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宿客栈的认知
客栈与民宿这种小微住宿形态在最近两年以迅猛之势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喜欢上这种住宿形态,或者说是旅行方式。
一、民宿客栈的概念
民宿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其区别于传统酒店的“非标准性”。在国内,民宿容易与精品酒店混用,一并归为“非标准住宿”。而在国际上,一般将国内通常理解的“民宿”归入“Rentals & Shares”(租赁与共享住宿),以与“Hotels”(酒店)加以区分。然而,对“民宿”及其相关概念始终未有清晰、统一的界定。在上述背景下,为了行业进一步的健康发展,民宿的概念亟需明确。可喜的是,我国目前从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方面已开始逐步进行探索和尝试。
1.法律规范对“民宿”的界定
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民宿”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对“民宿”作出明确的定义。但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9月24日发布《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将“民宿”归为“短租服务”的一种。
在地方层面,目前已有一些省份陆续出台了针对民宿的地方性规定,相对而言,浙江、海南和广东三个省份制定的规范较为详细和具体。
浙江省2016年12月5日颁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中所指的民宿(含提供住宿的“农家乐”),是利用城乡居民自有住宅、集体用房或其他配套用房,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为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当地风俗文化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的处所。规定民宿的经营规模,单栋房屋客房数不超过15间,建筑层数不超过4层,且总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
海南省于2019年4月29日颁布的《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中所称的乡村民宿,是指利用农村、农林场居民的合法住宅,以及村集体用房、农林场房等闲置资源,为消费者体验乡村生活、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等提供住宿接待服务的经营场所。
广东省于2019年6月21日颁布的《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中所称的民宿,是指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己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住宅或者其他条件开办的,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旅游者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景观、特色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2.行业标准中的界定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于2019年7月3日颁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中对旅游民宿的定义是: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3.客栈的概念
客栈是历史上对住宿设施的一种称谓,与此同义还有逆旅、客舍、旅店、旅馆等名称,是指容宾客临时寄居的能遮风避雨的场所。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国各地古城、古镇旅游热潮,许多古城镇景区在旅游高峰期出现了接待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然而大量投资兴建旅游接待设施会造成淡季旅游接待设施的闲置,同时酒店造价与营运成本较高,大规模建设不符合古城镇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而造价相对低廉,与古城镇景观风貌协调的院落式住宿恰到好处地缓解了这一压力,解决了高峰期古城镇旅游住宿难的问题,因而在丽江、大理、长三角地区等古城镇中出现了一种有别于酒店的住宿业态,因其仿古性,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客栈。
