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全球化战略
在美国,快餐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主要的快餐店都把未来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海外市场上。麦当劳公司最近用一个新的短语来表示征服海外的希望——“全球化”。跟肯德基一样,麦当劳的主要利润来自海外。10年前,麦当劳在美国以外大约有3 000家餐厅。如今,它已在121个国家和地区里拥有1.5万家餐厅。目前,它大约每天开设5家新餐厅,其中至少4家在海外。时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杰克·格林伯格希望在今后10年里把麦当劳的数量再翻一番。麦当劳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品牌,比可口可乐更火暴。美国快餐业的价值、口味和工业化的经营正被输出到全球每个角落,试图创造一种均质的国际文化。
麦当劳从诞生之日开始,克洛克就为其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蓝图。麦当劳优质的食品和服务以及雄心壮志决定其不可能仅满足在美国一个国家内称雄。很快麦当劳汉堡包就走向征服世界快餐业的征途,而这个过程更令人刻骨铭心。
1967年,麦当劳正式吹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选定邻国加拿大建立了其第一家国际性的快餐连锁店。此后,近30年来,麦当劳在世界各地频频开辟“战场”,金色双拱门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麦当劳的美式快餐迅速席卷全球。
1976年,麦当劳建成第4 000家快餐连锁店,卖出第200亿个汉堡包,年度销售总额30亿美元。麦当劳就像一张覆盖美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的大网,紧紧包裹着整个地球。难怪麦当劳自己的研究机构十分乐观地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各地至少还可为麦当劳提供1 200个店位。
这项预言果然应验了。两年后,麦当劳建成了第5 000家快餐连锁店,卖出第250亿个汉堡包,战绩令人赞叹不已。
事实上麦当劳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一天也没有停止过。1980年,麦当劳以不足400家海外分店的规模,却售出了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食品,约为公司全年营业额的15%;1984年,每17个小时就有一家麦当劳餐厅在世界各地开张营业;1985年,除美国以外,麦当劳在4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 929家快餐连锁店,年度销售总额为21.6亿美元,占公司全年营业额的19.6%;而进入90年代,麦当劳攻下的地盘遍及52个国家和地区,其海外餐厅多达3 227家,年销售总额65亿美元,相当于公司全年营业额的35%。
另据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12月,麦当劳已在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万家快餐连锁店,每日接待5 000万名顾客。
麦当劳令世人惊叹不已的跨国经营成就验证了其创始人克洛克当年所言:“我们的眼光一向放在全世界。”公司前任董事长特纳当年也曾宣称:“只要海外有市场,我们便投资。”
在此成就基础上,雄心勃勃的麦当劳公司决定开始它的新的扩张计划,即准备在1996—1997年两年间,在世界各地新开2 500~3 200家快餐连锁店,并使海外餐厅数量超过美国本土,占麦当劳新开餐厅总数的2/3。这意味着,麦当劳准备将1995年平均四小时诞生一家麦当劳的建店速度,进一步提高到未来两年中的每三小时一家。
麦当劳的全球化战略是寻找合伙人,给他相当的股份及自主权,让其自由发挥。这样,麦当劳的所有外国合伙人都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市场文化,使用不同的促销手段,却有着同一套标准的营运系统。
1968年11月,美国律师科恩在加拿大东部安大略省的伦敦市,建立了该国东部地区的第一家麦当劳快餐连锁店。
科恩走进麦当劳大门,充当麦当劳海外经营的急先锋,纯粹是歪打正着。碰巧那年1月,特纳接替桑纳本出任麦当劳公司总经理。特纳上任之后,想加快麦当劳进军海外的步伐,急于物色一位可以帮麦当劳在加拿大打开局面的优秀人才。
一次,一名常来争取麦当劳公司海外特许连锁经营权的客户委托年轻的律师乔治·科恩为自己谈判购买连锁权的相关事宜。结果,由于克洛克和特纳对科恩都很赏识,竟使他先于其委托人获得麦当劳的加拿大特许连锁经营加盟权。当时,克洛克以长辈的身份劝说科恩不如放弃法律,而来加入麦当劳的行列。
克洛克的确慧眼识珠,科恩在加入麦当劳仅两年后的1970年,即成为加拿大最有实力的麦当劳餐厅老板。
1971年,加拿大东西两个地区的所有麦当劳餐厅实行合并,组成加拿大麦当劳有限公司,科恩更被推举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从此,在科恩的领导下加拿大麦当劳日益走向辉煌,一跃成为麦当劳海外六大公司中的一员,并且始终与日本交替位居冠军或亚军之席。
