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二
习近平主席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点加强以数理化学科为主的内地教师进藏支教”“要努力让西藏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
为贯彻落实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推进西藏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印发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是20所受援学校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共五所学校派出的援藏团队对口支教。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作为一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在教育设施、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与祖国内地、与援藏团队五所学校有着较大差别,但援藏团队的老师们很快适应了学校、适应了学生,全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为了让五所学校的超前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方法、先进教学手段尽快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落地生根、发芽生长,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为协作融合搭建平台,借助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学校推出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是学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教育环境和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打造信息化、智慧化的学习环境而提出的一种教学、育人新模式。为此,学校组建了项目核心团队,指定了试点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试点中,我们试图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怎么改变?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如何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如何尊重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两个规律怎样有机地结合,不是用信息技术强化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核心团队的老师们做了有益的尝试。
援藏团队的老师们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数学高级教师周立军老师有着20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负责人。援藏期间,周老师带领核心团队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学科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效果,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面对身体、生理上的高原不适,他用雪域高原老西藏精神鼓励自己坚持工作,本着“缺氧不缺精神”“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尽可能多做事情,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中。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分歧意见,他坚持多看,发现不一样;多听,理解不一样;多思,尊重不一样;少说,包容不一样。周老师胸怀空杯之心,一切从头开始,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两年的援藏工作即将期满,他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对学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全面整理并编著此书,全面呈现了学校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面的实践过程。周老师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创新精神令人敬佩。此书的出版,对于学校今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构建和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探索建立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的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个性化学习构建,需要脚踏实地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更多的教师继续为之奋斗,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吧!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 陈飞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