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制约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不可否认,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诸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更是薄弱。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一股热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创新是产业升级和多样化进程的基础。从本质上看,经济发展意味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是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升,这有赖于现有的技术不断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将各种资源从现有的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配置到附加值更高的新产业。对发达国家而言,工业革命之后,其技术和产业均居于世界前沿,依靠自身发明是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唯一途径。发明新技术、新产业需要的人力物力巨大,成则一本万利,但失败概率高,投入的平均回报率低。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目前的收入水平较低,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水平低,所用的技术和所在的产业都在世界前沿之内,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也需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推动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从经济学意义上而言,“创新”的含义是,在下一期生产时所用技术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现在所用的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或进入的产业的附加值高于现在的产品、产业的附加值。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与发达国家一样,自己发明,也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已经用过生产过的、成熟的,但比自己现在所用的技术好、所生产的产品的附加值高的产品和产业。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依靠发明,从19世纪中叶至今,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加上1%左右的人口增长速度,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约为3%。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样,通过发明,就需要花费同样的投入、冒一样的风险,其经济发展速度至多与发达国家一样,甚至不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可以直接引进现成的成熟的技术、产品、产业,此方式的成本低、风险小,因此,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快于发达国家,即“后发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取得连续37年年均9.7%的高速增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利用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和产业差距所带来的后发优势。
展望未来,我国在许多领域还可以继续利用后发优势来加速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不过,我国现在已经是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960美元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有不少产业,像白色家电、造船、移动通信设备、高铁等,其技术已经位于世界前沿或接近世界前沿,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就只能和发达国家一样靠自己的研发,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另外,由于近几十年来科技的变化,涌现了一些高人力资本投入、研发周期短的新产品,如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各种应用等。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力资本上并没有比较劣势,并且还有国内市场大、各种硬件配套全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新产品的研发上,我国可以实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上直接竞争,实现弯道超车。
创新创业将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注入强大动力。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助于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创新创业有利于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创新创业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形成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创新创业有助于推进供给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关键性改革,核心是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
可喜的是,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系统全面研究我国创新创业的文献很少。此报告数据翔实、图文并茂、逻辑严密,通过新建企业、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风险投资、诞生创业者数量、获得专利授权数量和商标注册数量六个维度,构建了朗润龙信创新创业指数。报告内容涵盖省级、城市、县市和市辖区四套地区创新创业指数得分和排名,提供了细分到四位数行业的分行业区域创新创业指数,填补了现有的中国创新指数仅包含省级指数的缺憾,这是其重要贡献之一。报告中各地区企业创新创业绩效的排名榜,有助于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地区创新创业发展战略。报告探讨了各地创新创业排名变动的推动因素,有利于引导创新创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报告采用总量创新创业指数,对各地创新创业绩效作了系统评估,并提出了区域创新创业的人均指数和单位面积指数,合理地排除了人口规模对排名的影响,较为科学地反映了区域创新创业的强度和地理密度。报告还深入分析了1990-2015年创业者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迁,为充分把脉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创业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此报告堪称创新创业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我相信,此报告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政府部门掌握当前全国创新创业状况,更好地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也有利于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掌握创新创业机遇,发挥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开拓精神,推动企业竞相创业创新,掀起创新创业热潮,打造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林毅夫
2016年11月2日于朗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