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月经病
第一节 月经失调
一、医案
(一)月经先期
案1
经候参前,临期腹痛,腰脊酸楚,纳少神疲,营卫不洽也。
炒归身4.5g 制香附9g 丹参4.5g
熟怀膝9g 茯苓9g 青皮4.5g
炒冬术4.5g 新会皮4.5g 郁金4.5g
加炒艾绒3g 河水煎
(蔡小香医案)
案2
陆右
经事一月两至,色紫量多且稠,烦热头晕。脉弦少力,舌色干红。此肝经血虚火动,血虚则肝阳煽动,阳盛则生风,风热下扰冲任也,恐致血崩。
大生地9g 丹皮炭9g 淡子芩9g
柴胡炭4.5g 当归炭9g 焦白芍9g
制香附9g 地骨皮9g 野于术9g
黑芥穗9g
(蔡小香医案)
(二)月经后期
案1
经行落后,腹痛腰酸,脉形虚软,气血两亏也。宜调和营卫,兼益其肾脾。
原当归(酒炒)4.5g 炒阿胶4.5g 熟地炭4.5g
炒黄芪4.5g 炒冬术4.5g 云茯苓9g
制香附9g 炒杜仲4.5g 新会皮4.5g
加鹿角霜9g 河水煎
(蔡小香医案)
案2
钟右
素体阳虚,胞寒气冷,经水迟行,或数月一行,色黯黑,涩滞不畅,下腹冷痛,肌肤黄瘦。脉迟而弱,苔薄淡白。拟暖宫以温冲任,行血以通凝泣。
炒归全9g 抚川芎4.5g 紫丹参9g
杭白芍9g 上官桂3g 紫石英12g
制香附9g 淡吴萸3g 煨姜3g
红苏木9g 鹿角粉(吞)4.5g
(蔡小香医案)
案3
赵右
经事愆期,多见虚寒,虚则体瘦形怯,寒则腹痛。苔白,脉必沉细而涩,今反濡滑。经停2个月未行,喉间痰滞不畅,四肢酸楚疲惫。此痰阻胞宫,寒凝血海。拟温化宣通。
当归9g 川芎4.5g 炒白术9g
制香附9g 制南星4.5g 白芥子3g
仙半夏4.5g 官桂3g 秦艽6g
怀牛膝9g 白茯苓12g
(蔡香荪医案)
案4 月经后期(月经失调)
徐某,女,20岁。2013年3月28日初诊。
主诉:月经后期8年。
病史:月经周期(MC):12,7/60~90,量中,无痛经。无性生活。前次月经(PMP):12月1日,末次月经(LMP ):3月4日,大便间日,余无不适,嘱测基础体温(BBT)。舌质嫩红,舌苔薄,中根稍厚,脉象略细。西医诊断为月经失调,中医诊断为月经后期。证属痰凝壅滞,冲任失调,治拟育肾理气,化脂调经。处方:
云茯苓15g 生地10g 川芎6g
仙茅9g 仙灵脾12g 炙龟板10g
锁阳12g 焦枳壳4.5g 巴戟天10g
苁蓉10g 青陈皮(各)4.5g 生山楂12g
白芥子3g 全瓜蒌12g
7剂
二诊(2013年4月11日):月事逾期未行,小腹时胀,余无所苦,脉略细,苔较白,有齿印,再拟调理冲任。处方:
炒当归9g 生熟地(各)9g 砂仁(后)3g
云茯苓15g 川芎6g 白芍9g
制香附9g 苁蓉9g 仙灵脾12g
女贞子12g 巴戟天12g 青陈皮(各)4.5g
鹿角霜12g
7剂
三诊(2013年4月18日):经仍未行,BBT上升,昨起下降,苔薄,质偏红,脉略软。再拟调理冲任。处方:
炒当归9g 生熟地(各)9g 砂仁(后)3g
云茯苓15g 川芎6g 白芍9g
制香附9g 苁蓉9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2g 乌药9g
7剂
四诊(2013年4月25日):经仍未行,BBT未升欠高,余无所苦,脉平,苔薄尖红,略有齿印,益肾调理。处方:
炒当归9g 生地9g 云茯苓15g
川芎6g 白芍9g 仙灵脾12g
鹿角霜10g 炙龟板10g 巴戟天12g
苁蓉9g 女贞子10g 泽泻10g
7剂
五诊(2013年5月9日):BBT上升12天,余无所苦,脉略细,苔薄根稍厚,拟调冲任。处方:
炒当归10g 生地10g 云茯苓12g
川石斛10g 川芎10g 白芍10g
怀牛膝10g 泽泻10g 香附10g
女贞子10g 青陈皮各4.5g
7剂
六诊(2013年5月16日):LMP:5月15日,经行尚畅,余无所苦,苔薄,质红有齿印,脉平,拟益肾通络,经净后服。处方:
云茯苓12g 生地10g 怀牛膝10g
川石斛10g 路路通10g 留行子10g
泽泻10g 麦冬12g 公丁香2.5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0g 苁 蓉10g
7剂
随访:诸症好转。
按:月经失调与寒热、虚实、气血、冲任失调有关。治病求因,本患者体型稍胖,无明显不适,参舌脉辨证为痰凝壅滞,治疗经来时宜疏导,经净后宜补养,慎用攻下之法,应以健脾补肾为主,配以川芎、当归、牛膝、香附理气活血,青陈皮、白芥子、全瓜蒌化痰消脂,焦枳壳、生山楂行气散瘀。
(蔡小荪医案,张婷婷整理)
案5 月经后期(月经失调)
胡某,女,23岁。2004年6月4日初诊。
主诉:经阻2个月余未行。
病史:月经周期:14,4/28,1-0-3-1,3月17日人流,至今经未通。5月24日B超示:宫内见长中圆形液区,前后径10mm,即予行扩宫颈,未见宫腔流液。3周前服益母草冲剂、生化汤、血府逐瘀口服液,周前带下拉丝,伴腹胀便秘,舌边有齿印略黯,苔薄脉细。西医诊断为月经失调(人流后),中医诊断为月经后期。证属肾虚冲任失调,治拟育肾通调。
炒当归10g 大生地10g 川芎10g
白芍10g 炒怀膝10g 制香附10g
泽兰叶10g 丹参10g 苁蓉10g
仙灵脾12g 全瓜蒌(打)12g
7剂
二诊(2004年6月17日):据云:药后基础体温升而未降,经将临,腹胀,心慌乏力,舌边有齿印略黯,苔薄,脉细,拟调冲任。
炒潞党12g 炒白术10g 炒当归10g
大生地10g 丹参10g 白芍10g
川芎6g 制香附10g 远志4.5g
柏子仁10g 女贞子10g
7剂
三诊(2004年6月23日):LMP 6月17日,药后经行尚畅。平素口干疲惫,便秘,脉略细,苔薄,质偏红,边略黯红,再拟和养调理。
炒潞党12g 制黄精12g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炒杜仲12g 川石斛10g
泽泻10g 川断12g 全瓜蒌(打)12g
女贞子10g 玫瑰花2g 香谷芽20g
7剂
按:人流后经闭,多属术后宫腔粘连。蔡小荪教授认为:人流损伤精血,精血不足,冲任不盈,血枯经闭。治疗注重补肾填精,充养冲任,以冀生化之源充盛,蓄精养血,使经行具备物质基础,经水自调。
(蔡小荪医案,王隆卉整理)
案6 月经后期(月经失调)
陶某某,女,24岁。2000年5月15日初诊。
主诉:月经后期甚则闭经。
病史:初潮14岁,经期不准,又阻2个月余。未婚室女,过去曾阻半年,形体肥胖,白带较多,大便时有不实,脉细略软,苔薄,舌边齿印。西医诊断为月经失调,中医诊断为月经后期。证属脾肾有亏,冲任失调,治拟育肾化脂,理气调经。处方:
当归10g 大生地10g 川芎6g
云茯苓12g 制香附10g 青陈皮(各)5g
白芥子3g 焦枳壳5g 仙灵脾12g
紫石英(先)15g 炒白术10g
7剂
二诊(2000年6月19日):自行转方服药1个月,基础体温双相欠典型,6月15日经临,量偏多,有块,小腹作胀,腰酸。经将净,喉间有痰。脉细略数,苔薄,舌边齿印,再拟育肾通络。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女贞子10g 路路通10g 公丁香2.5g
白芥子3g 焦枳壳5g 青陈皮(各)5g
仙灵脾12g 紫石英(先)15g 生山楂15g
7剂
按:前法治疗3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且基础体温双相稳定。《女科切要》云:“肥人经闭必是痰湿与脂膜壅塞之故”,其病机多与脾肾二脏有关。蔡老认为,肾阳虚是形成痰湿闭经的主要因素。肾主气化,司二阴,气化不利,聚湿成痰,脂膜壅滞,胞脉闭塞,遂致闭经。治疗主张“气以通为顺,血以调为补”认为调经当以理气为先,气理则经自调。取当归、川芎(佛手散)均为血中气药,辛香行血以调经;香附为气中血药,助归、芎理气调经;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白芥子、焦枳壳理气豁痰;青、陈皮疏肝健脾以化痰;路路通、公丁香辛香通络;大生地、怀牛膝、女贞子养血填精;仙灵脾、紫石英温肾暖宫。全方共奏温补脾肾,理气化痰之功。药味不多,但疗效显著。
(蔡小荪医案,闵肖岚整理)
案7 月经后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蒋某,女,28岁。2004年12月17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不准数年。
病史:月经周期:14,5/不规则,0-0-0-0,LMP 12月12日,B超示: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查血内分泌示:LH 34.7mIU/ml、FSH 9.97mIU/ml,LH/FSH>3,经常不准,甚至阻2个月半,每腰痛,脉略细,苔薄微白,尖嫩红。西医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断为月经失调。证属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治拟育肾调理。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炒怀膝10g