以古城镇旅游为依托的客栈是一种以具有地方文化风格特点的院落建筑为经营场所,集食、宿、游、娱为一体的,让游客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建筑风格、居住方式等人文现象的住宿业态。
4.民宿、客栈的区别
民宿、客栈在中国大陆地区存在许多共同的因素,是由一脉相承的方式构建的住宿业态。如果非要对二者加以区别,一般可采用两个依据:一是物业专门按照住宿设施要求修建的宜称为客栈,利用原有房屋改造的宜称为民宿;二是单栋建筑客房数在15间/套以下的称民宿,超过15间/套则称客栈。
小提示:
为了表述的方便,本书后续内容中我们将民宿、客栈统称为民宿,只是不同的案例中会出现不同的称谓,如:××客栈、××民宿等。
二、民宿的分类
对于民宿来说,可以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分类。
1.按发展类别分类
民宿按发展类别可分为传统民宿和现代民宿。
(1)传统民宿。多以民间百姓的民居为依托改造而成。这类民宿在外观上基本保留原貌,内部进行适当的改造装修。它一般具有一定的历史年限,比较多地保存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遗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民宿当中的主流。
(2)现代民宿。以新建为主,一般依照当地的建筑风格辟地新建,也可移植域外名宅、名村,形成反差效应,从而增强吸引力。
2.按地理位置分类
民宿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乡村民宿和城市民宿。
(1)乡村民宿分布在广大农村,具有比较浓厚的“村”味。也可以把建在城市或城郊的、按照乡村风格建设的民宿称为乡村民宿。
(2)城市民宿坐落在城区。它可以是城中的古民居,也可以是城市居民利用自家空余房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对外接待客人的民房。
3.按服务功能分类
民宿按服务功能可分为单一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
(1)单一服务型是指只提供住宿服务,此类民宿一般紧靠大型景区、旅游综合功能区和城市,因为所依托的区域旅游功能比较齐全,住宿以外的服务能够方便地得到解决。
(2)综合服务型是指除住宿外,还能满足其他的服务需要,如餐饮、娱乐等。有的民宿自身就是旅游吸引物,除解决吃住外,本身还有观光休闲养生等功能。
4.按规模分类
民宿按规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居家散落型。这类民宿的主要功能是居家,即房屋主人还住在该处,在满足居家条件的前提下,把多余的房间整理出来做接待客人用。其特点如图1-1所示。
图1-1 居家散落型民宿的特点
(2)单独打造型。一两户人家择一合适的地点建造几栋民宅打造成民宿。这类民宿多见于交通要道旁,多以提供特色餐饮为主,兼作住宿。往往功能比较齐全,除食宿外,还注意环境和景观的打造。
(3)小簇集群型。把一个村庄、一条街道或者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整体规划,连片打造成民宿。这类民宿主要依托的是古村古镇、民族地区。其特点是有规模,有特色,且管理比较完善。
(4)连片新建型。即完全在一块新的土地上,规划建设成片的民宿。这类民宿有的移植国内外某一名村名镇异地打造,如深圳东部华侨城的茵特拉根小镇。有的是恢复已经消失了的历史名村名镇。有的是根据某一文化主线或某一特色资源打造的特色小镇。
5.按层级分类
民宿按层级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一般民宿。这类民宿主要以居家民宿即传统民宿为主,其特点如图1-2所示。
图1-2 一般民宿的特点
(2)精品民宿。精品民宿主要体现在一个“精”字上。与一般民宿不同,它在保留原建筑物外观特色的基础上,对内部装饰会做较大的调整,体现一种“金包银”的状态,这种民宿的美感度、舒适度、享受度甚至胜过星级宾馆,其特点如图1-3所示。
图1-3 精品民宿的特点
(3)潮流民宿。一般将根据异国异地、名村名镇建设的、恢复重建的古村古镇和主题主线清晰的民宿归类为潮流民宿。这类民宿,最受追逐潮流的年轻人青睐,其特点如图1-4所示。
图1-4 潮流民宿的特点
6.按产权分类
民宿按产权可分为私有民宿、集体所有民宿、国有民宿和社会民宿四大类。
(1)私有民宿。是指产权在每家每户,属个体私人所有,其主体是大量的民居型民宿。它们产权归个人所有,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集体所有民宿。也分几种,一种是产权为宗族、家族集体所有,如南方地区的客家围屋。这种围屋规模大,房间多,功能全,历史较为悠久,由于牵扯的家庭多,一直没有进行产权分割。用这种民居改造成的民宿,其所有权为家族集体所有。一般由家族组成理事会进行管理和经营。另一种是我国不少农村还保留了集体所有制的民居,用这种民居做成的民宿其产权仍归集体所有。
