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急性肾损伤
一、概述
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于1977年由Miyake等从严重贫血病人的尿中纯化出来,它是一种活性糖蛋白,主要由肾脏分泌,少部分由肝脏合成,能够促进骨髓祖红细胞的存活增生和分化,达到快速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的作用。本节主要讨论EPO在AKI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子结构
天然人EPO含有193个编码氨基酸,其中前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前导信号肽在分泌前被去除,成熟EPO羧基末端的一个精氨酸残基也会被去除,经糖基化修饰后形成含165个氨基酸的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0 400道尔顿。
EPO由蛋白质和糖类两部分组成,其中糖类的含量为40%。EPO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Asn24、Asn38、Asn83、Ser126,前3个为N-糖基化位点,第4个为O-糖基化位点。EPO分子中第7位和161位、第29位和33位的半胱氨酸间形成两对二硫键,通过二硫键的连接形成4个稳定的α螺旋结构。
三、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理特点
在人胎儿体内,EPO主要在肝脏合成,出生后EPO主要由肾皮质内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合成,成年人体内肾脏合成EPO约占总量的90%,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合成其余的10%。
EPO通过定向与红系祖细胞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特异性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结合,加速骨髓幼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促使骨髓网织红细胞进入循环,使红细胞生成增加。研究发现,肾动脉狭窄仅引起EPO轻度升高,而缺氧可使EPO数倍提高,缺氧也可诱导EPOR的表达。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导致AKI的危险因素包括脓毒症、烧伤、创伤、大型手术等危重疾病及各种肾毒性药物、造影剂等。可能导致AKI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①血流动力学异常:肾脏血管收缩,血流灌注减少导致细胞损伤;②炎症介导:AKI过程中各种炎症介质释放增加,激活中性粒细胞并使其聚集、黏附、活化,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及炎症因子,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级联反应,加重组织损伤;③氧自由基的参与:活化的白细胞和上皮细胞释放较多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促使细胞膜脂质超氧化、蛋白质变性和DNA链断裂,引起细胞凋亡。而EPO对AKI具有多种作用。
(一)抗炎作用
在AK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炎症反应发挥了关键作用。AKI过程中可观察到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的浸润,并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以及炎症因子。多项研究证实,EPO能够减少许多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性细胞的浸润,从而发挥重要的抗炎作用。Sela等证实,人多形核中性粒细胞膜上具有EPOR,EPO与之结合后能抑制PMN所致的炎症反应。Sharpies等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动物模型中也观察到EPO可明显减少PMN的浸润。
Ates等发现,EPO可以减轻AKI时TNF-α、IL-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atel等报道EPO预处理能减少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白细胞的浸润,充分证明了EPO的抗炎作用。
(二)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
AKI的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因此,AK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显得非常重要。David等在缺氧及缺血-再灌注AKI动物模型中观察到,EPO预处理可显著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在近直小管、近曲小管、髓袢升支观察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染色增强,PCNA为DNA聚合酶的一个辅助蛋白,常用于估计肾小管细胞增殖活性。该研究结果表明,EPO在AKI中具有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的作用。
(三)抗氧化应激
多个研究表明,EPO可以下调丙二醛、髓质过氧化物酶等氧化应激因子,增加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应激因子,从而增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器官保护作用。EPO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发挥抗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炎症反应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来实现的。HO-1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防御蛋白,在有害因素刺激时能够被诱导高表达。
(四)抑制凋亡
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病理生理条件下的程序性死亡,EPO在AKI过程中具有抗凋亡作用。在肾毒性小鼠模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以及失血性休克肾损伤模型中,均可以观察到EPO的抗凋亡作用。EPO通过多种途径在组织中发挥抗凋亡作用:①EPO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肾小管间质细胞EPOR的表达,从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②下调BL-2家族成员中的促凋亡蛋白Bax,上调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③抑制凋亡基因caspase-3的活性表达;④抑制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向细胞质移位,从而避免caspase活化,抑制凋亡。
Carolina等观察到,EPO可以抑制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和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内凝血,减轻炎症反应。Lui等发现,EPO可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血性肾脏中发挥肾保护作用。HSP70是一种应激蛋白,可以抑制凋亡诱导因子(AIF)移动到细胞核以及人结合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和细胞色素C在细胞质的结合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EPO发挥作用涉及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EPO与其受体结合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蛋白激酶B(Akt)、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和NF-κB等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作用。这些传导途径交联、互补,形成网络,每一个信号级联的下游EPO受体激活对肾脏保护作用的贡献尚未明确阐明,在不同AKI模型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五)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
EPO可以减轻AKI后肾间质纤维化。国内徐鑫梅等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应用EPO可显著降低肾缺血-再灌注后中层黏连蛋白(LN)、纤维黏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pl(TGF-p1)的水平,减轻细胞外基质的聚集及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发挥肾保护作用。EPO可促进AKI后肾小球上皮细胞和血管增生,该作用可能与EPO促进内皮祖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EPO直接刺激肾原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产生更多的VEGF相关。
(六)其他
近年来,EPO的促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功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刘楠梅等应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AKI,同时给予EP0干预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肾脏的迁移能力,增加移植后受损肾组织中移植细胞数量,从而增强AKI的修复。Xiao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联合应用小鼠肾干细胞(MRPCs)和EPO可以促进MRPCs的分化和再生,增强肾保护作用。
五、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副作用
EPO具有多种组织保护作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促血栓形成、血压升高、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增加肾脏纤维化的风险。另外,EPO在癌症患者中有增加病死率和增强肿瘤生长的风险。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是EPO的衍生物,与EPO相比,可能具有不同的风险,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六、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一项小规模先导研究评价了EPO对择期冠脉搭桥术后患者AKI的预防作用。试验组患者术前接受了EPO 300U/kg,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酐升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Endre等实施了一项前瞻性RCT研究,试图评价EPO对ICU高危AKI患者的初级预防作用,与对照组(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7天内基线血清肌酐升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
七、小结
EPO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凋亡、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血管再生等作用,近年来在AKI的治疗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大多数研究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有关EPO在AKI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时相、作用时间窗以及使用剂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