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大学生眼中的家乡变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咸祥老街

金融学(中美)131班 俞怡如


寒假我来到妈妈的老家——咸祥。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我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大崇之南,带着咸味的海风吹过这个安静闲适的小镇。这个小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代代贤人从这里走出去。岁月,也给了这个小镇不一样的美。

咸祥有一条很著名的街——老街。这条老街是咸祥人特有的记忆。老街起于何时已经无从考察,曾经的咸祥并没有街,后来这一带兴起晒盐,渐渐地开始热闹起来,也就出现了一条街。老街西端往南有七姓街头,我猜可能是咸祥老街的发祥地。在咸祥人眼里,这是老街荣极一时的见证。那时的老街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远近闻名,听外公说在他小时候这里还被称为“小宁波”。而如今的咸祥似乎风云散去,变得安静下来。还记得每次去外婆家都会经过老街,在老街的转角处有一家很旧的店,在我小时候它就已经被改为供当地人娱乐的场所,但是不变的是那块挂在门上的牌匾——“咸祥银行”。至今这几个字还清晰可见。这里的墙门也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经年累月的日晒雨淋反而给了它们更多的魅力,平添了几分沉寂和安详。

我很庆幸自己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这让我见识到了许多别人见不到和体验不到的文化。外婆家住的地方叫“走马楼”,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走马楼是江南一带的古建筑代表,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标志,在咸祥河西有24间走马楼。走进走马楼,抬头便能望到四方的天空,楼下通道四面贯通,走廊回环连通。在外婆家的走马楼里还有一个祠堂,白墙黑瓦总给人一种庄重威望的感觉。咸祥的街道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窄而且很绕,外来人一不小心就能把自己给绕晕了。每一条小道上总能看见瓦爿墙,这种墙在咸祥很常见,虽然现在很多人家的房子都改建过了,但是一些年长者始终保留着这些墙。听外公说过,旧时的咸祥人质朴而充满智慧,砖材不够的时候就用破碎的瓦片拼凑出墙体,现在这些都成了咸祥的一大特色。

小镇上的老宅大多临街而建,在以前,这里的居民每天都能在远一声近一声的吆喝叫卖声中苏醒。每当岸边的渔人吹响螺号,小镇的人们就知道鲜活的渔货到了。咸祥的海鲜新鲜是出了名的。很多宁波市里的人都会一大早乘车到咸祥来抢鲜货。“三月三,香螺爬上滩”,“八月蝤蛑可抵虎”。临海的咸祥人总能吃到最新鲜的海货,那些捕鱼的渔民甚至还制作了一张海鲜年历,告诉远到而来的食客们什么月份吃什么海鲜最好。

如今的老街,样貌虽变化了一点,但是热闹不减。它更多的是鄞州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咸祥还有一样文化便是灰雕。在咸祥你到处都可见到灰雕。这项精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祠堂、庙宇、寺观、影壁等建筑,都会用到灰雕装饰。朱英度是鄞州灰雕的传承人,他出生于咸祥镇上一个书香门第。朱英度老先生有很多的创作,天一阁里的獬豸影壁就是30年前他同师父朱贵法先生一起创作的。还有远近闻名的咸祥庙,香火一直都很旺,每年参观的人都络绎不绝。咸祥庙屋檐上有不少朱老先生的作品,它们经历风雨洗礼10多年依然栩栩如生。成为灰雕艺术家对于朱老先生而言是一次偶然。他上初中时,有一次班主任叫他去修建中的天童寺帮忙绘画,当时的朱贵法大师也受邀前来创作灰雕。朱贵法觉得朱老先生的绘画功底不错,便收他为徒弟。就这样,朱英度老先生从此走上了灰雕之路。经过半年的勤学苦练,朱老先生掌握了灰雕技艺。此后大江南北的古建筑、祠堂庙宇都留下了这位大师的身影,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天童寺的灰雕。

家乡的这些文化在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时代在改变,不变的是我们那虔诚接受文化洗礼的心。每当回到咸祥,我总会安静地走在这些古老的街道上,让自己与这些文化相融合,让它们的古韵熏陶着自己的心。那种静谧的美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