路路通10g 山甲片10g 留行子10g
麦冬12g 降香片3g 仙灵脾12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7剂
二诊(2004年12月24日):时届中期,大便间日,余无所苦,苔薄质嫩红,脉略细,再拟育肾调理。处方:
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鹿角霜10g 巴戟天10g
苁蓉10g 制香附10g 女贞子10g
川芎6g 川断10g
14剂
三诊(2005年1月7日):经期将届,基础体温上升欠稳,脉细,舌中根微腻,边尖偏红,拟调冲任。处方:
炒当归10g 生熟地(各)10g 炒怀膝10g
川芎6g 白芍10g 炒杜仲12g
川断12g 制香附10g 女贞子10g
仙灵脾12g 苁蓉10g
7剂
四诊(2005年1月14日):LMP 1月9日,经行准期,量偏少,腰酸,基础体温双相不稳,脉略细,苔少边有齿印,再拟育肾通络。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山甲片10g 麦冬12g
降香片3g 仙灵脾12g 巴戟肉10g
桔梗5g 青陈皮(各)5g
7剂
按:闭经病机有虚有实,虚为血海空虚,来源不足。由于肾气(包括肾阴肾阳)不充,天癸无形之水不至,冲任不充盈,胞脉不通,以致血海空虚,无源可下,犹如油灯之燃,必基于燃油之盈,若油灯乏油,则火之再诱终不能燃也。因此,当补肾养血,血至而经自下。补肾实为治疗经阻难行的要旨。临床上一般采用以调为主,养血为先,理气为要。
(蔡小荪医案,王隆卉整理)
案8 月经后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尹某,女,20岁。2003年11月19日初诊。
主诉:经阻2个月未行。
病史:月经初潮12岁,5~6/不规则,未婚,经常闭,LMP 9月15日,现又阻2个月,带黄气秽,昨服安宫黄体酮,今夏5月,曾行左卵巢畸胎瘤剥离术,术后B超示: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脉细,苔薄略黄腻。西医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断为月经后期。证属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治拟益肾调理冲任。处方:
炒当归10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川芎10g 白芍10g 炒杜仲12g
川断12g 制香附10g 桑椹子10g
丹参6g 青陈皮(各)5g
7剂
二诊(2003年11月29日):LMP 11月23日,经量一般,脉略细,舌中薄腻,边有齿印。再拟育肾通络。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焦枳壳5g 白芥子3g
青陈皮(各)5g 降香片3g 仙灵脾12g
苁蓉10g 生山楂15g
7剂
三诊(2003年12月3日):据云:小便较黄,余无所苦,转方,再拟育肾调经。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泽泻10g 麦冬12g 路路通10g
降香片3g 仙灵脾12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青陈皮(各)5g
7剂
四诊(2003年12月10日):时届中期,基础体温未升,余无所苦,再拟育肾培元。处方:
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炙龟板10g 鹿角霜10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女贞子10g
青陈皮(各)5g 川芎6g
14剂
五诊(2003年12月24日):LMP 12月12日,经行先期,量略少,4天净,基础体温单相,脉略细,苔薄腻,再拟育肾通络。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炙甲片10g 降香片3g
麦冬12g 仙灵脾12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青陈皮(各)5g
7剂
六诊(2003年12月31日):时逾中期,基础体温单相,白带较多,腰微酸,小腹略胀痛,转方,再拟育肾调经。处方:
炒当归10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炒杜仲10g 川断10g 制香附10g
川芎10g 白芍10g 仙灵脾12g
巴戟肉10g 鹿角霜10g
7剂
七诊(2004年1月7日):经期将届,基础体温上升6天,欠高,余无所苦,转方,拟育肾培元。处方:
炒当归10g 生熟地(各)10g 炒怀膝10g
川芎10g 白芍10g 制香附10g
熟女贞10g 仙灵脾12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石楠叶10g
7剂
八诊(2004年1月14日):LMP 1月14日,今经行,期尚可,腹痛腰酸,大便欠畅,苔薄黄,边尖红,有齿印,脉略细,拟调理冲任。处方:
炒当归10g 大生地10g 云茯苓12g
生米仁12g 川芎10g 白芍10g
炒怀膝10g 川断12g 制香附10g
泽兰叶10g
6剂
九诊(2004年1月21日):日前,经行始净,余无所苦,转方,拟育肾通调。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炙甲片10g 路路通10g 麦冬12g
降香片3g 仙灵脾12g 巴戟肉12g
苁蓉10g 女贞子10g
7剂
十诊(2004年2月4日):时逾中期,基础体温单相,日来带黄,大便欠畅,转方,拟育肾调理。处方:
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鹿角霜10g 女贞子10g
泽泻10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全瓜蒌(打)12g 青陈皮(各)5g
7剂
十一诊(2004年2月11日):LMP 2月7日,经行先期,基础体温单相,量少,4天净,兹无所苦,转方,再拟育肾通络。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川芎6g 路路通10g 麦冬12g
降香片3g 仙灵脾12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炙甲片10g
7剂
十二诊(2004年2月17日):中期将届,腰微酸,腹微胀,带下拉丝,苔薄,微腻,脉略细,再拟育肾培元。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炒白术10g
仙灵脾12g 仙茅10g 鹿角霜10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女贞子10g
青陈皮(各)5g 川断12g
12剂
十三诊(2004年3月3日):据云:LMP 2月26日,经行先期,量少,3天净,基础体温单相,苔薄,脉细。再拟育肾通络。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川芎6g 降香片3g
麦冬12g 仙灵脾12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青陈皮(各)5g
7剂
十四诊(2004年3月10日):时届中期,余无所苦,转方,再拟育肾培元。处方:
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炙龟板10g 鹿角霜10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女贞子10g
泽泻10g 青陈皮(各)5g
14剂
十五诊(2004年3月24日):LMP 3月23日,昨经行,期显准,基础体温双相,爬行上升,转方,拟调理冲任。处方:
炒当归10g 大生地10g 云茯苓12g
怀牛膝10g 川芎10g 制香附10g
泽兰叶10g 焦枳壳5g 青陈皮(各)5g
苁蓉10g 生山楂15g
7剂
按:调治后,经水按期而行,治愈。临床上闭经原因复杂,较为难治,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融会中西学说,各取所长,互为应用。治疗上若专事攻伐,经水非但不能即通,精血反有为其所伤之虞。治宜攻补兼施,温而通之,补中寓通,不可一味攻伐,以防精气被耗,本着“欲以通之,无如充之”的原则,注重补肾填精,充养冲任,以冀生化之源充盛,经水自调。按周期反复服用,虽短期内不易见功,但经过治疗,每每奏效。经行后,育肾序贯用药,蓄精养血,使经行具备物质基础,经按期而至。
(蔡小荪医案,王隆卉整理)
案9 月经后期(月经失调)
李某,女,21岁。2010年5月27日初诊。
主诉:月经稀发5年。
