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胎教练就神童?
胎教,汉族传统生育习俗之一。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受孕妇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大戴礼记·保傅》书: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
朱医生
胚胎发育到第13周,就具备了听力,这是人最早建立的感觉。而所谓的胎教,就是通过对胎儿有意识地给予声音的刺激,从而促进其智力更好发展的一种措施。奥地利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是全球公认的一位“音乐神童”:3岁开始弹钢琴,6岁开始作曲,8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第一部歌剧,14岁时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支持音乐胎教的人,时常把莫扎特当作音乐胎教的典范四处宣扬,声称莫扎特之所以成为天才神童,就是因为在他出生前接受了大量的音乐胎教。莫扎特生于音乐世家,母亲身为专业乐师,即使身怀六甲,也不得不成天以演奏音乐来维持生计,于是无意间的音乐胎教就孕育出了一代音乐神童。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劳舍尔(F.H.Rauscher)和肖(G.L.Shaw)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音乐和空间任务能力”的文章。
朱医生
文章说,大学生在听了莫扎特的经典音乐后进行的智商测试中,空间推理能力明显提高,与听放松指令和不听音乐时相比,听了音乐的大学生IQ(智商得分)提高了8分或9分。此结论一出,立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从此人们认为听古典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商,让孩子听古典音乐成为一时的风尚。
戴戴
胎教已经被玩坏了!用个什么东西对着肚子讲故事、放音乐就能够让宝宝提升智力;用个手电筒对着肚子照来照去做光胎教;弄个仪器发出某种频率的声波刺激胎儿大脑发育,等等。某胎教仪的宣传软文中写道:“科学研究表明,坚持使用科学的胎教仪进行胎教,对于胎儿的大脑发育,以及其他身体机能的成熟和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受胎教的宝宝在智商、情商、语言和艺术天赋、动手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没有胎教的宝宝。”这些真的靠谱吗?我个人认为很值得怀疑。
子宫内是幽暗的,但绝对不是无声的,母亲的心跳,血流的声音,肠蠕动的声音,胎宝宝都能够“听”到,加上外界传入子宫内的声音,这些声音其实已经够嘈杂了,为什么还要额外增加胎宝宝的听觉负担呢?即使是大人,总是处在声音嘈杂的闹市应该也不会愉快吧!
戴戴
至于把麦克风或者仪器直接贴在肚子上放音乐则是最危险的一种方式,等于让胎宝宝处在放大的噪声中一样。
至于那个声称经过胎教的孩子的情商、智商,甚至身体素质都比较高的“科学研究”就更不科学啦,每个孩子的智力、身体先天都不一样,对于个体来说,根本就没法判断经过胎教是否能够提高智力和体质。如果做群体对照的话,样本是否足够大?追踪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考虑到后天的养育环境问题?总之,不靠谱!
沈蕾
朱医生
考虑到“莫扎特效应”的重大意义,德国联邦研究部授权由9名精通音乐的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及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专门研究“莫扎特效应”问题。这个研究小组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中刊载的研究报告指出:被动地聆听古典音乐和提高智商并无必然联系,听音乐并不一定能变聪明,要确认儿童接受音乐训练是否会提高智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朱医生
虽说不同的学者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是我认为:教育儿童既不能忽视音乐的作用,也不能过分强调音乐的作用。而用音乐对于腹中的胎儿开展胎教,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从怀孕第四个月开始,每天定时定量听一些古典音乐,可以帮助胎儿获得充分的乐音刺激,并且使之成为其安全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一旦宝宝降生之后,同样的音乐再度响起,就能令他仿佛回到子宫那般熟悉,母体以外的世界不再那么陌生可怕,安全感油然而生。
第二,听胎教音乐的过程,与其说是胎儿学习的过程,不如说是亲子互动交流、父母提升艺术修养和情趣的过程,古典音乐的鉴赏可以大大提升父母的文化素养,而高素养的父母是养育优秀下一代的重要保障。
沈蕾
我想几乎所有的孕妈咪都会多听听音乐,多看看可爱宝宝的照片,抽空多跟宝宝说说话,多散步,保持心情愉快,等等。做到以上这些,就是胎教了吗?
