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市场开发,如何才能不像一个外行人
没有经历过新市场开发、新品牌销售的人员算不上完整意义上的销售代表,就像男人不曾站在产房前,没有从助产护士手中接过孩子的经历一样,没见过生命的源头,你就不知道悲伤和喜悦缘何而起,因何而灭。
无论是愣头菜鸟,还是江湖老鸟,在新市场开发上吃过亏、上过当的不在少数。大半年找不到经销商的门朝哪儿开的人有之;一时走眼,大意失荆州的人也不少。
销售人员挑市场,大多数时候是没得选。运气好的、讨领导喜欢的销售人员可以选北、上、广、江、浙、深等富裕区域上任;运气不好的、不讨领导喜欢的销售人员,“老少边穷”等销售人员口中调侃的“流放之地”,领导只问你去还是不去?去,走马上任;不去,夹包走人。
不论是通常意义上的好市场还是坏市场,作为四海为家处处家的销售人员,无论漂到哪儿,都得先想办法活下来。“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销售人员新市场上任、两脚一落地,要先掂量掂量,这个市场是一个陷阱还是一个馅饼。
进入社会的第一天,父母就告诉我:“路在嘴上。”人在江湖走,有事要张口。做销售工作,跑市场不会见人问话、抬头看路,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销售的。开发新市场,你没和五类人聊过天,就不算你干过这个活。以建材行业为例,看看怎么和这五类人聊天。
一问的士司机。两脚一落地,坐上的士,即使是第一次到这个市场,你也有了和这个城市初步接触的机会。的士是最好的环境,相对封闭,司机成天闷在车里,有人愿意和他聊天,他也乐在其中。通过这类人最好了解中低收入人群在这个城市的生活习惯,对于建材行业,与司机聊天主要确认三个方面的内容:
(1)本地区最好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优质消费人群样本。
(2)主要建材市场的分布和近况:建材市场附近是不是在修路、建材市场有没有负面新闻。
(3)人口的流动性:住房需求与装修频率。
当然,你得用人家听得懂的话问,如照明类产品,你别问人家:“师傅,咱们这儿什么照明品牌比较出名?”人家一听,脑子里一团糨糊。你得问:“师傅,咱们这儿买灯具,什么牌子比较好?”
二问小旅馆老板。小旅馆老板即使算不上中产阶级,在这个城市里也算得上中等收入家庭,他们是我们了解这个城市的第二个窗口。抓住一切消费、花钱的机会与人聊天,别人才有意愿和动力与你交流,反正要花钱,为什么不套点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开拓市场的第一步呢?
小旅馆装修多半不会用太好的装修材料,这对了解中低端建材产品在哪儿卖有比较直接的借鉴作用。通过闲聊,了解小旅馆每天的开房数,看看旅客登记簿,一眼望去,一清二楚。生意好,说明商旅人员多,商业繁荣,这个地方生意机会多。同时,你也可以把小旅馆老板当作普通消费者,知道哪些建材品牌、城市房价是多少、这个地方装修的习惯和时间有没有特别的风俗,这些都是可以快速了解区域市场的通路。
三问批发市场的商户。即使是建材品牌进入新市场,品牌稍大、企业成立时间稍久的产品,也有可能以非常规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如果是窜货,家居建材类产品货源一般不会在大的建材城,更不会在专卖店。通常的倒货大户,都是一些日用日杂市场的批发商从邻近省份或者从产地倒腾产品。他们一般以卖半成品、配件为主,只有批发没有售后,价格高、服务差,主要是为了配套店内其他建材产品的销售。
倒货的经销商的价格、服务、配送范围,都可以从批发市场商户那里了解到。一般来说,倒货的经销商也希望名正言顺地经营,作为厂家代表过去谈话,只要不是特别无礼,商家多半会以礼相待。千万别小看这些经销商,店内产品千奇百怪,方便面旁边放着插座、电线,电工手套上面压着指甲钳,可是人家的产品分销能力强,产品可能分布大街小巷、城镇乡村,是可以考虑的潜在经销商。互联网来临后,二级批发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靠倒买倒卖生存的经销商也在寻求转型的出路。
四问物流货运公司。2005年以前,快递物流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一个县城也就一个货运收发点,对货运信息的保密意识也没有今天这么强,很容易知道这个市场谁家货多、谁家货少、谁家的货发到哪些地方、谁家代理哪些品牌等信息。
现在快递、物流发达,竞争也激烈,信息保护意识比较强,有些销售人员打着建办事处、设仓库的旗号,找货运物流公司一家一家的谈。现在每个城市都有物流园,货运物流公司也比较集中,花两三天时间,就能将大致情况摸个八九不离十。货运公司为了接生意,都会介绍同类型的企业、品牌与自己合作的情况,这也是建立区域市场概念的重要途径。
五问竞品大商家。问完了外围的基本信息,这些只是建立区域市场的基本概念。对于市场相关的直接印象,还需要与行业经销商直接接触。和商家接触,不一定是抱着开发的目的,也可以怀着了解市场的动机。商家一般不会拒绝厂家销售人员的拜访,即使你只是一个小品牌的销售代表。经销商信奉的江湖信条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即使他没准备引进新品牌,多了解行业信息也有益无害。
从大商家入手,我们可以了解区域市场的整体格局与需求,看他对产品的态度与需求,分析他的市场运作手法,包括他对经营的各类产品的态度,至少今后在市场上遇到这个经销商也不陌生。遇到健谈的经销商,他还会给你分享一些小道消息,准保你不白走一趟。
本来你就抱着未必合作的初衷,毕竟最大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即使不合作,通过与竞品大商家的闲聊,日后对其开战也知道从哪里入手。
其实,各行各业开发新市场基本遵循这个套路和模式,只不过问话的侧重点和内容有所差别。当然,问完这五类人,还只是完成了空白市场调研的第一步。虽然只是第一步,但完成这个过程,至少能让你做起事来不像一个外地人,说起话来不像一个外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