病史:初潮16岁,7/3~6个月,量中,色红,略有血块,无痛经。带下正常。B超无殊。室女,形体胖,胃纳可,二便可,夜寐安。LMP:2009年11月。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西医诊断月经失调,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证属肾气不足,痰瘀互结;治当补肾通络化痰。处方:
茯苓15g 桂枝6g 公丁香(后)6g
生地10g 熟地10g 白芥子15g
生山楂15g 路路通30g 生麦芽60g
仙茅30g 仙灵脾15g 女贞子30g
石楠叶15g 炙鳖甲10g 桃仁10g
红花10g 制香附10g
7剂
药后无所苦,二、三诊上方继服。
四诊(2010年6月24日):1周前白带增多,有拉丝现象,余无所苦,舌淡苔薄,脉弦细。处方:上方加黄芪30g,当归10g,7剂。
五诊(2010年7月8日):诉上方服后7月1日月经来潮,无不适。治宗原法。此后随诊月经周期35~40天。
按:明代李梴谓:“大凡经水不通,肥人多气虚有湿痰,瘦人多血怯有火”。本案例为体胖闭经,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虚衰不能蒸腾下焦津液,水聚成痰,水停则血不行,积而成瘀,则痰瘀互结,胞脉闭阻,为虚中夹实之证。方中茯苓、桂枝、公丁香,实为蔡氏治疗此种闭经时调经促排卵之经验药对,配伍仙茅、仙灵脾温肾益精,滋补血海;炙鳖甲、路路通行散走窜,祛痰瘀积结,通经脉凝滞;白芥子、生麦芽祛痰宣闭;四诊征象表明月经来潮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即欲行经,在前方基础上加当归养血活血,黄芪益气以助行血,推动经来。综观全案,治疗立足补脾肾,化瘀浊,祛痰凝,调冲任,通脉络;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本源既滋,经隧得通,血流即畅,月事自下。
(陈旦平医案)
案10 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吴某某,女,32岁。2013年6月13日初诊。
主诉:月经后期,经行欠畅半年。
病史:月经初潮14岁,经期3~5天,周期30~45天,LMP:6月10日,1-0-1-1,患者近半年来经每后延,经行不畅,量见减少,色黯有块,经行时腹冷腰痛,平素腰酸疲惫少力,面色偏黯,淡斑隐隐,妇科B超提示:子宫及双侧卵巢未见异常。性激素检查提示:FSH 21.11mIU/L,LH 9.26mIU/L,E 2 36.21pg/ml, PRL 12.30ng/ml,T 0.48ng/ml,P 0.46ng/ml。苔薄,质淡红,脉细。西医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诊断为月经后期。证属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治予育肾填精通络,嘱经净后服。处方:
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2g 淫羊藿12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山茱萸10g
龟板10g 鹿角霜10g 巴戟天10g
川断10g 杜仲10g 桂枝3g
赤芍10g 丹皮10g 黄精15g
10剂
二诊(2013年6月27日):药后腰酸略减,乏力减轻,苔薄质淡红,脉细,拟育肾培元。处方:
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2g 淫羊藿12g
怀牛膝10g 山药12g 枸杞子12g
女贞子10g 石楠叶12g 龟板10g
鹿角霜10g 巴戟天10g 川断10g
杜仲10g 桂枝3g 赤芍10g
丹皮10g 黄精15g
10剂
三诊(2013年7月25日):LMP 7月15日,患者诉此次经行较前显畅,色鲜红,量多2日,血块减少,5日净,腰酸显减。
此后再如以上蔡氏育肾周期调治法,着重育肾填精,再治疗2个周期后,经行第3日复查性激素示:FSH及LH值均下降,FSH 8.28mIU/L,LH 6.15mIU/L。
按:患者年近五七,各项生理功能开始衰退趋势,FSH升高,考虑卵巢储备功能已下降,辨证为肾气不足,冲任失调,再根据经行情况,应以育肾调经、调理冲任同时,温阳填精,活血化瘀。治疗采用蔡氏妇科育肾周期方法,序贯应用育肾通络方和育肾培元方,惟重用血肉有情之品龟板、鹿角霜以补肾填精,黄精补益精血,川断、杜仲健肾强腰,并酌加桂枝茯苓汤方取其温经通脉,清热化瘀,使瘀血不易形成,经行通畅。此法治疗一周期后,即经行诸症明显改善,三周期后复查FSH值已明显下降。
(金毓莉医案)
案11 月经后期(月经失调)
江某,女,20岁。2010年5月29日初诊。
主诉:月经后期4年。
病史:初潮13岁,经期3~5天,未婚室女,既往月经尚规则,近4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月经45~90天一行,曾服中药治疗,疗效欠佳,具体不详,量偏少,色红,经行腰酸。LMP:5月20日,4天净。PMP:3月10日。目前乏力、面瘰发,腰酸,便秘,口干,脾气急躁,不易入睡。带下色白,量少,胃纳尚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外院B超示:子宫、卵巢未见异常。基础体温单相。西医诊断:月经失调。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证属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治拟育肾通络,处方:
炒潞党12g 生黄芪15g 云苓12g
生地10g 路路通10g 降香片3g
仙灵脾12g 制黄精12g 怀牛膝10g
麦冬12g 杜仲12g 川断12g
生石膏(先煎)20g 白鲜皮12g 柴胡6g
白芍10g 火麻仁20g
14剂
二诊(2010年6月12日):药后自觉诸症好转,大便欠畅,睡眠欠佳,基础体温未升,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拟育肾培元,处方:
炒潞党12g 生黄芪15g 云苓12g
生熟地(各)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0g 苁蓉10g 鹿角霜10g
紫石英(先煎)30g 菟丝子12g 女贞子10g
知柏(各)12g 生军(后下)6g 川石斛10g
柴胡6g 合欢皮30g 远志6g
14剂
三诊(2010年6月26日):药后大便畅,睡眠好转,基础体温上升已9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予调理冲任,处方:
炒当归10g 生地10g 川芎10g
白芍10g 制香附10g 怀牛膝10g
炒延胡12g 杜仲12g 川断12g
益母草15g
7剂
如此结合基础体温按经后期、经前期、经期分别予育肾通络方、育肾培元方、四物调冲方加减周期用药。治疗2个月后,月经即恢复为30天一行,基础体温双相,治疗6个月后,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中等,基础体温双相。3个月后随访,月经期、量、色、质均正常。
按: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在月经产生的机制中,肾气盛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月经后期多由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紊乱所致,肾虚是本病的发病之源。治疗本病采用育肾调周法。经后期(经净至排卵前)血海空虚,肾气渐复,是阴长之时,以育肾填精为主,予育肾通络方。方中茯苓入肾利水,补脾和中;生地养血滋阴,益肾填精;黄精补中益气填精;仙灵脾补肾助阳益精;路路通能通十二经,利水通络;降香片辛温行血破滞;牛膝下行补肾益精;全方共奏育肾填精,助阳通络之功。经间期(排卵期)、经前期(排卵后到经潮前)是阴阳转化、阳气渐盛之时,以育肾助阳为主,予育肾培元方。方中茯苓入肾利水,补脾和中;生地、熟地养血滋阴,益肾填精;仙茅、仙灵脾补肝肾,助阳益精;巴戟天、苁蓉温肾助阳;鹿角霜补肾益气,生精助阳;紫石英温宫;诸药合用,以达育肾培元,助阳益精之效。月经期(经水来潮至经净)胞宫气血由满盈渐至空虚,以理气活血,调理冲任为主,予四物调冲方。如此以育肾为主,按周期序贯治疗,疗效显著。
(张利医案)
案12 月经后期(月经失调)
罗某某,19岁,学生。2014年1月20日初诊。
主诉:月经后期而行2年。
病史:患者14岁初潮,常45~55天一行,7~19天净。LMP:2013年12月14日,5天净,量中,色黯,痛经2天,较剧烈,血块多,PMP:10月中旬。否认性生活史。肛超(2014年1月20日):内膜16mm,子宫中后位55mm×45mm×57mm,左卵巢31mm×22mm×30mm,右卵巢28mm×19mm×31mm。平素面疮时发,近来未有明显体重增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中医诊断为月经后期。治拟活血理气,通经止痛。处方:
