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方法的借鉴
本书主要用历史学的方法,即文献与考证的方法做本课题的研究,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有档案资料、报纸杂志、地方志、口述资料等多种文献,在占有大量资料后进行实证研究。“治史的唯一依据是你认为可以代表史实的史料,结论只能由实证得出”。注149本课题主要通过历史学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历史上的经济现象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通常并不是单一因果关系的或始终如一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框架能够提供一套全面的解释”。注150因此,本课题在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同时,还注意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在近些年的中国农村经济史研究中,有一些比较流行的研究模式可资借鉴,如研究农村经济与市场的“施坚雅模式”、黄宗智的中国农业“内卷化”模式、刘易斯的不发达国家“二元经济”模式,以及年鉴学派的第二代宗师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等。在本课题所涉猎的一些问题中都有借鉴,有些是直接的,如研究农村市场中借鉴了施坚雅思想;有的是受这些思想和方法启发的间接影响,如“内卷化”、“二元经济”等。
经济史研究离不开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在研究本课题时阅读了一些经济学与社会学著作,以及当下运用这些理论做出的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吸收了其中的一些思想,在课题研究中注重经济制度与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如宁夏水利制度的变革、银行、合作社等新金融机构的建立、农业机关的建立和农事试验与推广等的研究,都有借鉴经济学理论和新研究成果的烙印。
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指出:“经济史是研究历史上各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它运行的机制与绩效。以此定义,我们的研究视野就不能限于经济本身,因为自然环境、国家、社会和文化都制约着经济的运行,而经济运行的绩效也在自然环境、国家、社会和文化上表现出来。” 注151费尔南·布罗代尔的说法是“地理能够帮助人们重新找到最缓慢的结构性的真实事物,并且帮助人们根据最长时段的流逝路线展望未来”。注152本课题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地理环境十分复杂的区域,对研究对象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等知识必须有一定的了解。借鉴了“长时段”理论、一些研究本区域的民族学理论和民族学研究成果、经济地理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尤其参考和征引了大量的民国时期研究本区域的民族学和地理学著作,对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大有裨益。
现代化既是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向,也是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而现代化理论则为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提供了分析视角和分析工具。注153本书在研究中,对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金融业等部门现代经营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畜牧产品商品化程度等问题的解释等,均借鉴了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和方法。
总之,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除了运用历史学方法外,试图借鉴当下研究社会经济史“流行”的理论与模式作为分析工具,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考察近代100余年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的传承与变迁问题。当然,由于本人资质愚陋,学养欠佳,阅读不够,对一些理论与模式的理解似是而非,终难做到周全,成为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