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能源密集型的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占有重要位置,而我国由于钢铁生产规模庞大,使得我国钢铁行业的减排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加剧、自主创新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企业经营亟须规范等问题,国家出台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指导和帮助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行业发展形势和市场的现实倒逼压力,迫使钢铁企业采取措施,走向先进、高效和节能的发展道路,这是一种机遇,也是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
大量案例和实践表明,钢铁企业在采取节能措施实现节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常规大气污染的排放也有所减少,生产效益得到提升,可以称之为钢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益。这种协同效益,也是钢铁企业主动进行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的动力之一。
我国钢铁企业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企业缺少明确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减排动力不足;二是钢铁行业低碳技术仍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有些减排技术成本过高,难以推广;三是我国钢铁企业缺乏能源管理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相关知识,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产品碳足迹相关方法学等不够熟悉;四是部分钢铁企业不具备提出本企业减排温室气体技术方案的能力,不能及时、准确地识别减排潜力和机会。
本书详细介绍了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减排量的核算方法,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钢铁行业可能存在的减排机会,结合国内外钢铁行业的生产现状与趋势,以及能源利用与碳排放的现状与趋势,阐述了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压力,阐释了钢铁行业碳元素流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减排技术的一般性遴选方法,列举了未来几年的重点减排技术,并进行了成本分析,最后给出了有利于减排的政策建议。
本书主要内容基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完成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资助项目“重点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减排机会指南研究”,在此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的支持表示感谢。本书的研究结论和建议仅代表课题组的观点,不反映所属机构和单位的立场。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著者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