当归12g 川芎9g 白芍9g
生地12g 熟地12g 怀牛膝9g
泽泻9g 丹参15g 制香附9g
延胡索15g 小茴香3g 桃仁9g
红花9g 艾叶9g 益母草15g
7剂
二诊(2014年1月29日):LMP:1月25日至今,月经将净,量中,轻微痛经,2014年1月27日查E 2 11.05pg/ml,P 0.49ng/ml,T 0.16ng/ml,PRL 8.18ng/ml,FSH 5.13mIU/ml,LH 3.71mIU/ml,TSH 0.71μIU/ml。舌淡红苔薄,脉细弱。自诉平素畏寒,形体消瘦。治拟补肾养血,益气通络。处方:
当归12g 川芎9g 白芍9g
熟地18g 生地12g 黄精15g
菟丝子15g 女贞子15g 党参15g
白术15g 巴戟天12g 制香附9g
肉苁蓉12g 麦冬9g 路路通9g
桑白皮12g
10剂
三诊(2014年2月17日):LMP:1月25日,5天净,量中,药后自觉体热,自测基础体温似有上升,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治拟育肾培元,养血活血。处方:
当归12g 川芎9g 白芍9g
熟地18g 生地12g 菟丝子15g
女贞子15g 巴戟天12g 制香附9g
丹参12g 仙灵脾12g 山茱萸6g
黄芩9g 肉苁蓉12g 麦冬9g
桑白皮12g
7剂
四诊(2014年2月24日):基础体温上升10天,今日有下降(36.5℃),药后无不适,自觉白带增多,舌红苔中厚腻,脉细滑。治拟补肾养血,活血调经。处方:
当归12g 川芎9g 白芍9g
女贞子15g 熟地9g 生地12g
制香附9g 泽泻9g 延胡索15g
丹参15g 益母草15g 怀牛膝9g
艾叶9g 龟板9g 鹿角霜12g
砂仁3g 吴茱萸3g 小茴香3g
7剂
五诊(2014年3月10日):LMP 2月25日至3月3日,量中,色黯红,痛经(+),第一天剧烈,BBT目前单相未升,有少量咖啡色分泌物,平素畏寒,面疮易发,面色萎黄,无明显疲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数。治拟补肾养血,益气止血。处方:
当归12g 茯苓9g 生地12g
熟地9g 仙灵脾12g 女贞子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2g 巴戟天12g
鹿角霜12g 山茱萸9g 党参15g
制香附9g 桑白皮12g 黄芩9g
菟丝子15g
10剂
六诊(2014年3月19日):3月10日至3月12日少量阴道咖啡色出血,量少,痛经(-),基础体温双相不典型,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滑。治拟育肾培元。处方:
茯苓12g 生地15g 熟地9g
仙灵脾12g 鹿角霜12g 女贞子15g
巴戟天12g 山茱萸9g 麦冬9g
当归9g 川芎9g 菟丝子15g
覆盆子12g 枸杞子15g 米仁30g
7剂
七诊(2014年4月2日):目前BBT已上升10天,畏寒,神疲乏力,舌红苔薄,脉细滑。治拟活血调经,通经止痛。处方:
当归12g 川芎9g 赤芍9g
女贞子15g 生地12g 熟地12g
吴茱萸3g 丹参12g 延胡索15g
怀牛膝9g 泽泻9g 益母草15g
艾叶9g 小茴香3g 制香附9g
仙灵脾12g 党参12g
7剂
随访:如法再调治1个月,3个月后电话随访,每月周期、经期、经色、经量均正常,未再出现经间期出血。
按:近年来由于女性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或减肥及避孕药的不当使用和多次人流手术导致了月经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月经后期是一种常见的月经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之“至期不来”。禀赋不足、内伤情志、饮食不节、病后失养、环境改变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冲任气血亏虚,“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引起月经延期不至。本案患者年方20岁,先天肾气不足,时遇高三升学,心理压力巨大,情志不畅,损肝伤脾,导致冲任气血不足,“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紊乱,而见月经后期,故补肾填精,养血理气是主要原则,并结合基础体温,采用蔡氏周期调治法。初诊时,患者经期将届,内膜明显增厚,故予活血理气,通经止痛之四物调冲汤加减,使经血顺利排出,内膜完全剥脱。二诊时,患者月经将净,拟经净后采用育肾通络方加减,以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和卵子排出。当基础体温缓慢爬升后,再以育肾培元方加减以健其黄体。至五诊,患者月经已能按时来潮,但经间期有少量阴道出血,基础体温双相不典型,故此期仍以育肾培元方调补肾阴肾阳。现代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具有调节纠正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的作用,活血化瘀药则能增加卵巢等内分泌腺体的供血,促进成熟卵泡的排出。故辨病辨证相结合,终令患者月经恢复正常。
(许华云医案)
(三)月经过多
严某,40岁,女,已婚。1977年9月8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多如注。
病史:曾育二胎,妇科检查有慢性附件炎、宫颈糜烂Ⅱ度,屡经中西法治疗未效,致眩晕不能看书工作,据云自1968年产后贫血迄今,血色素8.5g,过去曾接触X射线及磷与毒气多年,经期尚准,量多如注,次日下血块,第三天起淋漓约一周始止,临前烦躁,净后疲惫,兹引方歇,带多黄臭,口气较重,脉微弦,苔白略后边赤,血虚肝旺,湿热下注,姑先利湿泻火后再议补(最近经期8月28日)。处方:
云茯苓12g 姜半夏4.5g 炒白术9g
条芩9g 泽泻9g 生米仁30g
椿根皮12g 白槿花12g 白蒺藜9g
白芷3g 黑山栀9g
4剂
二诊(9月12日):药后口气显差,舌苔亦清,带多黄臭大减,症见好转,惟平素夜间溲频,受凉即易腹泻,脾肾不足由此可见,脉细微弦,舌苔白边红,宗前法参缩尿。处方:
云茯苓12g 炒白术9g 条芩9g
生米仁12g 泽泻9g 覆盆子9g
椿根皮12g 白蒺藜9g 熟女贞9g
海螵蛸9g
3剂
三诊(9月15日):带下续减,色白极少无臭,夜间溲频亦瘥,原每宵八次,现如夜寐安则一次,满腹隐痛,由来已久,受寒即泻,日来又作,脉微弦,苔薄白微腻尖赤,再拟兼理肝肾佐温中。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9g 甘杞子15g
炒怀药9g 熟女贞9g 泽泻9g
覆盆子9g 益智仁4.5g 生米仁12g
淡吴萸2.4g 木香3g
5剂
四诊(9月20日):精神显振,体力亦增,带下不多,近劳累少寐,昨夜半送客车站,不免受凉,腹又隐痛,脉细,苔腻边见赤,经水将临,当温中调经。处方:
炒当归9g 丹参9g 赤白芍9g
木香4.5g 小茴香4.5g 熟女贞9g
云茯苓12g 生蒲黄9g 朱远志4.5g
夜交藤12g 姜半夏4.5g
3剂
五诊(9月23日):过去变换工作或环境,经即先期,兹引超前一周,今甫三天(最近经期8月28日、9月20日)原过多如注,此次大减,血块亦少且小,第一天色微黑,旋红,脉细,苔白边红,情况显见好转,仍宗前法进退。处方:
炒潞党9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丹参9g 熟女贞9g 旱莲草9g
制香附9g 云茯苓12g 姜半夏4.5g
远志4.5g 陈皮4.5g
3剂
六诊(9月26日):经今净,量及血块显著减少,原经净疲惫似大病后,目前已无此感觉,寐欠安,看书即作,脉尚少力,苔薄微黄边略红,诸症虽瘥,体虚未复,再予和养。处方:
孩儿参9g 炒潞党9g 炒当归9g
熟女贞9g 旱莲草9g 白芍9g
制黄精12g 甘杞子15g 云茯苓12g
朱远志4.5g 夜交藤15g
7剂
七诊(10月5日):经净辄头晕,此次未作,夜寐已安,精神较振,并感有力,白带亦少,三年前扭伤腰部,近劳累后又痛,脉略虚,苔白腻质红,原法加减。处方:
炒潞党12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姜半夏9g 焦米仁15g 远志4.5g
夜交藤12g 甘杞子12g 熟女贞9g
陈皮4.5g 健脾丸9g
5剂
八诊(10月10日):以往俯身洗涤过久,腹部即不能直起,昨晨大量洗衣,但觉微酸,俯仰自如,惟接待宾朋,劳神逾常,致夜寐多梦,脉细苔薄,边尖赤,宿恙俱息,拟宁神益肾以资巩固。处方:
云茯苓12g 大熟地9g 川断肉12g
金毛脊12g 桑寄生9g 远志4.5g
磁石30g 五味子2.1g 麦冬9g
熟女贞9g 旱莲草9g
5剂
