灭的起点。
这个女人名叫林乐怡,是酒店的一名侍应生。随着金庸光顾次数的增加,二人逐渐熟悉起来。一次,金庸出于好感给了这位女侍应10元港币,但是女侍应却拒绝了,称作家赚钱养家很不容易。这番话令金庸颇为感动,对女侍应的好感进一步升温了。金庸开始频繁出入酒店,并且时常约女侍应吃饭,原本在报馆写稿的习惯,也变成了写好之后找人送过去,而他自己则与这位女侍应谈起了恋爱。
面对丈夫的婚外情,朱玫果断选择了离婚。在第一段婚姻当中,金庸是受害者,而与朱玫的婚姻,责任却在金庸。金庸并非不重感情,相反,多年以来,他一直在小心呵护和苦心经营。说到底,这也不过是“缘来缘去”。多年以后,金庸回忆起这段感情,仍旧满脸愧色,沉沉地说道:“我对不起朱玫……”
“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遇到有情郎的女人是在感叹,没有遇到的则在婉叹。然而在这“缘起缘灭”的世俗当中,最为可惜的,莫过于往日情变南柯梦。所幸,还有回忆值得温存。
4.龙女娇妻,演绎不老传奇
“君生我未生”似乎是最令人断肠的爱情遗憾。年龄,往往是阻隔爱情的一道鸿沟。然而,情到深处便也不必畏惧山水之隔。29岁的年龄差距,往往承载着太多世俗的冷嘲热讽,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仍然有人能够不改初心,义无反顾。
那位曾在酒店与金庸相遇的女侍应林乐怡便是金庸的第三任妻子,她比金庸小29岁。十五六年的相依相伴,金庸对小娇妻的宠爱只增不减,二人结婚之后,金庸还曾送林乐怡出国深造。
对于林乐怡,金庸迷时常以“小龙女”称之,可以说,小龙女的身上,体现最多的便是林乐怡的影子。说起两人的相识与相恋,倒也是一段充满酸楚却又甜蜜的故事。
二人相遇是在1976年,林乐怡23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52岁的金庸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正失意地在酒店中喝闷酒。作为侍应的林乐怡一眼就认出了这位鼎鼎有名的“金大侠”,于是鼓起勇气前来搭话:“金庸先生您好,我是您的小说迷,您写的武侠小说太精彩了,我特别喜欢《神雕侠侣》,这一部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酒可以适当喝一点,但您这样喝是会伤身体的。我们都在等着您的新作品,还请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深感惆怅的金庸,听到这样一番温暖的话语,不觉心下一颤,对这位年轻的女孩产生了好感,并且升起一股莫名的信任,像是吐露心声般地向她倾诉了心中的烦恼和痛苦。二人不觉成了忘年交。在林乐怡看来,在万丈光辉的衬托下,这位为人师长的大作家似乎也存在着脆弱和渴望被理解的一面。
这位23岁的小姑娘,在不经意间牵动了金庸那渴望慰藉的心,在之后,金庸更是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决定与妻子离婚。就在离婚后不久,金庸病倒了,林乐怡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赶来医院照顾金庸。在她精心的照料之下,金庸很快就痊愈了。而这时候,也就意味着林乐怡要离开了,但是金庸却拉住她的手,颤颤巍巍地说道:“……你是不是嫌我老了……”被金庸拉着手的林乐怡,听到这样的话,脸上不觉泛起了红晕,慌忙当中说道:“不是的……我……我再考虑一下吧。”说完,便挣脱金庸的手,慌乱地离开了。
时隔两天,林乐怡给出了自己的答复,她决定抛开一切世俗的束缚,与金庸在一起。而这一次,却轮到金庸犹豫了,林乐怡正值花样年华,而自己已经年过半百,这样岂不是耽误了林乐怡的一生?面对金庸的犹豫,林乐怡明白他的顾忌,于是温柔地回应:“你不用有所顾忌,我以后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你的。”或许真如那句话所说的:世界上最美丽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不久之后,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漂泊于情感之路上的金庸终于找到了归宿。
谈及与林乐怡的感情生活,金庸总是津津乐道。林乐怡在金庸的饮食方面非常用心,用金庸自己的话说,便是“太太总是不准自己吃这,不准自己吃那”,对于太太的这种照顾,金庸也都欣然接受了。除了饮食,日常打理家用,都是林乐怡亲自操持,她总是能把整间屋子装饰布置得美轮美奂,这也让金庸时刻保持着愉悦的心情。
当被问到生活中是如何维护夫妻关系时,金庸曾坦言道:“其实没什么复杂的,太太向来很迁就我,而她发脾气的时候,我有时候是会忍不住回嘴的。偶尔吵吵架,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可以说我与太太的关系处理得不算成功,但也不算失败。我想,大多数夫妻都是这个样吧。”金庸还曾提到,夫妻之间的磨合和默契要在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而不是坐下来商量出一个方方正正的框架,所以,少说多做便成为避免冲突的不二法门。而所谓的“共同语言”不一定非要兴趣相投,彼此之间也可以留点空白和自由空间。就拿他自己与林乐怡来说,自己因受大学影响,比较喜欢英国、法国与意大利,而林太太却喜欢澳洲。浪漫是要有的,但不需要太多,简简单单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这段“忘年之情”得来实属不易,而二人的感情竟也时刻保持着新鲜,如同刚刚相恋的小情人一般,对于此,温瑞安在《王牌人物金庸》上曾经提及这样一件事。
“那时候,也许是因为骑楼太暗,洋灰地太滑,查先生夫妇一度想牵手,但又没有牵成,或许是因为我们的车子正在后头。两人不知怎的,忽然都有些不好意思罢,那欲牵未牵的手,始终没有牵成。一刹那间,我想他很多部小说的恋爱情怀,看到这一幕,心里很高兴,在车上哈哈大笑起来。我不知道我的笑会不会太过莽忽?但我是不理的。这样写出来也不知道有没有冒犯?但我也是不管的。因为凭我写过将近四年诗集三百多首诗的经验,这一刻是美的,这一刻是真的,这么好玩的事,就算被人怨责也要写出来。”
这是一种“情窦初开”的浪漫情怀,就如同金庸武侠小说当中的情节,那种初次见面,恩爱却又不乏羞涩的感觉。俗话说,相爱容易相守难。这一段跨越重重阻碍,相爱相扶十几年的惟美爱情上演了一部现实中的不老传奇。
林乐怡一直在尽心尽力地照顾金庸,在金庸讲学、开会以及出入其他场合时,总是陪伴左右,与他形影不离。端庄秀丽、聪颖大方的林乐怡总会成为瞩目的焦点。金庸夫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经营出了一部现实版的“神雕侠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