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其他耳科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搏动性耳鸣病人的护理
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主要有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类。血管性搏动性耳鸣又分动脉性和静脉性搏动性耳鸣,动脉性耳鸣节律与心跳同步,静脉性耳鸣节律与呼吸同步。其病因一类是血管病变畸形,如颅底静脉系统异常、头颈部动脉或静脉畸形等,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有高位颈静脉球体瘤、乳突导静脉畸形;另一类是血流动力学异常如严重贫血、高血压、甲亢及动脉粥样硬化。非血管性是由于肌痉挛引起。
【临床表现】
1.动脉性搏动性耳鸣
颈内动脉狭窄是最常见的动脉搏动性耳鸣的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客观性搏动性耳鸣可以是其首发症状,此类病人大多存在重度动脉狭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为11.76%。一般在压迫同侧颈内或颈总动脉时耳鸣消失。
2.静脉性搏动性耳鸣
良性颅内高压综合征是其常见的病因之一,多表现为头痛、视盘水肿、视觉紊乱、低频听力损失、耳胀满感、眩晕等,也可自发性的脑脊液鼻漏和耳漏。
3.非血管性搏动性耳鸣
此类耳鸣声音为“咔哒”声,与心跳节律无关,张口等动作可使耳鸣消失。
【评估要点】
1.健康史
(1)评估病人耳鸣发生前有无诱因,如外伤、疾病等;有无其他耳部疾病,如耳聋、眩晕等。
(2)评估病人耳鸣持续时间,节律与心跳或呼吸节律一致。
(3)评估病人耳鸣声音的特点(动脉性常呈粗糙、尖锐的声音,静脉性常呈节律明显的嗡嗡样机器声),耳鸣的程度是否随着体位改变而有不同。
2.身体状况
观察病人有无头痛、视力障碍、眩晕,有无耳鸣伴自声增强现象。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和家属心理状况、睡眠情况,评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估病人家庭支持情况。
【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2.睡眠型态紊乱
与耳鸣、头痛等有关。
3.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1.积极与病人和家属沟通,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解除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负担,缓解其焦虑情绪。
2.指导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
3.手术、介入治疗病人做好相应术前、术后护理。
4.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等病人指导其积极内科原发病治疗。
5.原因不明者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择专业机构进行咨询、习服疗法、肌肉放松等康复治疗。
【健康指导】
1.生活指导
(1)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疾病恢复。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噪声、浓茶、尼古丁等刺激;慎用耳毒性药物以减少发病因素,病因明确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2.疾病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一些日常保健以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①摩耳轮:双手拇指、示指沿耳轮上下推摩,直至耳轮发热。②拔双耳:两手示指插入外耳道,先旋转3次,然后突然松手拔出。③摩全耳:用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分别摩擦耳正面与背面各6次。
(晋云花)
二、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护理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又称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病人常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1d(一般在12h左右)内出现听力下降,在相连的频率下降大于30dB。迄今为止90%的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常见的有病毒感染、肿瘤、药物中毒、内耳供血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常为中度或重度,可伴发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以单耳发病较多见。部分病人可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症状。其他还可有耳闷塞感、耳周麻木或沉重感。一般外耳道无病变,纯音测听提示感音神经性聋,CT、MRI可排除其他颅脑疾病。
【评估要点】
1.健康史
(1)评估病人近期有无病毒感染史:病毒性神经炎、脑膜炎、梅毒等;有无先天发育不全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有无颅脑外伤史。
(3)有无耳毒性药物用药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
2.身体状况
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眩晕、耳鸣等,了解病人听力损失程度,有无既往史。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和家属心理状况、睡眠情况,评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护理问题】
1.焦虑
与担忧疾病预后有关。
2.沟通障碍
与听力损失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4.跌倒/坠床的危险
与眩晕、使用扩血管药物等有关。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生与情绪、劳累、病毒感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有关,指导病人利用听舒缓音乐、聊天等分散注意力以解除焦虑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
2.耐心讲解本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积极配合,保证病人安全。
3.眩晕病人饮食应低盐或无盐。恶心、呕吐病人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床栏保护,预防病人出现跌倒/坠床、碰伤等意外。