按:目为肝之外候,肝藏血,气血不充,两目眩晕。缘患者产后调摄失宜,贫血将甫十年,屡治未效。且曾接触X射线及磷与毒气多年,益已亏损。血不养肝,脾肾交虚,由是脾统失司,经来始而过多如注,继则淋漓。肝阴不足,怒火内盛,经前烦躁,净后血海空虚,脾肾两亏,疲惫不堪,一如大病初愈,且素任教学职务,不免阅读过多,久视则致伤血。上述种种,交互影响,缠绵年久,竟不能看书工作。血虚之体养血为先,似无不当,惟初诊适经行方净,带多黄臭,口气较重,当时矛盾,湿热下注为主,急则治标,因先利湿泻火,投剂后显效。由于平素夜间溲频,受凉即易腹泻及满腹隐痛,是以复诊宗前法参健固脾肾,并佐温中理气,症续轻减,精神显振,体力亦增。惟经期将届,过多堪虞,当预为调固,防患未然。鉴于每行有块,似不宜专事固涩,故用当归、丹参养血调经,去瘀生新,赤白芍平肝敛阴引血止血,女贞养阴补肝肾,生蒲黄活血止血。药后经量大减,血块少而且小,五天即止,情况显著好转,净后亦无头晕疲惫等现象,处方遂即着手和养补肝,但腰部曾于三年前扭伤,劳累则痛,不能直起。原法增健腰丸,五剂而腰痛显瘥,且洗涤大量衣服,但觉微酸,俯仰自如。综观治疗过程,症势日见轻可,每方均效,然仍不能久阅书报,因在外地工作,急需离沪,治疗中辍,嘱仍须继续调理,以期痊愈。
(蔡小荪医案)
(四)月经过少
案1
赵右
经期后延,色淡量少,面色苍白,眩晕无力。脉象细软,苔薄质嫩红。要皆历年多产乳众,加以劳累,血由是亏,气于以损,徒攻何益,非滋补不为功。
生黄芪30g 炒潞党15g 炒当归9g
生地9g 熟地9g 川芎9g
白芍9g 怀牛膝9g 制香附9g
炙甘草15g 大枣7枚 陈阿胶9g
(蔡香荪医案)
案2 月经过少(月经失调)
蔡某,女,40岁。2005年6月16日初诊。
主诉:经量减少半年
病史:月经周期:15,6/40,0-0-3-0,LMP 6月3日,年前取环,经量逐少,1日点滴即净。素来便秘,腰酸疲惫,经前乳房略痛,小叶增生病。B超: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内膜5mm,查血内分泌示:FSH 9.8mIU/ml,LH 3.9mIU/ml,E 2 169pg/ml,P 1.30ng/ml,PRL 188.4ng/ml。甲状腺功能正常。现准备生育。脉略细,苔薄,质红。西医诊断为月经失调,中医诊断为月经过少。证属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治拟育肾调理。处方:
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砂仁(后)3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炙龟板10g
鹿角霜10g 苁蓉10g 巴戟天10g
青陈皮(各)5g 郁李仁5g 全瓜蒌(打)12g
7剂
二诊(2005年6月23日):基础体温上升1周,去年服减肥药,右乳刺痛,腰酸,疲惫,脉略沉,苔薄,质红,拟前法出入。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炒牛膝12g
川断12g 柴胡5g 女贞子10g
仙灵脾12g 苁蓉10g 炙龟板10g
鹿角霜10g 青陈皮(各)5g 郁李仁5g
全瓜蒌(打)12g
7剂
三诊(2005年6月30日):测基础体温2周,均波动于36.7~36.8℃,月来未行房,脉平,苔薄,尖红,拟调冲任。处方:
炒当归10g 大生地10g 云茯苓12g
川芎10g 制香附10g 泽兰叶10g
川断10g 炒杜仲10g 怀牛膝10g
丹参10g 焦枳壳5g 生山楂20g
7剂
四诊(2005年7月7日):LMP 7月3日,经行准期,量增,脉略细,苔薄,质红,再拟育肾通络。处方:
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山甲片10g 青陈皮(各)5g
降香片3g 麦冬12g 仙灵脾12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全瓜蒌(打)12g
7剂
按:本案患者月经量少,现准备生育,子宫内膜的发育对正常的着床是必需的,而内膜的发育和生长受到雌、孕激素的控制。中医认为“人之育胎,阳精之施也,阴血能摄之,精成其子,血成其胞,胎孕乃成。今妇人无子,率由血少不足以摄精,血少固非一端,然欲得子者,必须补其精血,使无亏欠,乃可成胎孕。”蔡教授常用龟鹿二仙汤为主化裁,常用药物有鹿角霜、炙龟板、仙灵脾、仙茅、巴戟天、续断、紫石英、女贞子、苁蓉、麦冬、川石斛等。现代药理证实此类药物能提高雌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含量。酌情加入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滋肾填精,少佐理气活血之品。经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增加,改善了子宫局部微循环,为受孕营造一个较理想的内环境。
(蔡小荪医案,王隆卉整理)
案3 月经过少(月经失调)
吴某,女,25岁,已婚。2013年3月7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少2年
病史:患者既往月经后期,每30~35日一行,5日经净,量少,色深。近2年来经量渐少尤甚,色褐,伴经行腹痛剧。末次月经2月13日。0-0-0-0,婚后未避孕2年未孕。患者平素带下偏多色黄,大便畅,舌质红,边尖赤,苔薄白,脉细。检查:B超:子宫47mm×48mm×32mm,EN:7mm,LOV:38mm×34mm× 20mm,ROV:27mm×25mm×19mm。(2012年10月26日)性激素检测:E 2:65pg/ml,FSH:3.0mIU/ml,LH:4.7mIU/ml,PRL:23ng/ml,P:53.9ng/ml,T:2.6ng/ml。(2012年10月27日)TCT:中度炎症(<50%)西医诊断为月经失调、原发性不孕,中医诊断为月经过少、不孕症。治拟补肾养血,活血调经。处方:
当归9g 生熟地(各)9g 白芍12g
川芎6g 牛膝9g 制香附9g
益母草12g 泽泻9g 泽兰9g
女贞子9g 枸杞12g 椿根皮12g
皂角刺24g 黄芪15g
7剂
二诊(2013-03-13):经水值期未行,小腹隐痛不适,舌质红苔薄,脉细。拟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处方:
当归9g 川芎9g 丹参12g
牛膝10g 赤芍9g 香附9g
延胡12g 五灵脂9g 蒲黄18g
血竭3g 桃仁9g 红花9g
白芷9g 没药6g
7剂
三诊(2013-03-21):LMP:3月18日,经量较前稍增,痛经略减轻,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拟活血调经,祛瘀通络,兼育肾。处方:
当归9g 生熟地(各)9g 白芍12g
川芎6g 牛膝9g 制香附9g
益母草12g 泽泻9g 泽兰9g
女贞子9g 枸杞12g 黄芪15g
椿根皮12g 皂角刺24g
14剂
随访:如此调理1个月余,患者经量增加,经行腹痛缓解。2013年4月16日经水值期未行,自测尿HCG阳性。
按:月经过少早在晋代王叔和《脉经》中就有记载,古籍称“经水涩少”。本病虽有虚实之分,临床多以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本案患者经量少,色黯,伴有不孕病史,故肾虚为本,肾气不足,经血不充,冲任血海亏虚,经血化源不足以致经行量少。然而肾虚、肾气不足日久均可导致血瘀,即肾虚血瘀,故舌质红,边尖赤。经前3日及经期治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处方为四物汤的加减,其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赤芍、丹参活血祛瘀、止痛生新;牛膝引血下行,香附理气调经,行气止痛;延胡、没药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生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血竭活血止痛,散瘀生新;同时选用桃仁、红花加强活血之功。平时以四物汤为基础方活血化瘀,椿根皮清热燥湿;枸杞子,女贞子滋补肝肾之阴;且经净后调经基础上,加用皂角刺增强穿透作用、促排卵。如此周期调治1个月余,经量增加,腹痛缓解,最终受孕。
(付金荣医案)
案4 月经过少(月经失调)
王某,女,28岁,未婚。2008年12月11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少半年许。
病史:14岁初潮,月经周期28天,经行4日净,LMP 11 月21日。月经量少半年许,经行2日即净,色黯无块,经前乳胀,四肢不温,面部痤疮发作,无脓头。舌红舌下瘀血,苔薄腻脉弦。中医诊断为月经量少。证属肝肾不足,冲任欠盈。治拟育肾调理。处方:
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仙茅10g
淫羊藿12g 巴戟天10g 苁蓉10g
鹿角霜10g 龟板10g 女贞子10g
河车粉6g 紫石英20g 泽泻10g
