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教师
人才问题是我国“四化”建设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要在本世纪末实现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进而在下个世纪中叶赶上或者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不但需要大批高级和中级的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全民族文化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没有这个条件,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此,国家已经决定,在全国实行九年制的义务教育。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实现这个工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合格的教师。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尤其重要的,是这支队伍的素质。
历来都说,“名师出高徒”。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虽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毕竟首先还是要“出于蓝”,总是从“师傅领进门”开始。事实上,人们之间天赋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在不同的教师手里,调教出来的学生,面貌往往大不相同。因此,要出人才,首先需要有更多高水平的教师。
人类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获得前人或他人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这是人类能够以比较快的速度不断前进的重要条件。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部门从社会分工中产生出来,并且由此产生了教师这样一种专门的职业,产生了教育科学这样一种专门的学科,又使人类进步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但是,我们还远不能说教育科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本身还有许多环节没有被认识,还因为已经积累的知识数量的激增,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地提供新的可能。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急需要有更大的发展,要开拓新的局面。这是迅速提高广大教师队伍的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采取的措施。
教育事业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打击是最严重的。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老教师逐渐退休,年轻的教师还不能完全接上,当中几乎缺了一代人。
但是,我们毕竟还是有一批老教师,他们在长期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产。问题是要使这笔财产能够为更多的教师所掌握。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北京市小学特级教师经验丛书》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贡献。我相信,它的出版是会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的。
这一套丛书的内容都是特级教师们的实际经验,它们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的产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被事实证明了行之有效的。因此,它不但能起到帮助读者理解教育科学理论的作用,而且能使读者从中得到借鉴,得到如何把科学的理论用之于实践的启发。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任何一个具体做法,都是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分不开的。即使是完全成功的经验,机械地搬用,也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果。我们相信,细心的读者,是不难从这些经验中找到许多基本的东西的。例如,循循善诱的原则,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启发孩子的主动思维,努力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等等。我们可以看见,这些基本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到了这些特级教师的手里,变得多么生动活泼,丰富多姿。真可以说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些妙处,不但可以看见,可以体会,也是可以学到手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共产党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我们的时代需要有更多高水平的教师,也一定会产生出许多高水平的教师来。他们也会拿出他们的更新鲜的经验来的。这些经验的正确性,将要由他们培养教育出来的一代新人作为佐证。我们期待着。
(本文是作者为《北京市小学特级教师经验丛书》作的总序,北京日报出版社,198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