4.对于糖皮质激素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的病人,观察血压变化、有无面色潮红、皮下出血等症状。
【健康指导】
1.生活指导
(1)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充足睡眠,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防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引起或加重眩晕等。
(2)告知双耳全聋病人采取其他沟通方式,如书写、手势、肢体语言,还可佩戴助听器等以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2.疾病知识指导
(1)讲解高压氧治疗注意事项:①着纯棉或纯毛服装、不能带易燃易爆及各种电子产品,也不能使用油脂类化妆品、头油、发胶等,以免遇氧气自燃。②入舱前排空大小便,少进食易产气的食物。③在氧舱内自然放松,出现耳部胀痛、耳鸣等现象时可做吞咽动作或讲话,使咽鼓管开放,仍不缓解及时通知医生。④治疗结束减压时可感到耳部有气体逸出,切勿屏气,宜正常呼吸,以防肺气压伤。⑤有感冒、发热、腹痛、女性生理期等应暂停高压氧治疗。
(2)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
(晋云花)
三、感音神经性聋病人的护理
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deafness)是指耳蜗螺旋器病变,不能将声波变为神经兴奋,或神经及其中枢途径发生障碍不能将神经兴奋传入,或大脑皮质中枢病变不能分辨语言。由于初步的听力学检查不能将感应性聋、神经性聋和中枢性聋区分开来,因此统称感音神经性聋,如老年性聋、梅尼埃病、耳药物中毒聋、迷路炎、噪声损伤、听神经瘤等。随着临床听力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的听力学检查配合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区分感音性聋、神经性聋和中枢性聋,例如耳声发射、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中潜伏电位、40Hz事件相关电位等。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帮助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获得听力的有价值方法之一。
【临床表现】
1.眩晕 特点是突然发作,剧烈眩晕,呈旋转性,即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头稍动即觉眩晕加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数小时或数天后眩晕减轻而渐消失。间歇期可数周、数月或数年,一般在间歇期内症状完全消失。
2.耳鸣 绝大多数病例在眩晕前已有耳鸣,但往往未被注意。耳鸣多为低频音,轻重不一。一般在眩晕发作时耳鸣加剧。
3.耳聋 早期常不自觉,一般在发作期可感听力减退,多为一侧性。病人虽有耳聋但对高频音又觉刺耳,甚至听到巨大声音即感十分刺耳,此现象称重振。在间歇期内听力常恢复,但当再次发作听力又下降,即出现一种特有的听力波动现象。晚期,听力可呈感音神经性聋。
4.其他 眩晕发作时或有患侧耳胀满感或头部沉重、压迫感。
5.听力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评估要点】
1.健康史
(1)评估病人是否为先天性聋,有无家族史。
(2)评估病人是否有内耳畸形,是否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3)评估病人有无应用过耳毒性药物。
(4)评估病人是否有外伤史,是否有肿瘤、迷路炎等其他相关疾病。
2.身体状况
观察病人有无眩晕、耳鸣等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和家属心理状况,能否正常交流,有无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评估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植入人工耳蜗电极有关。
2.体温过高
与外科手术吸收热有关。
3.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术后眩晕、恶心不能进食有关。
4.焦虑
与术后不良反应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术后给予平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头部过度活动,勿用力打喷嚏,以免压力过大,造成鼓膜内陷穿孔。保证呼吸通畅,注意保暖,预防坠床。
2.用药护理
遵医嘱采用激素、抗生素治疗。
3.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病人有无面瘫症状,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用药,鼓励病人面部按摩及表情肌锻炼,行理疗、针灸等,必要时行面神经减压术。
(3)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及皮下血肿,如伤口敷料有松动、污染应及时更换。
(4)耳蜗植入术后,由于耳蜗内压力高,耳蜗或前庭其他部位可能出现脑脊液耳漏。如鼻腔或耳部有清亮液体流出,应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5)观察病人有无眩晕、恶心等症状,如症状严重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止晕、止吐、营养支持治疗,防止因眩晕呕吐影响进食,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6)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体温升高时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观察有无颅内感染症状。
4.饮食指导
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由半流食过渡到普食。
5.心理护理
部分病人及家属对人工耳蜗植入这种神奇而又奇妙的高科技产品有怀疑心理,并对术后效果较担心,表现出紧张、焦虑情绪,护士应积极配合好医师讲解人工耳蜗的相关知识,及时发放康复指导手册,同时结合成功的病例进行讲解,使其了解人工耳蜗的功能植入方法及术后言语康复效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负面心理,促进术后康复。
6.生活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尤其是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健康指导】
1.生活指导
(1)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注意休息,预防感冒。
(2)避免接触磁场,禁做MRI检查。
2.疾病知识指导
(1)出院后定期随访,保持外部语言处理器的洁净,定期更换电池。
(2)遵医嘱进行开机调试和言语训练,克服因忽然听到失真或畸变的声音带来的恐慌及排斥。
(3)注意保护耳蜗装置,避免磕碰。如出现伤口感染、排异反应等应及时就诊。
(宁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