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政协机关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一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
(一)信息化工作进展
“十二五”期间,全国政协办公厅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全国政协办公业务资源信息系统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于2007年8月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同年12月开始实施,2012年12月9日通过竣工验收。
目前全国政协机关已经初步形成外网局域网和内部工作网(非涉密)两套物理隔离的网络信息系统,分别部署面向全国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全国工商联参政议政履职服务的信息系统和面向地方政协及机关工作服务的办公业务信息系统。应用系统分别集成在工作网门户和外网门户上,经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后,实现“一点登录,全网使用”。
1.为全国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等搭建了“网上办公”及“网上履职”的信息化平台
委员办公平台是根据委员分布面广的特点,基于互联网打造的网络办公平台,委员通过互联网经身份认证后实名使用。通过该平台,不仅可以提交提案、大会发言和社情民意等信息,也可以查阅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的大会发言、会议简报、部分会议文件等信息。委员办公平台2011年建设完成,目前已经安全稳定使用近6年,在为政协委员履职服务、提高效率、减少纸质文件印刷等方面发挥了实效。
2.为政协会议及机关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为会议工作提供技术服务的会议工作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会议文件、席次、报到、请假、总务等的管理。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各委员驻地实现了“面对面”统一协调工作和对会议的指挥调度。通过记者采访管理系统,实现了记者报名及记者采访登记管理功能。这些为会议提供保障服务的系统,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为机关工作服务的委员信息及机关人事管理系统、提案管理系统、社情民意管理系统、信访管理系统、档案及文史资料管理系统、外事管理系统、办公事务管理系统、短信协同办公系统等应用系统也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发挥了实效。
3.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更加灵活、更为经常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俞正声主席要求对双周协商座谈会录播、调研报告上网、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等问题进行认真谋划和思考,这充分说明创新载体、丰富形式,不拘泥于现有模式做好政协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协商民主的重要性。
2015年初,全国政协办公厅领导指示要求积极推进网络录播工作。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十二届全国政协在继承人民政协优良传统基础上的重要创新举措,实现了对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继承和创新。协商密度量化为每年大约20次,由9个专门委员会分别承办,俞正声主席主持。在此之前,全国政协还从未将如此高规格的会议通过录播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这无疑将开启人民政协协商议政工作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开放交流的新局面。2015年12月30日,“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双周协商座谈会网络录播视频在全国政协门户网站、人民网、中国网、央视网和人民政协网等网站上线,取得了较好反响。
自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以来,我们通过政协官方网站,对历次大会及常委会大会发言和新闻发布会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展现了委员参政议政的风采,对宣传、转化大会发言成果和扩大委员履职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发挥好网络宣传作用,加强政协官方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
全国政协及直属单位目前有多个网站,中国政协网是全国政协门户网站,由信息中心承建、运维和管理。人民政协报社建有人民政协网,中国政协杂志社建有中国政协传媒网,全国政协所属的三个社会团体,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都建有自己单位的官方网站,中国文史出版社和中国政协文史馆正在建设中国文史网。在这些网站中,有的自行建设,有的在外部托管,有的只重内容忽视安全保障,有必要对其进行信息内容及技术防护的统筹规划,实现安全有序的规范管理。
俞正声主席在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门户网站作用,让广大政协委员更加便捷地履职尽责。在现有体制、机制框架下,我们首先从统一网络出口、统一安全监控平台入手,实现对各网站的网络及安全监控的统一管理。
5.完成了初步的信息技术改造,具备了相对完善和安全的网络基础平台,初步建立了标准和规范体系
物理隔离的两套网络系统,具备了网络边界防护、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审计监控等管控能力。制定了项目建设、运维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制度,初步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二)存在问题
(1)顶层设计不完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整合衔接,支撑全国政协核心职能的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格局还未建立,数据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机制不完善。
(2)涉密网络尚未建设。随着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深化实施,政协涉密活动、会议等的涉密信息处理需求增强,政协机关至今无涉密网络信息系统,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目前,在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管理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全国政协机关正在积极推进办公厅涉密内网的建设工作。
(3)网络未实现横纵联通。没有实现全国政协办公厅与中办、国办、全国人大办及其他国家部委之间网络的互联互通,没有实现全国政协与政协参加单位、各级地方政协之间网络的安全可控互联互通,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4)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网络黑客的攻击手段日益隐蔽、不易察觉,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提升。
(5)移动办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政协委员、工作人员对移动办公平台的需求不断增强,亟须提供支撑。
(6)设备严重老化。项目自2007年12月开始建设,大部分设备运行至今已属超期服役,部分设备的备品备件已不生产。
二 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组织开展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研究提出电子政务发展理念、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2)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在目前存在较多问题的领域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尤其是安全保密、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从政策法规层面推动电子政务建设。
(3)加强对跨部门、跨地区政务信息化工程的统筹指导,给予工程牵头部门更大的权限以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促进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
(4)统筹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对于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尚未完全成熟的新技术进行试验和验证,一方面推动政务部门理解、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提升政务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通过政务部门应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5)促进电子政务向公共服务方向发展,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公共服务的电子化,提高为公众服务的效率,促进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6)加强电子政务领域体制机制研究,加强经费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