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入门7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讲 养生学说

素问·上古天真论(节选)

【篇名解释】

上古,远古。人类生活的早期时代,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时代。天真,先天真气。因真气本于先天,故曰天真,为最原始、最根本的气,又称元气、真元之气;由肾中精气所化,又称肾气。

本篇论先天真气在人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调养先天真气摄生防病、防止早衰的道理,并脱于上古,故名篇。

一、养生的法则及意义

【导读】

本篇为《素问》的第一篇,首篇即论养生,可见作者对养生防病重要性的认识。正如张介宾所云:“人之大事,莫若死生,能葆其真,合乎天矣,故首曰摄生类。”文中对比古今夭寿之异,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法则,以及“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的养生最高标准及意义。同时指出早衰的主要原因是“以妄为常”,包括“以酒为浆”“醉以入房”“起居无节”,并最终导致“形神相失,半百而衰”。这一养生理论对后世中医养生学、老年病学有指导意义。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解析】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形容黄帝智力超群,品德高尚。生而神灵:生,生命之始。生下来就聪明之至。弱而能言:弱,婴幼之年。婴幼之年语言发育较早。幼而徇齐:幼,年少之时。徇齐,疾速、敏慧。少年之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长而敦敏:长,青年时期。青年时期敦厚敏达。成而登天:成,成年以后。成年以后登上了天子之位。生、弱、幼、长、成,是对人体生长发育几个阶段的划分。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天师,指岐伯。所谓上古之人,是作者的理想寄托,反映出作者厚古薄今的思想。春秋,指年龄。上古之人,都能活到一百多岁,而动作仍然不现衰老。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耶,疑问词。人将失之耶?胡澎注:“当作ʻ将人失之耶’”,与下文“将天数然也”语法相同。将,还是。失,违背。现在的人,五十岁左右动作就都衰老了,是时代不同了呢?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道,养生之道。上古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

法于阴阳:法,效法。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的规律。

和于术数:恰当地运用各种养生方法。和,调和,引申为恰当运用。术数,张介宾注:“修身养性之法。”张志聪注:“调养精气之法也。”指养生的方法,如导引、按跷、吐纳等。养生术种类繁多,门派各异,有特定的方法和技术,需指导方能正确掌握(图2-1)。

图2-1 和于术数图

食饮有节:有节,合理。合理饮食能补益精气,反之则伤害人体,成为致病因素。《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灵枢·五味》:“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孙思邈:“常欲令如饥中饱,饱中饥耳。”

起居有常:常,常度,规律。生活起居有规律,即按时起居,以适应自然规律。

不妄作劳:妄,乱,违背常规之义。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即不违背常规的劳作,过劳则耗伤精气。以上为长寿之人必须遵守的养生法则。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形,形体。神,精神。俱,范围副词,全也,一也,引申为和谐。姚止庵注:“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神形相离,行尸而已。故惟知道者,为能形与神俱。”天年,天赋的寿命,即自然寿命。《尚书》:“一曰寿,百二十岁也。”认为人的自然寿命为120岁。所以能够形神统一,就可活到自然寿命,度过百岁才离去。

以上论养生的意义。古人认为“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形与神俱”,也反映出《内经》形神统一的学术观点。

今时之人不然也: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将今时之人与上古之人的养生方法进行对比。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失候、失学者多,也有作者厚古薄今的思想。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浆,泛指饮料。把酒当作饮料来饮,形容嗜酒无度,伤脾以损生气之源。妄,乱、反常。把反常的生活方式当作正常的生活方式。酒醉后肆行房事,伤肾以伐精气之本。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欲,色欲、恣情纵欲。竭其精,体内阴精竭绝。耗,《甲乙经》作“好”。由于恣情纵欲使体内阴精竭绝,由于不正当的嗜好而使真元散失。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持,保持。满,盈满。时,善也。御,用也。不懂得保持精气的盈满,不善于调摄精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务,致力、贪图。逆,违背。贪图一时的快乐,而违背了养生的乐趣。

