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秦昭襄王
宣太后又名芈八子,是嬴政的高祖母。
虽说两人并非同一时期的人,但对嬴政来说,宣太后的事迹他并不陌生。
嬴政:
“宣太后主政期间,攻灭义渠,解决了大秦的西部大患。”
“在朕看来,宣太后的功绩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刘邦:
“大仙,我可以插一句吗?”
江辰:
“你说!”
刘邦:
“我听说,宣太后是使用了美人计,这才顺利灭掉了义渠!”
“公然跟义渠王私通,还生下两个孩子,最后引诱其入秦,杀之于甘泉宫,跟吕雉颇有几分相似啊!”
“我还听说,她晚年钟情于魏丑夫,甚至还想让他陪葬,可有此事?”
嬴政:
“刘邦!宣太后是朕的高祖母,她做了什么,连朕都不清楚,你又有什么资格评判?”
“你说她跟义渠王私通,可是亲眼所见?你说她钟情于魏丑夫,又是何人告知于你?”
刘邦脸皮厚,可以不要面子,但嬴政不行!
宣太后做的事情,不管是真是假,他都不会承认。
关于宣太后,江辰自然所有耳闻。
现代很多人都管宣太后叫芈月!而芈月,实际上只是宣太后的人物原型,并非她的真名。
后人甚至还杜撰出他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有私情,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且不说正史和野史都没有相关记载。
光是两人的年龄差,就不可能是传闻中的那种青梅竹马。
宣太后的出生年月不详,但她的儿子秦昭襄王出生于公元前325年,而黄歇出生于公元前314年。
也就是说,宣太后的儿子都比黄歇大11岁,两人之间的年龄,起码相差二十多岁。
试问,生活在秦王宫的宣太后,又怎么会跟黄歇产生交集呢?
不过有一件事倒是真的——那就是宣太后的私生活很乱。
义渠王以及魏丑夫,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宣太后是否真的跟他们有私情?这事恐怕八九不离十。
刘邦:
“你不承认又如何?这事大家都知道,在民间又不是什么秘密!”
“不信你问赵高和审食其!”
赵高:
“我确实有所耳闻,想必此事也绝非空穴来风。”
审食其:
“民间确实有这样的传闻,我也听说过一二,具体如何,那我就不清楚了。”
嬴政:
“???”
“这种道听途说的事,你们也信?”
“难不成百姓说朕是暴君,朕就是暴君?”
刘邦:
“你本来就是暴君!这事没得洗。”
见他们跑题了,江辰强行介入。
“来!我们聊聊嬴稷,胡亥,这次换你讲。”
被江辰点名,胡亥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
嬴稷是他的高祖父,虽然略有耳闻,却不甚了解。
何况,评价祖先这种事,特别是在嬴政面前,他还真有些不敢开口。
胡亥:
“大仙,我和昭襄王差了好几辈,我对他真的不太了解啊!”
“能不能换个问题?”
江辰原本以为胡亥多多少少会知道一些,没想到一点有用的信息都套不出来。
“那有谁知道吗?大家可得积极发言哦!”
刘邦、刘盈、赵高等人有心发言,却不知从何说起。
审食其:
“关于嬴稷,我略知一二。”
“早年武王嬴荡于周都洛邑举鼎,结果折断了腿,重伤暴死!由于嬴荡未曾留下子嗣,便只能从他弟弟中选一人接班。”
“此时,嬴稷尚在燕国当质子,赵国为了交好秦国,特地派人去燕国接嬴稷,燕国也愿意落个人情。”(赵王使代相赵固迎公子稷于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史记·赵世家》)
“于是,嬴稷在樗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了王位。”
这些史记中都有记载,可见并非什么秘密。
在江辰看来,嬴稷能够顺利继位,首先得感谢秦武王嬴荡。
嬴荡若是不死,秦国能不能完成统一暂且不提,至少没嬴政什么事了。
穰侯魏冉,也是助力嬴稷上位的关键人物。
史记中将嬴稷上位的功劳全部记在了舅舅魏冉身上,这一点江辰留有疑问。
以魏冉当时的身份、实力和威望,还无法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
那么谁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秦宗室的樗里疾。
樗里疾是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在大秦的地位、威望、实力以及人脉,远非魏冉能比。
嬴稷继位后,樗里疾进一步得到重用,似乎更加可以佐证这一点。
嬴政@隔壁老审。
“然后呢?你想表达什么?”
