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节 酒风的治法
【原文】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墯,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提要】论酒风的病因及治法。
【讲解】“解墯”指周身的皮毛腠理松弛,汗腺舒张,所以“汗出如浴,恶风少气”,因为阳气从汗液被排泄出去了,暑热伤气就是这么个机理。这种病就叫做“酒风”,这是先有酒之湿热在内,热则伤气,气伤则自汗、恶风、少气,轻者如桂枝汤证,重者如风水证等,都有自汗、恶风的症状。怎样治呢?“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病从酒热来的就要清除湿热。
这里有两个问题有分歧。有的注家把“五分”“十分”解释为现在的重量单位,如钱、两、分的概念,这是不合适的,在《内经》那个时候不可能有“分”这个重量单位,这里的“分”还是应该理解成“份”,所谓得“十分”“五分”是指比例,即白术、泽泻的分量要大过“麋衔”一倍,不管具体用多少,总之都是这个比例。“合以三指撮为后饭”,这里也有争论,有的把“三指撮”解释为三个指头那么宽的一撮,我同意张介宾的说法,即以三个指头来抓药,三个指头抓起来的就为一撮。“为后饭”,有的解释为饭后吃药,有的说应该是先药后饭,古人认为慢性病及病在表者应先药后饭,“酒风”是病在表,因此“先药后饭”的解释比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