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节,规律。生活起居没有规律,所以50岁左右就衰老了。

【导读】

下面的经文进一步强调,养生防病要主动适应自然和重视调养神志。外感、内伤均为发病的主因,养生应从内外两方面入手,防病于未然,保全真气,尽终其天年。对外主动适应自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内重视调养神志,由于内伤病因更为复杂,常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所以,一方面要“恬惔虚无”调和情志,以及“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使心态闲静,杂念排除,情绪稳定,真气调和;另一方面要“精神内守”调节意志,使神不外驰,真气充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原文】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解析】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圣人,对养生之道有高度修养的人。《新校正》注:“按全元起注本云:ʻ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太素》《千金》同。”即对于上古圣人的教诲,人们都遵照施行。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避之有时,及时避开它。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及时预防虚邪贼风对人体的侵袭。“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是在“法于阴阳”的指导下,对外养生的具体方法。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恬惔,安静淡泊。虚无,心无杂念和妄想。真气,正气。从,顺从、调和之义。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则正气调和。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属狭义之神的范畴,即精神、意志。内守,守持于内。精神守持于内而不耗散,神不外驰,疾病还会从哪里发生呢?《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可见,精神意志在养生防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恬惔虚无”和“精神内守”是神志调养的两个重要方面。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思想安闲而少贪欲,心境安定而无恐惧之感,形体劳作却不感到疲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气,真气。从、顺,顺从、顺畅。以,而也。气从以顺,真气因而调顺。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要求,达到自己的愿望,即随心所欲,因为欲望很少。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语法为意动用法。任,随便。吃什么食物都觉得味美,穿什么衣服都觉得舒适,在什么样的风俗习惯中生活,都觉得快乐。

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高,地位尊贵。下,地位卑贱。无论什么地位的人,都安于本位,不相互倾慕。曰,语助词。朴,质朴、敦厚。这些人都很朴实敦厚。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嗜好贪欲不能烦劳他的视觉,淫乱之事不能惑乱他的心神。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愚,不聪明的人。智,聪明的人。贤,有才能的人。不肖,无才能的人。道,养生之道。这些人不为外物所惊扰,因而符合养生之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他们所以能活百岁而动作不现衰老,是因为全面实施养生之道并有得于心,所以不受衰老之危害。德,同“得”,养生而有得于心。全,全面实施养生之道。

二、肾气与发育生殖的关系

【导读】

下段经文突出了先天真气即肾气在生命生长、衰老、生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内经》总的来说重视后天之气,只有此篇专论先天。《难经》继承了这一观点,重视先天并提出命门学说。临床依据肾气理论,治疗五迟、五软、阳痿、遗精、不孕、不育、胞宫发育不全等多从肾论治。此外,天癸与肾气关系密切,天癸有促进发育及决定生殖机能盛衰、决定性机能强弱、促进第二性征形成之功用,天癸的盛衰,取决于肾气的盛衰。文中以七、八作为基数,对生长发育生殖的阶段进行了划分,七、八之数是古人从长期的生活、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人的生长衰老过程以十年为一节,《论语·为政》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以及本篇开篇之生、弱、幼、长、成,同为对生命过程的阶段性认识。

【原文】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写。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解析】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无子,无生殖能力。材力,精力、生殖能力。尽,竭,衰竭。邪,同耶,表示疑问。将,或然之辞,抑、还是。天数,自然寿数,同天年。人到老年就丧失了生育能力,是精力衰竭的原因呢?还是到了生长衰老的自然限度了呢?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女子七岁、男子八岁,是古人根据男女两性发育过程的差异所总结出来的大约的基数。肾气,先天真气。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藏于肾,肾精化为肾气,肾是促进生长发育的脏器。齿更,更换牙齿。七八岁时乳牙脱落,被恒牙代替。齿为骨之余,而肾主骨。7岁左右,肾气开始旺盛,乳牙开始更换,头发也日益增长。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机虽来源于血,但精血可互生。发之精华根于肾,常反映肾中精气的盛衰。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天,先天。癸,癸水,为十天干之一。十天干中壬癸五行属水,其中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天癸,即先天阴水,也称阴精,藏于肾精之中。至,极也,充盛之意。任脉,起于胞中,主胞胎。太冲脉,即冲脉,也起于胞中,为血海。月事,月经。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及生殖机能关系密切,14岁左右天癸充盛,冲任之血旺盛,月经按时来潮,有了生殖能力;妊娠期间,冲任之血供养胎儿,月经停止;哺乳期间,冲任之血化为乳汁,月经停止;七七天癸竭,冲任之血亏虚,女子绝经,没有了生育能力。冲任二脉与男子的关系原文没有提及,但不能认为冲任与男子无关,男子同样离不开冲任二脉,这一点《灵枢·五音五味》中有明确论述。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平均,充满之意。真牙,智齿。长极,发育完全、成熟。21岁,肾气充满,智齿长出,生长发育成熟了。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四七为鼎盛时期,以后物极必反。28岁,筋骨坚强有力,头发的生长到了极度,身体也到了最壮盛的时期。

