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如何从无效到高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坚持用二八法则作为行动指南

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曾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词:“关键驱动因素”。所谓“关键驱动因素”是指任何一件事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关键因素在起推动作用,正是这个关键因素确保了该事物能够顺畅运作,关键因素决定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模式。因此,人们在工作中应该重点把握那些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事项,应该重点解决那些决定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因素,要关注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兼顾每一个方面。

与之相似的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是意大利经济学者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于1897年发现的,他花费了数年时间对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进行了调研,偶然间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经过深入挖掘,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仅仅局限在社会财富的分配方面,还体现在成功学、管理学及社交学等多个方面,比如一个人的成功主要是由最优质的20%的人际关系决定的,其余80%的人际关系只能发挥20%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利润中有80%是由20%的精英贡献的,20%的利润则来源于80%的普通员工的贡献;一个人只要把握住20%的重要机会,就可以获得成功,其余80%的机会对人生只能产生20%的影响。可以说,决定一件事情发展的因素往往只占了所有因素的20%。

谷歌公司几乎每年都会砍掉一部分产品,为的就是更好地把握住那些最重要也最能带来盈利的产品和项目。有人曾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发现这些年谷歌一共淘汰了160多个产品,其中像Marratech e-meetings、Google+、Inbox by Gmail、Gears、iGoogle等产品都曾被寄予厚望。

一般来说,企业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加快一部分产品和技术的淘汰,但类似于谷歌这种力度、频率和规模的淘汰非常罕见。而且很多产品的上市时间非常短暂,寿命最短的一款产品是Quickoffice,仅仅4个月就被迫关闭。Google+曾是公司重点打造的产品,可是在新产品出现之后,它也被迫取消。砍掉产品的理由千奇百怪,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效益”。谷歌追求能够带来最大效益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一旦公司了解产品的价值分布,就会想办法对产品进行整合与删除,将资源集中在少数能够带来更大利益的产品和项目上。

了解谷歌公司的人都会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这家公司会消除任何一项服务,或者对任何一个项目进行调整,甚至是取消,而决定谁去谁留(产品的淘汰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效益与价值,公司只对少部分能够创造绝大多数价值的产品感兴趣。

可以说谷歌是最能代表二八法则的企业之一,它总是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并且确保自己能够最大限度地选择那些效益最大化的产品。除了产品研发之外,在人员安排和盈利规划上,谷歌同样遵循了二八法则。有人曾做过分析,谷歌公司虽然不乏优秀的人才,有博士生,有科学家,有工程师,有营销天才,有管理专家,有计算机领域的强人,即便如此,其内部大部分的利润还是由极少部分人创造的。有一组最直观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假使开除谷歌公司90%的人,整个公司的利润总额也许只会下降1%。而一般的公司也许少了1/4或者1/3的人就会遇到大麻烦。对于谷歌内部那10%的精英人士来说,他们也许可以一个月不去上班,公司依然会有大量的营业收入。原因很简单,依赖强大的广告业务、安卓系统的专利费用,以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就足够养活整个谷歌公司了。对于一般公司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二八法则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严格按照20∶80的比例呈现的。比如人们会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是由智商决定的,85%是由情商决定的。严格来说,二八法则只是一个大致的比例问题,而不是一个绝对精准的数字。毕竟在某些群体中,精英所占的比例有可能为10%,在某些企业中,可能不到1%的订单将会产生高达99%的效益。

对于任何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影响和决定人生发展的那20%的关键驱动因素,尤其是在自己资源、精力、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更加需要把握那些最重要且最有价值的少部分东西,只有抓住了这些重点,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自己对该事项的控制力,才能保证自己在这件事情中所获得的价值回报。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资源掌控能力非常有限的人来说,他们需要进一步借助二八法则进行细分,即在20%的重要事情上再次进行划分,分为20%最重要的因素及80%的次重要因素。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个人准备去参加某项商业竞标,可以邀请实力最强的客户结盟,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在自己的人际网络上进行搜寻,从所有的客户名单中找出20%的优质客户与合作商,但是由于竞标结盟的名额有限制,不能出现太多的公司,因此他必须在20%的优质名单中继续挑选出其中最有实力的20%的客户。简单来说,在二八法则推进的过程中,原本选择的“重要的少数”变成了“重要的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