7剂
二诊(2008年12月18日):时届经期,面部痤疮发作,无脓头,疲劳欲寐。舌红,苔薄,脉细。治拟育肾调经。处方:
炒当归10g 生地10g 白芍10g
川芎10g 制香附10g 怀牛膝10g
炒党参10g 炒白术10g 云茯苓12g
生甘草3g 泽兰叶10g 益母草15g
7剂
三诊(2008年12月25日):LMP 12月19日,经行量较前稍增,3日净,色红无块,神疲乏力,经前乳胀,面部痤疮。舌赤边紫,苔薄脉弦。治拟育肾通络。处方:
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路路通10g
降香3g 皂角刺30g 淫羊藿12g
制黄精10g 怀牛膝10g 石楠叶10g
泽泻10g 条芩10g 生甘草3g
7剂
如此根据经期、经后期、经前期等不同阶段分别予四物调冲汤、育肾通络方、育肾培元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3个疗程后,月经量已经明显增加,经行4日净,无血块,疲劳乏力较前明显好转,面部痤疮偶发,3个月后随访,月经期、量均正常。
按:中医学认为月经过少发病机制有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之不同,但临床上以肾虚多见,这是因为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正如《傅青主女科》中指出“经水出诸肾”,“肾水足则月经多”,“肾水少则月经少”。本例患者运用了蔡氏妇科周期疗法。
月经后期治疗以育肾养阴通络为主,用育肾通络方为基本方加减,其中茯苓甘淡,健脾渗湿,入肾利水,为防治脾胃虚弱之要药;生熟地养血滋阴,益肾填精;黄精补中益气填精;淫羊藿补肾助阳益精,并起到阳中求阴的作用;路路通能通十二经,利水通络;降香片辛香入肾壮阳,配路路通以通络;怀牛膝不仅起到补肝肾的作用,而且在此方中具有引经药的作用,引药下行胞宫。经前期为阳长阴消期,是黄体功能成熟和退化阶段,故以育肾培元为主促进黄体的成熟、维持黄体的功能,给予育肾培元方加减治疗。其中云茯苓健脾,防药物损伤脾胃,生熟地滋阴养血育肾;仙灵脾、仙茅补肝肾,助阳益精;鹿角霜补肾益气,生精助阳,性较温和;巴戟肉、肉苁蓉温肾助阳;紫石英温宫助阳;女贞子治肝肾阴亏,益肝肾,强腰膝;炙龟板滋阴益精,与女贞子相配以抑制诸阳药之偏温,以使阴阳平衡而相得益彰。患者面部痤疮发,故加泽泻泻肾中伏火。
月经期为“重阳必阴”期,即肾的阳气增长到一定程度而转化为阴的阶段,在阳气的推动下促使胞宫由藏转为泻,即经血下行。故以养血活血调经为主,给予四物调冲汤进行治疗。方中四物调冲汤养血和血;香附理气调经,为气中血药;泽兰叶、益母草活血调经;怀牛膝补肝肾,引药下行。患者疲劳欲寐,故加入四君子汤健脾补气。诸药合用,有补肾养血活血调经的作用。
(毕丽娟医案)
(五)经间期出血
案1 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
邢某,35岁,已婚。2013年5月29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中期出血5个月。
病史:MC:初潮年龄13岁,月经周期28日,经行6~7天净,量中,经行腹痛2天,自2012年12月起每中期少量下红4~5天,LMP:5月19日,PMP:4月24日,0-1-0-0,2012 年7月孕5月因羊水破裂行清宫术。平素腰酸小腹隐痛,带下伴阴痒,大便质稀,BBT双相略欠典型。2013年5月15 日B超:子宫肌腺症可能,子宫58mm×57mm×54mm,EN:14mm,子宫回声不均匀,ROV:30mm×24mm×15mm,LOV:31mm×29mm×18mm。脉略细,苔薄白质红,有齿印。西医诊断为排卵期出血、子宫肌腺症,中医诊断为经间期出血、痛经。证属肾虚血瘀,拟益肾健脾调理。处方:
炒当归10g 熟地10g 生地10g
炒杜仲10g 川断10g 龟板10g
鹿角霜10g 巴戟天10g 仙灵脾12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2g 紫石英12g
14剂
河车大造丸3盒
二诊(2013年6月20日):LMP:6月14日,经期尚准,BBT双相,较前转佳,脉平,苔薄微白,质偏红。处方:
云茯苓12g 生地10g 熟地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龟板10g
鹿角霜10g 巴戟天10g 紫河车12g
女贞子10g 泽泻10g
14剂
三诊(2013年7月24日):LMP:7月11日,时届中期,大便易不实,BBT已升,脉略细,苔薄质偏红,拟健固脾肾。处方:
云茯苓12g 熟地10g 炒白术10g
煨木香3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鹿角霜10g 巴戟天10g 紫河车12g
炒杜仲10g 川断10g
10剂
四诊(2013年8月21日):LMP:8月5日,时届中期,BBT已升,时有腰酸疲惫,脉平,苔薄微白,质红,拟益肾调理。处方:
炒潞党12g 炒白术10g 茯苓12g
生地10g 炒杜仲10g 川断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龟板10g
鹿角霜10g 巴戟天10g 苁蓉10g
10剂
五诊(2013年9月4日):LMP:8月30日,经期尚可,BBT双相,较前转佳,脉细,苔薄微白,拟益肾调理。处方:
云茯苓12g 炒白术10g 熟地10g
木香3g 炒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公丁香2.5g 麦冬10g 留行子10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0g
7剂
六诊(2013年10月30日):LMP:10月22日,BBT双相,经行始净,脉略细,苔薄尖赤,拟益肾通络。处方:
云茯苓12g 生地10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留行子10g 麦 冬12g
公丁香2.5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0g
苁蓉10g 川断10g
6剂
七诊(2013年11月13日):时逾中期,BBT双相略欠典型,中期下红较前明显减少,转方,拟育肾通络,经净后服。处方:
云茯苓12g 生地10g 熟地10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柴胡4.5g
炒杜仲10g 川断10g 丁香2.5g
麦冬12g 旱莲草12g 女贞子10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0g 怀山药10g
7剂
随访:经间期出血已止,BBT双相稳定,痛经仍作继续中药治疗。
按:患者中期下红,气血受损,脾气虚弱,脾虚不统血则排卵期出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虚则纳差、营养不容则脸黄少华。蔡教授认为,不可一味止血,而应运用周期疗法调理月事,主张用经净后予益肾通络,路路通、留行子活血通络,怀牛膝引血下行,麦冬益气养阴,公丁香柔肝理气促进经血下行,经中期予育肾培元,仙茅、川断、巴戟天、鹿角霜益肾助阳,仙灵脾、茯苓益肾健脾,女贞子益气养阴,佐以熟地活血养血。周期复,则出血自止。
(蔡小荪医案,张婷婷整理)
案2 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
李某,女,21岁。2013年5月28日初诊。
主诉:月经中期出血2年余。
病史:月经初潮12岁,周期30天,经期7天,未婚室女。近2年余月经中期每有少量阴道出血,持续5~6天方净。LMP:5月17日,量中,色黯,有小血块,轻度痛经,9天净。PMP:4月17日,4月29日阴道少量黯红色出血,持续6天。带下无殊。平素易急躁,月经中期有小腹酸胀感,胃纳可,夜寐安,大便2~3日一行。舌红,苔薄,脉细数。西医诊断为排卵期出血,中医诊断为经间期出血。证属肝肾不足,冲任欠固,治拟健肾疏肝,调摄冲任。处方:
茯苓12g 生地10g 怀山药15g
山茱萸10g 丹皮10g 泽泻10g
当归10g 白芍1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20g 仙鹤草20g 败酱草30g
椿根皮12g 火麻仁20g 侧柏炭15g
14剂
二诊(2013年6月18日):LMP:6月15日,经量较前稍多,色黯,有小血块,轻度痛经。PMP:5月17日,5月30日起有阴道少量出血,持续4天,伴小腹酸胀。舌红,苔白腻,脉细数,拟调理冲任。处方:
炒当归10g 生地10g 白芍10g
川芎10g 制香附10g 怀牛膝10g
生蒲黄10g 制没药6g 败酱草30g
椿根皮12g 火麻仁20g 枳壳10g
红藤15g 女贞子10g 侧柏炭15g
7剂
三诊(2013年7月9日):LMP:6月15日,7天净。6月26日起有少量红色分泌物,2天净。余无不适。舌红苔薄,脉细弦,拟疏肝调冲。处方:
炒当归10g 白芍10g 柴胡6g