1972年,加拿大麦当劳在当时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蒙特利尔,首次建立起麦当劳快餐连锁店,成为美式快餐厅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桥头堡。紧接着,在后来的18个月中,麦当劳每月都在该省新开一家餐厅,海外经营进展速度出人意料地快捷。克洛克得知此事后,兴奋地赞扬科恩领导下的各分店经营者具有拓荒者的勤勉精神,使加拿大各分店的平均销售额很快便达到100万美元,这个业绩使得它们排名在美国各分店之前。
70年代中期,科恩卓越的领导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加拿大麦当劳以其充满个性化的服务,吸引了大批的顾客,生意日渐兴隆。
后来,精明能干的科恩脱离美国国籍,成为一名加拿大正式公民,以表明他扎根加拿大、把自己毕生精力和希望奉献给加拿大麦当劳的决心和信念。1976年,科恩决定引入在美国已风行三年的麦当劳早餐食谱。从此,许多加拿大人的早餐习惯被改变了,每天外出吃早餐的消费者中,去麦当劳的人越来越多。
在澳大利亚,彼得·里奇是被麦当劳选中的第一个外国雇员,从而踏上了他成为澳大利亚麦当劳大王的创业历程。生于1942年的里奇,其经历颇有传奇色彩,1971年他29岁时,担任建筑行业的一名会计,想换个新行业发展自己,正好看到一则麦当劳要在澳大利亚开设一家快餐连锁店的招聘连锁店经理人的广告,尽管里奇并无多大兴趣,但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美国芝加哥的麦当劳总部接受了入门教育和正规培训。回国后,他成为澳大利亚麦当劳的经理人。
美式快餐文化刚刚登陆澳大利亚时,十分不幸地赶上其国内的经济萧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故这家餐厅的销售量也相当低迷,每天也就是做一百名顾客的生意。
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喜欢接受挑战的里奇,并不灰心丧气,他抱定“开小店、赚大钱”的信念,决心干出一番成绩。1972年他一口气在新南威尔士州开了5家麦当劳快餐连锁店,不断改善的经营业绩,使克洛克大为赞赏。
很快,他就被正式任命为澳大利亚麦当劳公司总经理。不久之后,里奇的麦当劳又跨越州界,进入维多利亚州,开始将麦当劳向澳大利亚更广泛的地域扩张。
1977年,在麦当劳登陆澳大利亚后的7年,它已经发展为覆盖澳大利亚全国6个州、2个区中的5个,总数多达62家的全国性快餐连锁店,其生意火暴、营业收入颇丰。
1982年8月,随着西澳大利亚州的电影城出现了一家麦当劳餐厅,标志着麦当劳正式进入澳大利亚最大的州。截至1989年10月,随着麦当劳在塔斯马尼亚州的穆纳赫登陆,澳大利亚所有的州都充满了麦当劳的身影。
聪明的里奇充分利用澳大利亚麦当劳食品原料自给率较高的优势,使麦当劳在澳大利亚兴旺地发展起来。例如制作汉堡包所用的牛肉,就是100%的澳大利亚本国纯牛肉,较高的原料自给率大大降低了麦当劳食品的成本,使澳大利亚麦当劳有着丰厚的利润回报。
在商业服务方面,澳大利亚麦当劳一般每天营业18~24小时,很好地保证了各阶层顾客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进餐需要。
里奇一向很重视员工的素质,他认为麦当劳连锁店最需要关注的事是“人”,在他的提议下,澳大利亚麦当劳投资逾700万澳元建成的“麦当劳管理培训中心”正式启用。
在里奇的倡导下,澳大利亚麦当劳一贯坚持对员工进行严格培训的方针,除了培训中心之外,它还在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和昆士兰州的布里斯班建有两个培训分部。
澳大利亚麦当劳为美式快餐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重点加强了早餐花样和品种的开发,把美式快餐的经营推向了新阶段。在澳大利亚,人们原本都习惯于在家中吃早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备早餐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节奏的现代生活。
里奇等澳大利亚麦当劳公司高层领导敏锐地看到了早餐中潜在的巨大市场,决定大胆出台麦当劳早餐菜单。1986年,悉尼17家麦当劳餐厅通过试点取得成功,并将早餐菜单推广到新南威尔士州的100家麦当劳餐厅,及至次年1月,该州境内所有的麦当劳餐厅,全部都开办了麦当劳早餐业务。
不久,昆士兰、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和西澳大利亚等州,也相继效仿,致使澳大利亚麦当劳的早餐市场兴旺发达、客源滚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相当好。1989年,澳大利亚麦当劳的年度销售总额,达到了破纪录的5亿澳元的水平,而美式早餐的引进和开发起了关键作用。
80年代打下的牢固的基础使90年代的头六年,又成为澳大利亚麦当劳的空前繁荣时期,在公司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截至1995年底,澳大利亚麦当劳的餐厅数量达到了530家,比1990年的269家翻了一番。另外,澳大利亚麦当劳1995年的年度销售总额为13亿澳元,年增长率为18.1%。
目前,澳大利亚麦当劳长期位居法国之前,位列麦当劳海外六大公司中的第五名。
在德国,一位食品界的名人克劳斯被麦当劳挑去主持业务;在瑞典,渴望成功、能吃苦耐劳的里德豪生被邀加入麦当劳……今天,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快餐文化已被世界所接受。可以说,麦当劳在全世界辛勤地撒播着速食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