(3)国有民宿。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民宿类型。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国有企业收购的民居或新建的成片民居。
(4)社会民宿。主要是指由社会资本,如私营企业、企业集团等投资建设和经营的民宿。
相关链接
旅游民宿的等级划分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对旅游民宿的等级划分进行了规定,现节选如下。
4 等级和标志
4.1 旅游民宿等级分为3个级别,由低到高分别为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
4.2 星级旅游民宿标志由民居与五角星图案构成,用三颗五角星表示三星级,四颗五角星表示四星级,五颗五角星表示五星级。
4.3 旅游民宿等级的标牌、证书由等级评定机构统一制作。
6 等级划分条件
6.1 三星级
6.1.1 环境和建筑
6.1.1.1 周边环境应整洁干净。
6.1.1.2 建筑外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6.1.2 设施和设备
6.1.2.1 客房应配备必要的家具。
6.1.2.2 客房应有舒适的床垫和床上棉织品(被套、被芯、床单、枕芯、枕套等)及毛巾。
6.1.2.3 客房应有水壶、茶杯。
6.1.2.4 客房应有充足的照明,有窗帘。
6.1.2.5 应有方便使用的卫生间,提供冷、热水。照明和排风应效果良好,排水通畅,有防滑防溅措施。
6.1.2.6 各区域应有方便使用的开关和电源插座。
6.1.2.7 厨房应有消毒设施,并有效使用。
6.1.2.8 厨房应有冷冻、冷藏设施,生、熟食品及半成食品分柜置放。
6.1.2.9 应有适应所在地区气候的采暖、制冷设施,各区域通风良好。
6.1.3 服务和接待
6.1.3.1 各区域应整洁、卫生,相关设施应安全有效。
6.1.3.2 客房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应做到每客必换,并能应游客要求提供相应服务。
6.1.3.3 拖鞋、杯具等公用物品应一客一消毒。
6.1.3.4 卫生间应每天清理不少于一次,无异味、无积水、无污渍。
6.1.3.5 应有有效的防虫、防蛇、防鼠等措施。
6.1.3.6 民宿主人应参与接待,邻里关系融洽。
6.1.3.7 接待人员应热情好客,穿着整齐清洁,礼仪礼节得当。
6.1.3.8 接待人员应能用普通话提供服务。
6.1.3.9 接待人员应掌握并应用相应的服务技能。
6.1.3.10 接待人员应保护游客隐私,尊重游客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6.1.3.11 夜间应有值班人员或值班电话。
6.1.4 特色和其他
应为所在乡村(社区)人员提供就业或发展机会。
6.2 四星级
6.2.1 环境和建筑
6.2.1.1 周边环境应整洁干净,绿植维护较好,宜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
6.2.1.2 周边宜有医院或医疗点。
6.2.1.3 周边宜有停车场,方便出入。
6.2.1.4 周边宜有地方特色餐饮。
6.2.1.5 周边宜有地方生产生活方式活动体验点。
6.2.1.6 建筑外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宜体现当地特色。
6.2.2 设施和设备
6.2.2.1 客房应配备必要的家具,摆放合理、方便使用、舒适美观。
6.2.2.2 客房应有舒适的床垫和柔软舒适的床上棉织品(被套、被芯、床单、枕芯、枕套及床衬垫等)及毛巾。
6.2.2.3 客房应有水壶、茶杯和饮用水。
6.2.2.4 客房应有充足的照明,有窗帘,隔音效果较好。
6.2.2.5 应有方便使用的卫生间,24小时供应冷水,定时供应热水。照明和排风应效果良好,排水通畅,有防滑防溅措施。客房卫生间盥洗、洗浴、厕位宜布局合理。
6.2.2.6 各区域应有满足游客需求、方便使用的开关和电源插座。
6.2.2.7 宜有满足游客需求、方便使用的餐饮区。
6.2.2.8 厨房应有消毒设施,有效使用。
6.2.2.9 厨房应有与接待规模相匹配的冷冻、冷藏设施,生、熟食品及半成食品分柜置放。
6.2.2.10 应有清洗、消毒场所,位置合理,整洁卫生,方便使用。
6.2.2.11 应有布局合理、方便使用的公共卫生间。
6.2.2.12 应有适应所在地区气候的采暖、制冷设施,效果较好,各区域通风良好。
6.2.2.13 宜有与接待规模相匹配的公共区域,配置必要的休闲设施。
6.2.2.14 室内外装修宜体现文化特色。
6.2.3 服务和接待
6.2.3.1 各区域应整洁、卫生,相关设施应安全有效。