审食其:
“政哥!别这样!”
“你不是说嬴稷败光了大秦的老底吗?我还以为你对他不感冒呢!”
胡亥:
“你懂什么!要不是高祖父败光家底,我父皇也不能大显神威啊!”
“世人只会记得是父皇统一了六国,可不会在意历代秦王的功绩。”
刘邦:
“二世!世人也只会记得大秦毁在你手中,而你则是大秦的亡国之君。”
“照你这说法,我还得感谢你咯?谢谢你将大秦江山送给我?”
胡亥:
“???”
“你能不抬杠吗?怎么又扯我头上来了?”
江辰假装生气,以此施压。
“我的问题,你们就没一个能答上来的?”
“嬴政,你说嬴稷败光了大秦的家底,这事你跟大家解释一下。”
嬴政欲言欲止,最终放弃了挣扎。
“曾祖父在位56年,看似杀敌如麻、克城无数,实则都是过眼云烟,很多城池得到后很快就又失去了。”
听到这话,江辰感触颇多。
秦惠王在位24年,便兼并了巴国、蜀国,义渠国,而秦昭襄王在位56年,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最终得到的土地只有南阳郡以及半个南郡。
在此期间,赵国吞并了中山国,齐国吞并了鲁国、宋国,楚国灭了吴越,魏国彻底征服卫国。
即便是弱小的韩国,同样吞并了郑国,瓜分了东周36座城池中的绝大部分。
细细比较的话,可见秦昭襄王在位的56年,秦国并没有得到大肆扩张,反倒是四处跟人打仗,不断消耗家底。
《史记·秦本纪》中有详细记载。
三年,王冠。与楚王会黄棘、与楚上庸。(把上庸送给楚国,慷祖先之慨。)
四年,取蒲阪。五年,魏王来朝应亭,复与魏蒲阪。(得到蒲阪的第二年就将其送还给魏国。)
七年,拔新城。(攻下新城,但没有守住。证据:十三年,左更攻新城。)
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屈辱割地求和。)
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武始在邯郸西南,属上党郡。邯郸战役后丢失。证据:秦庄王三年,王龁攻上党。)
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拔五城。(白起并没有攻克伊阙,证据:五十一年,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
(《史记·魏世家》记载,韩魏联军总兵力二十四万。三年,佐韩攻秦,秦将白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总兵力二十四万,白起若是全部斩首,定然占领伊阙,以此推断只是击败,而非歼灭。)
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邓,陶,为诸侯。(轵、邓属河内。邯郸战役后丢失。)
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安邑在河东郡,邯郸大败王稽通敌河东郡失守。)
二十二年,蒙武伐齐。(飞地,无法防守,实为魏冉自私之举。)
二十三年,尉斯离与三晋、燕伐齐,破之济西。(攻齐,为魏冉扩大封地的自私之举,破敌却并没占领城池。)
二十四年,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安城在荥阳以东,秦军战败撤退。)
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光狼城属韩上党郡。邯郸之战后丢失。黔中郡后楚人反叛丢失。)
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巫郡和江南组成的黔中郡,第二年就丢失了。)
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鸢走。(秦兵至大梁后来又退走。证据:秦庄王元年,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成皋和巩县在大梁以西150公里处,不占领成皋和巩县,无法在大梁附近驻守。)
三十三年,客卿胡阳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卷城等皆失守。证据:秦始皇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三十三年,击芒卯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没有攻克华阳记载,可见华阳未克。)
三十三年,魏入南阳以和。(此南阳后被韩国夺取,证据:徐广曰,河内修武,古曰南阳。四十四年,攻韩南阳,取之。)
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齐,取刚、寿,予穰侯。(丢失,齐地遥远,无法防守。)
三十八年,中更胡阳攻赵阏与,不能取。(秦军被赵奢大败。)
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怀。(邢丘、怀在野王城东南,邯郸战役后丢失。)
四十四年,攻韩南阳,取之。(河内邯郸战役后皆丢失。)
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邯郸战役秦军战败上党丢失。证据:秦庄王三年,王龁攻上党。)
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邯郸大败武安、皮氏、上党、太原均丢失。证据:秦庄王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秦庄王三年,王龁攻上党。)
五十一年,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万。(皆丢失。证据:《赵世家》记载,这年赵将乐乘击败秦军,且太原、上党即已丢失,秦军无法在赵地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