茯苓12g 炒白术10g 甘草3g
女贞子10g 旱莲草20g 象贝母10g
败酱草30g 椿根皮12g 侧柏叶15g
火麻仁20g 淫羊藿12g
14剂
四诊(2013年8月20日):LMP:8月12日,量中,舌红。PMP:7月12日,中期无出血。舌红苔薄,脉细数,拟从前法巩固。上方加白茅根15g、仙鹤草15g,14剂。
随访:2013年11月21日来诉近3个月无中期出血,月经正常。
按:《证治准绳·女科·胎前门》记载“天地生物,必有氤氲之时……丹溪云: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此的候也。”古人所述的候即今之排卵期。排卵期出血虽为常见病证,但治疗时常不易取效。黄老师认为月经病与肾关系最密切,治疗月经病多先从健肾着手;本案患者为未婚室女,性素急躁,易致肝郁火旺,故治疗时以健肾疏肝,调摄冲任为大法。初诊方中以六味地黄丸补肾,归、芍疏肝,并酌加滋阴清热止血之品。二诊正值经期,以调理冲任为主。三诊诉中期出血已明显好转,方既有效,故守法进退而获全功。
(黄素英医案)
案3 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
徐某,女,33岁,未婚。初诊日期:2013年9月15日。
主诉:经间期出血5个月
病史:平素月经规则,7/30,量中。今年4月起每中期下红至下次经行,曾服地屈孕酮。LMP:9月7日,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经净后16mm)。脉细,舌红,边有齿印,苔薄。中期出血堪虞。西医诊断为排卵期出血、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中医诊断为经间期出血。证属气虚不足,冲任不固,治拟健脾益气,清瘀调摄。处方:
党参12g 白术10g 茯苓12g
甘草3g 生黄芪30g 败酱草30g
红藤15g 川断12g 女贞子10g
旱莲草20g 椿根皮12g 仙灵脾12g
仙鹤草20g 杜仲12g
7剂
二诊(2013年9月22日):LMP:9月7日,中期下红淋漓至今,刻下神疲乏力,腰酸,脉细,舌红苔薄,拟益气调摄。处方:
党参12g 白术10g 白芍10g
甘草3g 生黄芪30g 败酱草30g
杜仲12g 川断12g 女贞子10g
旱莲草20g 椿根皮12g 仙灵脾12g
荆芥穗10g 仙鹤草20g
7剂
三诊(2013年9月29日):自诉服上药后出血量减少,腰酸,气短,脉细数,舌红,苔薄,拟调摄冲任。处方:
炒当归10g 白芍10g 生蒲黄30g
花蕊石15g 血竭3g 怀牛膝10g
青皮5g 陈皮5g 川断12g
制香附10g 生黄芪15g
10剂
安宫黄体酮2mg×25片,5片/次,每日一次,口服。
四诊(2013年10月13日):LMP:10月5日,时值经期,经量多,少许血块,伴腰酸,乏力,脉细,舌红,苔薄,拟育肾调摄。处方:
炒当归10g 川芎10g 白芍10g
生地10g 制香附10g 怀牛膝10g
生黄芪30g 党参12g 煅牡蛎3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20g 败酱草30g
椿根皮12g
7剂
五诊(2013年10月20日):LMP:10月5日,10天净,近日偶感右少腹隐痛,神疲乏力,腰酸,自汗出,口干欲饮,胃脘胀满。脉细,舌淡红,苔薄白。B超(2013年10月17日):双侧卵巢见囊性结构,左侧大小约30mm×35mm×24mm,右侧大小约38mm×35mm×26mm,子宫内膜厚6mm。拟化瘀消坚。处方:
茯苓12g 桂枝3g 赤芍10g
丹皮10g 桃仁10g 鳖甲10g
石见穿15g 皂角刺30g 鬼箭羽20g
生黄芪30g 党参12g 白术10g
防风10g 川断12g 杜仲12g
焦山楂15g 焦神曲15g 水蛭6g 14剂
六诊(2013年10月27日):LMP:10月5日,10日净,中期出血未见,近日两侧少腹刺痛,乏力、胃脘胀满仍作,寐浅易醒。脉细,舌淡红,苔薄白,拟调冲任。处方:
熟地10g 茯苓12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鹿角霜10g 肉苁蓉10g
紫石英30g 巴戟天10g 山萸肉10g
河车粉(吞)6g 车前子15g 党参12g
生黄芪12g 合欢皮30g 远志6g
14剂
按:该患者中期阴道出血将半年,每中期下红至下次经行,淋漓不尽。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临床所见脉细,舌红,边有齿印,苔薄。辨证为气虚不足,故以四君子汤加黄芪健脾益气,根据久漏现象,用败酱草、红藤、椿根皮清解瘀热,女贞子、旱莲草凉血止血,仙灵脾、川断补益肝肾,以防中期出血。但鉴于子宫内膜增厚,中期出血依然,并淋漓不尽,故用安宫黄体酮止血,并再撤退性出血。用化瘀调经法,以大量生蒲黄活血化瘀,花蕊石化瘀止血。《本草纲目》:“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药后经量多,经净后B超复查:子宫内膜厚6mm。经后宜益气化瘀消坚,中期育肾培元,中期出血未见。随访数月,中期出血消失。
(黄素英医案)
案4 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
吴某,女,34岁,未婚。2008年7月13日初诊。
主诉:月经中期阴道出血淋漓不断至经期8年。
病史:14岁初潮,月经周期30天,经期7天。患者平素月经周期尚准,近8年来每月中期即阴道出血,淋漓旬余,量不多。淋漓不尽至下次月经来潮8年。长期进行中医治疗,但症状无明显好转。外院检查子宫及附件B超无明显异常,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LMP 2008年6月18日,经量偏少,刻下阴道少量红色分泌物1周余,疲惫乏力,情绪焦虑,腰酸,脉细弦,大便偏干,舌苔黄腻,质淡红,边有瘀斑。西医诊断为排卵期出血,中医诊断为经间期出血。证属瘀热下注,肝肾亏虚。治拟清理瘀热,补益肝肾。处方: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白芍10g 熟地10g 砂仁(后)3g
乌药10g 生蒲黄20g 五灵脂10g
花蕊石15g 制香附15g 生黄芪30g
椿根皮12g 败酱草30g 红藤15g
川楝子10g 川断12g 狗脊12g
艾叶3g 炒延胡15g
12剂
二诊(2008年7月17日):LMP 2008年7月15日,药后3天行经,量多如冲,夹有黯红色瘀块,并下一块如印泥盒大小的血块,块下后自觉身体轻松,经量减少,脉滑数,舌胖有瘀斑,上方尚有,予拟清瘀调理。嘱经净后服。处方:
炒潞党12g 云苓12g 赤芍10g
丹皮10g 败酱草30g 红藤15g
鸭跖草15g 川楝子10g 椿根皮12g
鸡冠花12g 青皮5g 陈皮5g
乌药10g 磁石30g 茶树根30g
火麻仁2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20g
地榆炭30g
7剂
三诊(2008年8月3日):时逾中期,基础体温未升,脉细,舌红有瘀斑,苔薄。拟育肾培元。处方:
云苓12g 生熟地(各)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0g 苁蓉10g
鹿角霜10g 炙龟板10g 紫石英30g
败酱草30g 红藤15g 枳壳10g
火麻仁20g 磁石30g 茶树根3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20g
14剂
四诊(2008年8月17日):LMP 8月17日经行准期,中期未出血,余无所苦,脉细弦,舌淡红,苔黄腻,有瘀斑。拟调冲任。处方:
当归10g 白芍10g 熟地10g
制香附10g 生蒲黄30g 血竭3g
花蕊石15g 艾叶3g 炒延胡15g
败酱草30g 川楝子10g 红藤15g
川断12g 杜仲12g 泽泻10g
大青叶30g 炙黄芪15g 生山楂15g
枳壳10g
7剂
按:该患者患经间期出血已8年,来就诊时,正值经前期,阴道仍有滴血,患者舌苔黄腻,舌质淡红边有瘀斑。该患者久病必瘀且夹有热,脉细弦,故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理瘀热为主。伴有腰酸,情绪焦虑,疲惫乏力等肝肾不足表现,因此组方以四物汤为基础补气活血,加生蒲黄、五灵脂组成失笑散活血化瘀止血;花蕊石《本草纲目》记载:“治一切失血伤损,内漏,目翳。”“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用此药散瘀止血;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效;配伍椿根皮、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川断、狗脊补益肝肾;佐以艾叶温经止血。药证相符,故效若桴鼓。经行爽快,并下一块如印泥盒大小的血块,块下后反觉身体轻松,经量也随之减少。7日经净,经净后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理气之品如乌药、陈皮、青皮等,以达到“气行则血行”的目的。服7剂后未出现经间期出血,再随月经周期调理,运用育肾培元法温补肾阳,少佐清热解毒药。服14剂月经准期,患者甚为感激,之后随访继续按照月经周期调理2月,均未出现经间期出血,月经周期准,基础体温变为双向,告患者病愈。