我怀孕的时候对胎教也是一知半解,记得当时因为怀孕,有大把时间可以拿来看片。一天我喜滋滋地准备看那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为奴十二年》,影片才开始了没几分钟,剧中就开始鞭打黑奴。
沈蕾
我正看得津津有味呢,我婆婆坐不住了:“这个对孩子不好吧!关了关了!”老公无奈地关上了电视。那看什么呢?我爱看的间谍片、神怪片估计都别想了!那时我是比较感性地意识到,看什么、听什么是会对腹中的胎儿有影响的。
朱医生
戴戴
其实我也不是反对胎教,我反对的是以商业利润为目的的所谓“胎教”,但是胎教这件事本身其实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最早的胎教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母亲。周文王的母亲怀孕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还经常“令瞽颂诗,道正事”,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看、不听、不说淫秽邪恶的事,品行端正,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还找了一个盲人专门给她朗诵正向积极的诗歌,为什么找了一个盲人呢?原因是盲人看不见东西,所以内心会特别宁静,他颂诗会更平和清透。
沈蕾
当年闲得慌的我常常搜度娘上的怀孕知识解闷(当然度娘里坑爹的内容也很多),然后才知道,胎儿确实可听到妈妈的说话声!科学家研究证实,在某种声音下,胎儿在仪表上显示的心跳速度增快。在怀孕30~34周之间,约有80%的胎儿会有这类反应,到了怀孕40周左右,几乎所有的胎儿对于声音都有心跳加快的反应。胎儿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据说他们最喜欢妈妈的说话声、小鸟的鸣叫声和风吹风铃的声音。此外,胎儿也有讨厌的声音,如摩托车的引擎声,汽车的紧急刹车声,大声叫嚣的人声,妈妈发脾气的声音等。如果你能经常以温和的声调和胎儿交谈,你的声音能使胎儿产生安全感。
当然爸爸低沉的男低音也是宝宝很喜欢的哦!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其实爸爸说话比妈妈更管用,因为男性的声音有穿透力,比女性的声音更容易穿透腹壁进入胎儿的耳朵,所以要让肚子里的宝宝多听听爸爸的声音哦!
戴戴
戴戴
南怀瑾大师的弟子周勋男先生在《中国古代的胎教和胎养》中也提到,古籍记载:“胎前静养,乃第一妙法。不校是非,则气不伤矣;不争得失,则神不劳矣;心无嫉妒,则血自充矣;情无淫荡,则精自足矣。安闲宁静,即是胎教。”这岂止是胎教,作为修道者的座右铭也足矣。
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老祖宗提倡的胎教是通过母亲的教养来影响、熏陶腹中的胎儿,使其贤良、健康、仁义、聪慧,最终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沈蕾
另外听说运动也能使胎儿的大脑活化。妊娠中的运动,不仅对分娩有帮助,也能有效地改变孕妈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运动能使孕妈充分吸入氧气。胎儿是通过脐带来摄取氧气与营养的,如果母亲能充分地吸入氧气,胎儿的大脑就会因为充足的氧气而变得活性化,所以,孕妈适量的活动可使胎儿的头脑更灵敏,但剧烈的运动效果适得其反。
还有人认为短途旅行也是一种很好的胎教。妊娠第六个月是最适宜孕妈咪短途旅行的时机。这时,胎儿渐渐安定,而离生产还有一段时间,孕妈咪身体还比较便于活动,不妨选一个好天气,与肚子里的宝宝和准爸爸一起享受一下外出度假的乐趣。
沈蕾
在制定旅行计划时,要考虑到肚子里的宝贝,行程不能太紧,也不能太累。可以选一个空气清新的、安静的地方,最好离家不要太远,比如我当年就尿频得厉害,长于两小时的车程都会令我紧张。其实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风景宜人,且有准爸爸相陪。只要是孕妈觉得心旷神怡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宝宝也会从中受益的。我最远也就到佘山逛了逛。孕妈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散步,带来的是规则的子宫收缩运动,这对胎儿则是最快活的皮肤刺激,同时也可以促进胎儿脑部的发育。孕妈还要跟肚子里的宝宝说说话,告诉他/她这是哪儿,告诉他/她这儿有山有水。
朱医生
戴戴
在胎教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和古人一致,所谓胎教,就是让孕妇保持一个平和愉悦的心情,除了孕妇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外,还可以听愉快平和的音乐,看让人开心的电影,读给人启迪的书,还有瑜伽、打坐等,以上各种方法都能让孕妈在整个孕期有良好的情绪和心境。这样才能让胎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过得平安喜乐。
沈蕾
在是否进行胎教这个问题上,有的父母只是觉得“别人都在进行胎教,我做的话肯定没有坏处”,所以并没有刻意地进行胎教,只是稍加留意,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们这类父母表现得很被动,只是把平时不怎么听的古典音乐偶尔拿出来听听,或是让爸爸和孩子讲讲话,就认为胎教已经进行得很到位了。
我个人认为,胎教做或不做,其实宝宝都能成长,也许只是好与更好的区别吧!
结语
目前,人们对胎教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有人根本不相信胎教。胎教虽不能创造奇迹,但至少也属于优生学范畴。总之,胎教不是“灵丹妙药”,但通过胎教来提升父母的素养,一定能让宝宝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