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11/27360311/b_27360311.jpg)
第四章 情志与疼痛气机
【原文】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提要】从诸种疼痛有关于气的发挥,引申到情志病变亦关乎气的种种病机。
【讲解】问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这里的问题是,情志、寒热、起居等三类致病因子引发疼痛的病机是什么?尤其是情志引发的疼痛。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气逆”有两个含义:应下行而上行叫作“逆”,如肺气逆;虽应上行,但失去常度的上行也叫作“逆”,如肝气逆。“怒”属肝,怒气是肝气逆的表现,甚至还会出现“呕血及飧泄”的表现。“呕血”是血随肝气上逆而吐出,肝是藏血的器官嘛;“飧泄”是过亢之肝气伤了脾土而引起的。这就是“怒则气上”引发的病变。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这是正常的情况呀,怎么会出现“气缓”呢?“缓”在《内经》中有好几个含意,比如“和缓”指正常现象,如脾胃之脉来和缓是有神的气象,还有缓散、缓弱之说,“喜则气缓”的“缓”应该是缓散、缓弱的意思。在《素问·调经论》中有句话云“喜则气下”,就是指“缓弱”的表现。喜太过了,阳气过耗,“下”是“弱”之意,阳不能升举的意思。《灵枢·本神》篇里解释“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也是“缓散”之意,喜乐太过了,神志不能收敛而藏于心脉之中,“惮”是“散”之意。这两处文献可以用来解释这里的“气缓”。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悲”属肺,过悲伤肺,肺气伤了就要造成“心系急”,“系”前面解释过,是指联系脏腑的经脉,肺与心表现为气和血的关系,所以气病了就会影响血,这是“悲则心系急”的意思。“心系急”反过来会造成“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布”是“肺气散乱”之意,“举”是“肺气上逆”之意,即上焦气机不通利。于是“荣卫不散”,营气、卫气的运行都是由肺的宗气带动的,营卫淤积不散,不能行于阴、行于阳,肺气不宣通导致荣卫不宣通;荣卫之气淤积就造成了“热气在中”;热盛就要消耗气,“故气消矣”。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恐”属肾,恐惧伤肾,肾气伤首先影响的是肾精,故曰“恐则精却”,“却”是“虚”之意。肾主精属水,水阴升,阳气才能够降,现肾精不足,肾之阴不能上升,心之火得不到调济,肺之气也得不到濡润,水火、阴阳、上下等关系出现了问题,在上的肺气不能下交于肾,肾精精水虚而不能上承,上下阻隔不通,故曰“上焦闭”。“闭则气还”,“气还”是指在上的下不来,在下的上不去的现象,即痞隔不通,“还”可以理解为“坏”,是对阻隔现象的描述。“还则下焦胀”,上下不能交通,则气滞不行,于是出现“胀”的表现,“故气不行矣”。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寒”主凝闭、主收引,所以“寒”太过则“腠理”闭塞不通,荣卫之气就不能运行,故曰“气收”,即气内敛而不能外散的意思。伤寒病往往要发热,就是体内的阳气散不出去的缘故,散“寒”的药总多用“辛温”,辛温才能解决“腠理闭”“气收”等问题,这是寒邪的性质所决定的。
“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炅”是“热”之意,热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从而导致“气泄”,热的病机与寒的病机是相反的。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人受到惊吓,五脏之神志便动乱不安,即神志散失,所以“心无所倚”,表现为心跳加快,“倚”是“依靠”之意。心能够维持正常,是各脏所藏的“神”来主持的,心藏脉,脉舍神,即神应在血脉之中。“神无所归”,即神动荡不安,不能归于心,故“心失所倚”。神不能自主,就“虑无所定”,即心神不安。“故气乱矣”,这就是气机紊乱的结果。“惊”为什么会造成“气乱”?主要是影响了“神”而引发的。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劳”是劳伤、劳损之意,或者由于饮食不节,或者由于起居不当,身体受到损伤引发的虚劳,表现为“喘息汗出”。“劳”首伤及“气”,气逆则“喘息”,气不外固则“汗出”。“外内皆越”的“越”是失常之意,人体内外的功能都失去了常态,所以“气耗矣”。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思”太过了,心中有解不开的结,故曰“心有所存”。于是“神有所归”,神思集中在这个结上,即归结在所思的问题上。于是“正气留而不行”,所以“气结矣”。
此章是将疼痛的病机归结到气、血两个方面,特别是气的方面,从病因来分析,除了寒热之邪外,还指出有情志的影响,这个补充在临床上是很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