以上为女子肾气盛的四个阶段,即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下为女子肾气衰的三个阶段,即五七、六七、七七。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焦,通“憔”,憔悴。堕,脱落。女为阴体,不足于阳,故35岁,从阳开始衰,并先从阳明经开始衰疲。因为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足阳明经上行于面。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面容憔悴。发为血之余,血不养发,则头发脱落。紧接着三阳脉开始衰疲。因为三阳经都行于面部,故曰三阳脉衰于上。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42岁,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已经憔悴,头发也开始变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竭,干枯、尽竭。地道不通,月经停止来潮。49岁,任脉空虚,冲脉气血衰少,天癸竭尽,月经停止来潮,所以形体衰老,没有生殖能力了。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丈夫,原指成年男子,这里作男子代称。周制八寸为一尺,八尺为一丈。人长八尺叫丈夫。男子8岁,肾气不断充实,头发增长,开始更换牙齿。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写,通泻。精气溢写,生殖之精盈满而外泻。阴阳和,男女两性交合,一说指男女阴阳气血调和。16岁,肾气旺盛,天癸充盛并发挥作用,性机能成熟,精气盈满而外泻。此时如两性交合,便能生育子女。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24岁,肾气充满,筋骨强劲有力,所以智齿长出,生长发育成熟。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32岁,筋骨更加强盛,肌肉丰满强壮,全身发育到了顶点。

男子肾气盛也有四个阶段,即一八、二八、三八、四八。肾气衰同样有四个阶段,即五八、六八、七八、八八。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男子衰老从肾开始。男子属阳,阳有余而阴不足,且男子数脱于精,肾藏精,所以衰老从肾开始。40岁,肾气开始衰退,头发脱落,牙齿枯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阳气,三阳经气。竭,《针灸甲乙经》无此字。三阳经皆行于头面,故曰阳气衰竭于上,这是肾脏精气衰的进一步表现。鬓,两颊旁的头发。颁,通斑。48岁,三阳经脉衰于上部,面部憔悴,发鬓开始花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肾衰则肝也衰。五十六岁,肝气衰,筋骨运动不灵便了。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此十二字原在“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句后,今据丹波元简《素问绍识》移此。极,尽。六十四岁,由于天癸枯竭,精气衰少,肾脏功能衰退,身体各部分都衰竭了,所以牙齿、头发也脱落了。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写:主水,指肾藏精的功能。受,接受。肾主藏精的功能,接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精气盛,才能泻藏于肾,阐明了肾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现在五脏都已衰败,筋骨懈怠无力,天癸也已竭尽。

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所以发鬓全白,身体沉重活动不便,走路不稳,没有生殖能力了,继论五脏皆衰的表现。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有的人年纪已经老了,却还有生育能力,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常,通尚,仍然之意。这是他的自然寿命超过常度,气血经脉仍然畅通,肾气有余的原因。

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不过尽,不超过。天地,男女。精气,生殖之精气。这种人虽年老仍有生殖能力,但一般男子不超过64岁、女子不超过49岁,因为人的生殖之精气都已经枯竭了。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道者,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懂得养生之人,都能活到百岁,还有生殖能力吗?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却老而全形,防止衰老保全形体。身,代词。懂得养生之人,能防止衰老保全形体,虽然高年但仍有生育的可能。此论年老有子在于肾气有余。人年老生殖能力逐渐衰退,近七七、八八生育子女的可能性很小,但有人仍具生殖能力。因为一方面,先天禀赋盛,肾气有余;另一方面,养生得法,衰老延缓,推迟了天癸衰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