6.2.3.2 客房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应做到每客必换,并能应游客要求提供相应服务。
6.2.3.3 拖鞋、杯具等公用物品应一客一消毒。
6.2.3.4 卫生间应每天清理不少于一次,无异味、无积水、无污渍。
6.2.3.5 应有有效的防虫、防蛇、防鼠等措施。
6.2.3.6 应提供或推荐多种特色餐饮产品。
6.2.3.7 接待人员应热情好客,穿着整齐清洁,礼仪礼节得当。
6.2.3.8 接待人员应熟悉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用普通话提供服务。
6.2.3.9 接待人员应掌握并熟练应用相应的服务技能。
6.2.3.10 接待人员应满足游客合理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6.2.3.11 接待人员应保护游客隐私,尊重游客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6.2.3.12 夜间应有值班人员或值班电话。
6.2.4 特色和其他
6.2.4.1 宜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员工培训。
6.2.4.2 宜建立水电气管理制度,有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6.2.4.3 宜提供线上预订、支付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宣传、营销。
6.2.4.4 宜购买公众责任险以及相关保险。
6.2.4.5 应为所在乡村(社区)人员提供就业或发展机会。
6.3 五星级
6.3.1 环境和建筑
6.3.1.1 周边环境应整洁干净、环境优美,宜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
6.3.1.2 周边宜有医院或医疗点。
6.3.1.3 宜设有民宿导向系统,标志牌位置合理、易于识别。
6.3.1.4 周边宜有停车场,方便出入。
6.3.1.5 周边宜有较多地方特色餐饮。
6.3.1.6 周边宜有地方非遗、风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活动体验点。
6.3.1.7 建筑外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宜就地取材,突出当地特色。
6.3.2 设施和设备
6.3.2.1 客房、餐厅、公共活动等区域应布局合理。
6.3.2.2 客房应配备必要的家具,品质优良,摆放合理、方便使用、舒适美观。
6.3.2.3 客房应有品质优良的床垫和床上棉织品(被套、被芯、床单、枕芯、枕套及床衬垫等)及毛巾。
6.3.2.4 客房应有水壶、茶具和饮用水,品质优良。
6.3.2.5 客房应有充足的照明,有窗帘,遮光和隔音效果较好。
6.3.2.6 客房应有方便舒适的独立卫生间,24小时供应冷、热水,客用品品质优良。照明和通风应效果良好,排水通畅,有防滑防溅措施。盥洗、洗浴、厕位布局合理。
6.3.2.7 餐厅宜氛围浓郁、方便舒适,满足游客需求。
6.3.2.8 各区域应有满足游客需求、方便使用的开关和电源插座。
6.3.2.9 应有专门的布草存放场所,位置合理,整洁卫生。
6.3.2.10 宜提供方便游客使用的消毒设施。
6.3.2.11 厨房应有消毒设施,有效使用。
6.3.2.12 厨房应有与接待规模相匹配的冷冻、冷藏设施,生、熟食品及半成食品分柜置放。
6.3.2.13 应有清洗、消毒场所,位置合理,整洁卫生,方便使用。
6.3.2.14 应有布局合理、整洁卫生、方便使用的公共卫生间。
6.3.2.15 应有适应所在地区气候的采暖、制冷设施,效果较好,各区域通风良好,宜采用节能降噪产品。
6.3.2.16 应有主题突出、氛围浓郁、与接待规模相匹配的公共活动区域,配置必要的休闲设施。
6.3.2.17 室内外装修应材质优良,宜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有主题。
6.3.2.18 宜提供方便有效的音响、充电、调控等智能化设施。
6.3.3 服务和接待
6.3.3.1 各区域应整洁、卫生,相关设施应安全有效。
6.3.3.2 客房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应做到每客必换,并能应游客要求提供相应服务。
6.3.3.3 拖鞋、杯具等公用物品应一客一消毒。
6.3.3.4 卫生间应每天清理不少于一次,无异味、无积水、无污渍。
6.3.3.5 应有有效的防虫、防蛇、防鼠等措施。
6.3.3.6 应提供或推荐多种特色餐饮产品。
6.3.3.7 接待人员应热情好客,穿着整齐清洁,礼仪礼节得当。
6.3.3.8 接待人员应熟悉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用普通话提供服务。
6.3.3.9 接待人员应掌握并熟练应用相应的服务技能。
