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文献综述
本书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对产权财务研究文献进行回顾。
1.2.1 国外文献综述
西方学者在财务理论研究过程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产权财务”范畴,但不少研究成果蕴含或渗透了产权理念。Fisher探讨了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投资组合理论(Markowitz, 1952)实际上强调了不同的投资组合形成的产权结构(财务结构)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完全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MM无关论与“科斯第一定理”相吻合);考虑到所得税等因素后,企业对负债利用程度不同,企业价值相异(MM相关论与“科斯第二定理”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Modigliani and Miller, 1958)。MM定理表明产权理论与财务理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有效市场理论(Fama, 1970)在“零交易费用”假设基础上推演而来,代理理论(Jensen and Meckling, 1976)探讨了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条件下产生的代理关系、代理成本问题以及最优资本结构决定等问题,财务信号理论(Ross, 1977)在“正交易费用”假设基础上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予以构建,以及财务结构的契约或产权解释(Aghion and Bolton, 1992; Hart and Moore, 1990, 1995; Hart, 1995),这些均表明财务理论通过吸取产权理论思想精华而不断得到延拓。弱势产权、强势产权与留存收益再投资决策(Johnson et al., 2002),产权法律制度与财务合同(Qian and Strhan, 2005),制度、所有权与财务(Cull and Xu, 2005),财务活动与产权保护、经济增长、法律传统及政治环境(Bordo and Rousseau, 2006),产权与融资方式(Beck et al., 2008),产权与盈余操纵(Miglo, 2009),风险资本投资决策的产权分析(Dimov and Gedajlovic, 2010),不完备产权与过度投资(Amegashie, 2011),制度理论对企业产权认知的解释度(Ayyagari et al., 2011)等问题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关注。Schneider and Valenti(2011)指出,公有企业变为私有企业决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产权变换为企业提供组织租金的价值创造预期。
上述研究渗透了产权理念,但有关产权财务的研究成果显得较为零散。尽管以哈特为代表的产权经济学者开始较为系统地探讨财务结构问题,但仍然将制度视为外生变量,通过一系列严格假设,侧重数学建模,遗漏了很多有关资本结构决定的制度(含产权)因素。
1.2.2 国内文献综述
产权明晰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经历了由等级范式向产权范式变迁的过程。以产权理论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理论魅力,而且对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盛洪,2006)。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财务学者开始运用产权理论对现代财务理论进行交叉融合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汤谷良(1994)开创性地将产权经济学引入财务学领域,认为财务研究视角应从“价值”与“权力”两个层面展开。此后,我国学者将产权理论运用到财务研究中,产生了两大极具特色的理论成果:财权理论和财务治理理论。刘贵生(1995)从财务分配权的角度提出了财务分配论;干胜道(1995)在国家财务论(郭复初,1993)的基础上提出了所有者财务论;汤谷良(1997)、谢志华(1997)和王斌(1997)在引入产权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财务分层”理论:经营者财务论、出资者财务论和财务经理财务论;伍中信(1998, 1999, 2001)在财务本金投入与收益分配论(郭复初,1997)的基础上,从“价值”与“权力”相融合的角度提出了“财权流”理论和以“财权”为基础构建现代财务理论体系等观点;李心合(2003)提出了利益相关者财务论;衣龙新(2005)提出了财权配置的一般框架,初步建构了财务治理理论体系;曹越(2007)以产权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通用财权”与“剩余财权”范畴,进而阐释了财务动态治理;张荣武(2007, 2010)以现代产权理论为指导,以剩余财权配置为核心,深入研究了财务治理效率问题;何进日等(2007)探讨了最优财权配置问题,提出了最优财权配置规则与细则;张兆国等(2004, 2007)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考察了财权安排问题;曹越和伍中信(2011)对产权范式的财务研究进行了历史与逻辑勾画;李焰等(2011)研究表明,不同的企业产权制度下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黎文靖(2012)指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寻租动机和寻租成本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不同决策,即企业所有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信息披露产生影响。
我国理论界在产权与财务交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充分借鉴了新制度主义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经济学最新成果,提出了“财权”、“财权流”、“财务治理”和“财务分层”等概念,产生了财权理论和财务治理理论等成果,其中,《现代财务经济导论——产权、信息与社会资本分析》(伍中信,1999)最具代表性。然而,财权理论本身仍在争鸣中发展,构建于财权理论基础上的财务治理理论尚未成熟,结合我国特殊的“新兴+转型”制度背景的产权财务理论研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