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控制论观点分析翻转课堂
(一)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控制论(control theory):由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控制论观点的提出是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控制论要求管理者能够根据事先确定标准或因果发展的需要而拟定标准,对下级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控制论为人们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反馈是调整输入输出关系,达到最优控制结果的主要手段。
(二)控制论观点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指出“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简单的反馈就能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教育控制论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必须有反馈,授课与反馈应构成闭合系统,为了实现系统的闭合,不仅需要传递知识信息的信道畅通,而且必须创造各种条件使反馈的途径也要畅通。在普通学校师生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反馈是容易做到的,课堂教学的“反馈”实验表明,“及时大量的反馈,教学效果比一般情况好,一般平均成绩提高10分”。如果我们“不重视及时、可靠的反馈,不能及时适应客观的变化,容易出现僵化状态,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振荡局面,强烈的振荡,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解体”。从控制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到控制论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有效控制教学目标
课前明确提出本堂课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这条目标主线进行。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提出是为了确保全班的教学活动能够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探究活动。
2.有效控制第一阶段的课外学习
通过反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为第二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大反馈是指学生将所学知识反送到主讲教师或责任教师的过程。建立计算机管理(反馈)网络,该网络可收集和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资料,分析回答资料,实现教学及管理的咨询、答疑等功能。这种反馈是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管理和指导教学的过程,这种帮助是通过向教师提供收集到的和经过分析的信息来实现的。测试是最好的反馈手段,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又可及时了解学生自学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还应运用信函、电话、传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
3.有效控制第二阶段的学习
这种控制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转课堂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只是尽量控制教学进度的完成,而且是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而翻转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则不仅可以控制理论教学的进度,而且可以控制案例分析的进度,这在传统课堂是很难做到的。传统课堂必须在教师进行了理论知识传授之后才能进行案例分析,而迫于课时的限制,这种案例分析一般只能在课外让学生自己进行。但是在翻转课堂,由于第一阶段的课外学习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为案例分析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知识内化阶段的控制才得以真正实现。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反馈比传统课堂更显著,课堂教学时的提问是传统课堂常用的反馈手段,但在翻转课堂的第二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讨论、案例分析及测试等都有时间采用。教师甚至不必刻意通过提问的形式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回送给老师,只要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即可明显地看出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反馈。
4.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常态化
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活动,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按学习质量的要求进行检查、评估,使质量偏差在运行过程中得以纠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独立地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方法、任务,最后能够选择对学习进行评估的标准,即学习者对自己的整个学习负责。作为一种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既要加强自我管理,减少对教师和课堂的过分依赖,掌握并灵活运用学习策略,又要注意自我激励,努力克服和排除学习上的困难与障碍。但是,自主学习绝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孤立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担任着指导者、促进者和监控者等角色,教师应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效能感,监控自主学习策略,推进自主学习走向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