6.3.3.10 接待人员应满足游客合理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6.3.3.11 接待人员应保护游客隐私,尊重游客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6.3.3.12 夜间应有值班人员或值班电话。
6.3.3.13 宜提供接送服务,方便游客抵达和离开。
6.3.4 特色和其他
6.3.4.1 民宿主人宜有亲和力,游客评价高。
6.3.4.2 应提供不同类型的特色客房。
6.3.4.3 宜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效果良好。
6.3.4.4 宜建立食品留样制度。
6.3.4.5 宜建立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烟道清洗、水箱清洗等管理制度,定期维护保养、有效运行。
6.3.4.6 宜建立健全水电气管理制度,有台账记录。
6.3.4.7 宜提供线上预订、支付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宣传、营销,效果良好。
6.3.4.8 宜购买公众责任险以及相关保险,方便理赔。
6.3.4.9 应有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6.3.4.10 应为所在乡村(社区)人员提供就业或发展机会,参与地方或社区公益事业活动。
6.3.4.11 宜参与地方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和推广活动,定期为游客组织相关活动,有引导游客体验地方文化活动的措施。
6.3.4.12 宜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与当地居民或村民有良好互动。
三、民宿的基本特性
好的民宿能够很好地将天然的山水、传统的街区、独特的民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符合人们心中对“乡愁”的渴望。具体来说,民宿具有图1-5所示的几个特性。
图1-5 民宿的基本特性
1.个性特征张扬
从起源和本质上讲,民宿就是民居,就是老百姓的住宅。百姓分布各地,接受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不同传统、不同家教的熏陶,在选择和建设自己的住宅时,无不受到这些熏陶的影响,显得各具特色。
此外,由于是民居,是老百姓自己的房子,较少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所以,在选址、朝向、设计、用料、内饰、规模、体量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主人的意愿。
2.文化特征明显
民宿是一种建筑,建筑是一种文化,是文化的物化表现形式之一。因此,民宿虽然个性化特征明显,但脱离不了当地文化的影响,在外观、建筑风格、内部设施等方面都能体现本土文化特色。
3.平民特征突出
由于民宿是由老百姓的房子演变而来的,它的过去就是民居、民房。在没有“民宿”一说之前,即便是接待客人,也是属于“留宿”“搭铺”性质,是行善事、做好事,没有多少商业性质的成分。正因为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也不会刻意“打扮”,而是“我怎么住客人也怎么住”,以素颜待人,以本来面目待客。由这种民居脱胎而成的民宿,尽管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的本质是变不了的,它的平民化特征是变不了的。
4.“乡愁”味儿浓厚
由于民宿历史痕迹明显,乡土气息浓厚,贴近甚至融入百姓生活,因此,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勾起人们的儿时回忆,是典型的“乡愁”型旅游产品。这是民宿的典型特征,也是民宿的吸引力、生命力所在。
5.观赏性、体验性和研究价值并重
一幢民宿,往往是一段历史的截图,一种文化的化石,一种风俗的遗存。同时,住民宿可以让人体验当地百姓的生活,领略当地的民风民俗,品味地道的当地美食,其体验性不同于住宾馆酒店。此外,有的民宿由于其历史性、文化性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四、民宿的经营模式
近年来,民宿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当前国内民宿经营比较常见的方式主要包括图1-6所示的三种模式。
图1-6 民宿的经营模式
1.线上平台模式
目前,国内有一些民宿平台,主要为民宿主人与民宿客人提供线上信息交换服务,以互联网为依托整合线下各类民宿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多样的住宿选择。上述平台通常不参与民宿的经营管理,一般只负责对线上发布的民宿的基本信息和资质条件等要素做必要审核,而由民宿主人在线下向民宿客人提供入住服务。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中,全球民宿业知名企业Airbnb及本土平台小猪、途家等通常可归入此种模式。
