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济苍生:宫颈癌疫苗发明者周健博士(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位值得敬仰的中国科学家——纪念周健教授

王临虹
中国科学家周健的名字与世界宫颈癌防控事业紧密相连,他在HPV疫苗研发史上做出的贡献让世人瞩目。我作为一名妇女保健和宫颈癌防控的学者,对周健教授的科学成就及高尚的人品一直怀有崇高的敬意,他是我们中国科学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目前宫颈癌仍然是全球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52.8万新增宫颈癌病例,26.6万妇女因宫颈癌死亡,是全球女性癌症发病与死亡中第四常见的原因。中国是人口大国,女性人口占全球女性人口总数约五分之一,虽然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使得妇女健康有了较大的改善,宫颈癌等妇女常见病的发生和死亡控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近20年来,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与死亡水平居高不下,每年仍有10万妇女遭受宫颈癌的侵扰,大约每20分钟就有1名女性死于宫颈癌,这一数字在宫颈癌筛查技术问世70年后的今天是十分惊人的,中国与世界一样在防控宫颈癌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不断探索。
中国的宫颈癌防控已经历60余年的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著名妇产科专家杨大望教授率先将巴氏涂片引入我国,推动了宫颈癌早期普查工作在人群中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开展了宫颈癌筛查项目及筛查技术不断进步,宫颈癌防控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可是,由于国情和历史等原因,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医疗卫生资源十分有限,基层细胞病理学医生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HPV检测的不普及,诊断水平参差不齐,妇女人群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仍然不尽人意。在中国宫颈癌防控效果处于平台期的时候,终于迎来HPV疫苗在中国的上市,使得在国际上已应用10年的这一重要的一级预防措施也造福于广大的中国妇女。HPV疫苗在中国的应用,从国家防控策略上来看,宫颈癌预防由以早期筛查为重点的二级预防转变为HPV疫苗应用的病因预防与早期筛查并重,使防控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此,我们不得不想起,也不得不怀念我们的华裔科学家周健教授为世界HPV疫苗的问世做出的突出成就。在很多人类奥秘探索中,中国以及各国的华裔科学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一道参与着对生命科学难题的攻克,也为世界宫颈癌防控研究孜孜不倦地钻研,为人类战胜宫颈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周健教授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周健教授是宫颈癌疫苗的发明者、先驱者之一,他生于浙江杭州,先后于温州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期间,他的研究成果陆续在国际杂志发表,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并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癌症研究所肿瘤病毒实验室从事肿瘤病毒研究,这为他后来的研究发明奠定了重要基础。1991年,周健教授利用重组DNA技术,以痘苗病毒作载体,成功地在体外表达了人乳头瘤病毒L1和L2衣壳蛋白,L1蛋白能自行组装成病毒样颗粒。这一研究成果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后进行的大规模动物和人体临床试验验证了乳头瘤病毒样颗粒对预防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此外,周健教授还在人乳头瘤病毒研究方面取得大量突破性成果。总之周教授在短短10年间进行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宫颈癌防控领域具有历史性、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超负荷工作导致的过度疲劳,周健教授并没有看到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HPV疫苗应用于宫颈癌预防,但是我们相信,周健教授能够感受到正在有成千上万的女性因为他的研究工作而幸免于宫颈癌的折磨。
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国妇女保健和宫颈癌防控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今天用以上文字追思周健教授以及他对人类防控宫颈癌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对华人学者在宫颈癌防控以及全世界宫颈癌科研领域中所取得的成绩表达深深的敬意。尽管在今天,我们仍然看到中国在宫颈癌防控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宫颈癌综合防控体系尚需完善,但是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宫颈癌防控工作的进展,为三亿适龄女性保驾护航。周健教授的事迹为所有宫颈癌防控工作者树立了典范,他在HPV疫苗方面先导性的工作,不仅为以后的学者指明了科研路径,更指明了科研的方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学者应以周健教授为榜样,立足于中国国情,放眼于世界,为人类宫颈癌防控事业砥砺前行。
2017年12月19日
王临虹,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