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寒性的随和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以发酵程度由轻到重排序,中国六大茶类为白茶(微发酵,低于5%~10%)、绿茶(轻发酵,10%左右)、黄茶(低发酵,10%~25%)、青茶(又称乌龙茶,中发酵,20%~70%)、红茶(高发酵,80%左右)、黑茶(重发酵及后发酵,70%~95%)。即白茶的发酵度最低。
目前,白茶主要有两种加工方法,一为萎凋后晒干,一为萎凋后烘干,均无专门的发酵工艺、工序和过程。所以,也有人认为白茶属不发酵茶。正由于白茶是由茶青略经萎凋直接晒干或烘干,与草药的制法相致,从某种角度看,与其他五大类茶相比,它更类似于一种草药,更接近于原始性的自然。
目前,白茶的主产区在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云南、浙江、台湾也有少量出产。其中,又以福鼎白茶的产量最大、名声最响。事实上,在民间传说中,白茶就源自位于福鼎的太姥山,是太姥娘娘为治百姓疾病,从太姥山顶上寻觅而得的茶种,经栽培而广为种植。福建省区域不大,但有两座著名的名茶源产地茶山,一座是武夷山,是武夷岩茶源产地和主产地,也是正山小种红茶的源产地和主产地;另一座是太姥山,是白茶的源产地和主产地。而在中国六大茶类中,福建作为源产地和主产地的茶类就占了三种:青茶(也称乌龙茶。它包括闽北乌龙——大红袍和闽南乌龙——铁观音)、红茶(正山小种)、白茶。福建真可谓是茶叶的福地,是茶人的福地,在中国茶叶史和中国茶叶的发展中功彪千秋,贡献独占鳌头。
白茶之所以被称为“白茶”,是因为该茶品种的基本特征为青叶上覆盖密密的白茸毛,其基本工艺为晒或烘干。白茶的茶制品根据茶青嫩老程度的不同,分为白芽茶、白叶茶两大类。在福鼎,白茶制茶人又根据茶叶叶片展开情况(俗称:叶片开面)的不同,将白茶分为芽茶、半开面茶和全开面茶。据说在唐代,福鼎的白茶茶农请文人给白茶茶品命名,诗兴大发的文人根据白茶茶青叶的形与色,将芽茶命名为“绿雪芽”,将半开面茶命名为“白牡丹”,将全开面而叶片较大、干茶条索较长的命名为“寿眉”,而“寿眉”中的珍品因上贡朝廷,而又被称为“贡眉”。这四类白茶的命名雅致而传神,一直沿用至今。
因制作工艺所致,较之其他茶类,白茶更具寒性,而也正是这一寒性,使得白茶清热解毒、凉血化疖的功效更强,有“赛犀角(犀牛角”)之称。在福建,尤其在闽北,人们常用白茶茶汤加用泡过的白茶茶底涂抹、贴敷的方法治疗热疮热疖、脸部痤疮(青春痘)、蚊叮虫咬肿块等外部疾痛,而牛饮煮泡的白茶茶汤也是治疗因风热引起的感冒、喉痒咽痛及肝火上升、目赤耳鸣等疾病的民间良方。当然,白茶性寒,外感风寒、胃寒及寒气较重者是不宜多喝或常饮白茶茶汤的。
白茶的茶汤,新茶的茶色淡绿微黄,老茶的茶色棕黄温润。晒干的白茶,茶汤有野草清新的香气,烘干的白茶,茶汤是花香飘拂;冲泡的白茶,汤味清雅、入口微甜,煮泡的白茶,汤味润醇、回味微甘。过去,喝白茶以当年或次年的新茶为主,近几年来,由于发现了存放五年以上,尤其是十年以上的陈年白茶(俗称老白茶)具有较高的养生保健、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治疗因雾霾引起的咽喉不适等的功效,饮喝老白茶成为许多人的喜爱,老白茶的销量也在增加,尤其是福建白茶销量一路直上,名列前茅。
白茶是寒性的,却有着十分随和的茶缘。以使用方法论,它可内服,也可外用;以泡茶方法论,它既可用沸水直接冲泡、沏泡,也可用煮茶壶煮泡,八克白茶煮泡一天,其味犹醇;以饮喝方法论,它可以冲泡后,用功夫茶小盅慢慢品饮,可作为“工作茶”,将茶汤装入大杯,大口猛喝;也可以边煮边喝、边煮边品;以饮用茶叶年份论,它可以是新茶,也可以是陈茶,陈茶、新茶各有独特的茶意和茶味;就茶成品的形状论,它可以是叶片自由展开的散茶,也可以是被紧密压制成圆形饼茶,以便于存放;以茶的拼配论,它可以是单味的——仅为白茶,也可以是与其他茶品或非茶品拼配,一并冲泡、沏泡或煮泡而成混味的混合茶。近年来,为迎合一些茶客的需求,已有包括红枣、陈皮、铁皮枫斗、西洋参等在内的一些食材或药材被命名为“茶伴侣”,与白茶一起配套包装出售。
白茶可以是淡雅的,尤其是晒干的新茶;也可以是味醇的,尤其是烘干的老白茶,喜淡者与爱浓者可各取所爱。它可以是草香清新,也可以是花香馥郁,草香花香各香其香。它可以是小池春早,也可以是秋阳夕照,春与秋的诗情画意各美其美……
我常在夏天喝一壶白茶以解暑气,尤其在今年(2017年)摄氏40度高温多日不退的杭州,老白茶茶汤更是我的常饮之物;我更喜欢在冬天喝一壶有红枣相伴的老白茶,尤其在阴湿寒冷的三九寒冬,边煮边喝,边喝边煮,香香甜甜的茶气弥漫在屋中,温温润润的茶汤流入腹中,放录机中竹笛轻吹着“平湖秋月”……
就如白茶那样生活吧,以自己的本性为本,一切随意,一切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