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从颠覆式创新到开辟式创新
我国读者对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很熟悉,他的《创新者的窘境》和著名的“颠覆式创新”理论甚至一度成为全球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这本书中,克里斯坦森教授探讨了如何运用开辟式创新解决全球的贫困问题。对于全球发展组织,例如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等,以及各个贫困国家的政府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在“传统智慧”指导下的各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克里斯坦森教授在书中给予了委婉但又坚定的批判。如何更好地解决全球贫困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创新,而且是“开辟式创新”。
“开辟式创新”即“能够开创出新市场的创新”。创新者通过“新的视角”看到未消费人群的“忧患”,以此为线索,通过整合的商业模式拉动必需的要素,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大众化,完成未消费经济中的“未达成的用户目标”,从而开辟、维系新市场,并推动新市场成长壮大,新市场不仅会拉动经济的发展,还会带来社会和政治层面的进步。通过市场来解决问题,通过市场来实现繁荣。
在不可能实现繁荣的地方“让繁荣之花盛开”,这就是“繁荣的悖论”。为了解决这一悖论,作者不仅提出了开辟式创新的理论框架,还通过大量的经济史料和案例分析来解释这一理论。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文风娓娓道来。这本书将克里斯坦森教授的理论从哈佛商学院的课堂分享到了整个英语世界,现在中译本也来到了中国读者面前。
这部著作对中国的创新活动如何实现公共目标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这首先体现在开辟式创新同颠覆式创新理论的关系上。可以说,开辟式创新都是具有颠覆性的,而颠覆式创新是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来实现的。开辟式创新更关注社会目标,尤其是消减全球贫困,这和我近年来提出的“反贫困创新”不谋而合。开辟式创新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的扶贫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其次,中国的未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无论是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前景,还是既有产品和服务的演进空间,都为我国的创新者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消费市场与未消费市场之间,消费者与未消费者之间,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因此,合理地运用书中提出的三种类型的创新,即开辟式创新、持续式创新和效率式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陈劲
2019年初秋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