(黄素英医案)
案5 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
伍某,女,35岁。2013年3月29日初诊。
主诉:中期出血3年余。
病史:中期出血时作3年。月经初潮12岁,周期27~31天,经行6~7天净,2-1-0-1。LMP 3月19日,11天净,量可,此次经行淋漓不净,经前腰酸。脉弦略滑,舌淡苔薄。余无所苦。西医诊断为排卵期出血,中医诊断为经间期出血。辨证为肝肾不足,治拟补益肝肾。处方:
茯苓12g 生地10g 熟地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苁蓉10g
巴戟1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
炒杜仲12g 川断12g 炙龟板10g
鹿角霜10g 丹参9g
14剂
二诊(2013年4月19日):LMP 4月17日,2013年4月17日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建议经净后复查。脉滑,舌淡苔薄。预拟育肾通络,经净后服。处方:
茯苓12g 生地10g 熟地10g
麦冬12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留行子10g 公丁香2.5g 仙灵脾12g
女贞子10g 巴戟10g 黄芪15g
炒白术10g 杜仲12g 皂角刺15g
7剂
三诊(2013年5月10日):时逾中期,中期出血未作,脉细略滑,舌淡苔薄。2013年4月25日B超示:子宫、双侧卵巢、盆腔内均未见异常。治拟育肾培元。处方:
茯苓12g 生地10g 熟地10g
巴戟10g 苁蓉10g 女贞子10g
鹿角霜10g 炙龟板10g 川断12g
杜仲12g
8剂
四诊(2013年6月14日):LMP 5月20日,6天净。基础体温上升7天。脉微滑,舌淡苔薄。治拟育肾培元。处方:
茯苓12g 生地10g 熟地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巴戟10g
苁蓉10g 女贞子10g 炙龟板10g
鹿角片6g
5剂
随访:停诊后半年中期出血未作。
按:本案患者为经间期出血,常规治疗多考虑止血,或清热或补气健脾等。本案治疗则以蔡氏周期疗法为主稍加兼顾养阴止血。由蔡氏妇科第七代传人蔡小荪教授独创的周期疗法,审时论治,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能够全面调整女性的月经生理周期。因此以蔡氏周期疗法按期用药调理,不专意于出血与止血,但能取得诸症皆调的效果。真正是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的体现。
(苏丽娜医案)
二、临证心得
月经失调者,系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发生异常的病症。《普济本事方》云:“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王子享曰:“经者常候也。故每月一至,太过不及皆为不调,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蔡氏妇科认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诸症,多因血热、肝郁、阴虚、肾亏、气虚、血瘀等病因所致,因此,治疗大法当以审因论治,先除其因,调理冲任为要。同时参考子宫内膜的消长周期变化用药,则收效更佳更速。具体方法为:经来宜疏宜导,经净宜补宜通,经前宜温宜补。慎用攻下,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之峻猛之品,而以小剂之川芎、丹参、牛膝、香附缓缓疏导,以图久远之功。
(一)调经主肝肾,理气为先
《女科要旨》云:“女子血旺则阴盛而阳自足,元气由是而恒充,血盛而经自调,胎孕因之而易成;阴血充盛则百病不生,阴血虚少,诸病作焉。况女子之血,经行则耗,产后则亏,更有带下崩漏诸疾,由是而大耗,故治女子以阴血为主。”蔡氏妇科强调“气血乃生身之本”,并对先贤论述加以发挥,对月经不调的诊治主张为调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认为女子以阴血为本,以气为用,血易耗而气易结,有“妇人血宜多而气宜少,则百病不生”之说。由于女子在性格上有偏执多郁之特点,常易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故主张“气以通为顺,血以调为补”,强调调经以理气为要,将疏肝理气法作为妇科常用之法。即使调血诸方,皆以调气为先导,处方用药除四物外,香附最为常用,意使肝气冲和,血脉流通。蔡氏妇科认为香附为气中之血药,不仅可用于气滞血瘀之实证,也可用于诸虚证。与补气药同用,非但无破气之虞,且有助于补气血理气;与补血药同用,又有助于补血、调血,可称调经理血之要药。女子以肝为先天,在理气调肝为主的治则下,香附确立著功,畅肝之郁,疏肝之气,配四物养血和血,以使气血调畅,经候如常,为妇科临床常用之方。香附用四制,效果更佳,即用米泔浸之以制其辛燥,并藉谷气以入胃;用酒炒后冀周行一身,通行三焦;再用醋炒以酸入肝,引入厥阴经;用童便浸炒,是藉童便之咸寒以下行。四制香附更有助于气机血液之调畅。
(二)调经重脾胃,以滋化源
蔡氏妇科治疗妇科病非常重视脾胃,原因是蔡氏先祖深受许叔微、李东垣、薛立斋等医家的影响。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五脏六腑非脾胃之气不能滋养,气血津液非脾胃之气不能生化,东垣奉“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立斋也尊“胃为五脏之本源,人身之根蒂”,故颇重脾胃对元气精血的滋生作用,认为元气精血虽然禀受于先天,由先天之肾精所化生,但必须依赖后天脾胃之气的不断滋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两者之间,脾胃的作用至关重要。临证中常善为运用健脾益气之法,以保证气血之源不竭,从而截断疾病进一步发展、变化。
(三)具体治疗方药
1.清肝调经方(当归9g、大生地12g、地骨皮9g、丹皮9g、柴胡4.5g、制香附9g、白芍9g、条芩9g、泽泻9g、白术9g)。功能疏肝清热,滋阴养血。主治月经先期,或经前淋漓,伴乳胀,郁闷不欢。
2.温宫调经方(炒当归10g、生熟地各10g、川芎10g、白芍10g、桂枝3g、淡吴萸2.5g、鹿角霜10g、怀牛膝10g、香附10g、熟女贞10g、艾叶5g)。功能温宫逐寒,调理冲任。主治月经后期,经来量少,色淡或黯黑,伴畏冷肢清,或经来腹冷痛。
3.化脂调经方(全当归10g、川芎6g、苍术5g、制香附10g、云茯苓12g、制南星6g、焦枳壳5g、白芥子3g、青陈皮各5g、生山楂15g)。功能理气消痰,化脂调经。主治痰湿阻滞引起的月经失调,或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4.加味八珍汤(炒当归10g、生熟地各10g、川芎6g、白芍10g、炒潞党12g、炒白术10g、云茯苓12g、炙甘草3g、制香附10g、益母草10g、大枣7枚)。功能养血益气,调理冲任。主治月经先后不定期。
5.益气养阴汤(炒潞党12g、炒白术10g、炒当归10g、大生地10g、丹参6g、白芍10g、炙龟板10g、熟女贞10g、旱莲草12g、仙鹤草10g)。功能益气养阴,调理冲任。主治气阴不足,月经先期量多;或气虚不摄,阴虚火旺,月经先期量多。
除运用上述方剂辨证加减以外,蔡氏妇科常采用中医周期疗法,帮助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和经量,并结合症状辨证加减,疗效也较显著。
1.月经后期(即卵泡期):采用育肾通络方,促进排卵。药物用:云茯苓12g、生熟地各10g、路路通10g、公丁香2.5g、紫石英12g、仙灵脾12g、制黄精12g、怀牛膝10g。如果排卵功能不好,加麦冬12g、细辛1g;如果形体肥胖,脂膜壅滞,加白芥子3g、制胆星6g、焦枳壳5g;如果疲惫乏力,气虚者,加炒潞党12g、生黄芪10g。
2.月经中期(即排卵期、黄体期):采用育肾培元方,促进黄体形成及功能维持。药物用:云茯苓12g、生熟地各10g、仙茅10g、仙灵脾12g、鹿角霜10g、川断12g、狗脊12g、制黄精12g、紫石英15g、胡芦巴10g、石楠叶10g。
3.经期(即月经期):采用四物调冲汤,调理冲任。药物有:炒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生地10g、制香附10g、丹参10g、柴胡5g、怀牛膝10g。
(黄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