在该模式下,民宿平台往往能够汇聚大量的民宿房源和消费客户,从客户体验上能够提供多种类的产品需求,同时在平台上可以形成信息量巨大的云数据。但民宿平台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平台上民宿服务的质量难以把控,服务水准参差不齐等。
目前,为了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一些企业正在尝试打造出更为精准定位的民宿平台,如Airbnb推出了Airbnb Plus,力图提升品质;又如,雅高收购的Onefinestay在市场上有“高端版Airbnb”之称。
此外,许多民宿平台已不满足于仅仅提供平台服务,希望进一步参与民宿的经营管理,以此满足民宿市场专业化的需求、提升平台上民宿服务的质量。
2.委托经营模式
除上述线上民宿平台外,也有一些民宿管理公司可以为民宿业主提供民宿的集中经营管理服务。在该种模式下,民宿管理公司一般会与民宿业主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约定经营投入、收益分配等商业条件,在此基础上由民宿管理公司受托将房屋作为民宿进行集中经营,并以统一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民宿服务。目前国内已经有多个品牌进入民宿托管服务的市场,包括途家、路客、有家、城宿等。
该种模式将民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不仅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业主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也有利于提升民宿经营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升了民宿经营的效益。但另一方面,民宿管理公司可能会面临来自委托方(即民宿业主)的制约,在资金投入、硬件标准、管理权限等方面是否满足达到管理公司或品牌的要求或许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民宿管理公司和民宿业主需要妥善处理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收购/承租经营模式
除上述两种比较常见的模式之外,还有部分民宿运营商会直接收购或承租房屋,而后再将该类房屋进行装修并作为民宿经营。在此种模式下,运营商与民宿(原)所有权人之间并非委托管理的关系,而是由运营商将民宿所有权或使用权“买断”,民宿(原)所有权人仅收取购房款或租金,民宿的经营风险和收益则由运营商自行承担。
在此种模式下,运营商拥有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也有利于统一的规划和成本控制。但其不确定性也十分明显,首先运营商需要付出资金收购或承租民宿物业,同时运营商需要承当所有的经营风险,因此该种模式对于运营商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民宿的发展趋势
不同于发展初期的散乱,国内民宿行业发展正呈现出品质升级、连锁经营、个性彰显三大趋势。
1.品质升级,民宿行业迅猛发展
有些民宿虽在农村,可无线网络、吹风机、茶点零食应有尽有,用品更换、隐私保护等服务都很专业。更有不少民宿开始愿意花钱让店长、员工参加培训,使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升。民宿和酒店看似都是接待游客,但在员工素质要求上却有很大的区别。酒店分工细致,民宿工作则更综合。前台、保洁、客服等工作,民宿员工都需要掌握一点,综合性要求更高。
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升级、共享经济的盛行,高端民宿迅猛发展。
比如,在浙江省德清县,经过10年的发展,特色民宿已有150余家。其中以“洋家乐”为代表的高端民宿2017年接待游客49.8万人次,同比增长34.7%,实现直接营业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像裸心谷一张床一年产生的税收就能达到10万元。
2.连锁经营,资源利用1+1>2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明确,单幢建筑客房数量应不超过14间,给民宿发展定下了“小而美”的基调。规模小不利于资金、人才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民宿在向着连锁化的方向发展。
与传统的连锁酒店简单的“复制+粘贴”不同,民宿的连锁应该突出资源的互补,实现1+1>2的效果。
比如,云南大理的3家民宿—既见·南国、既见·欢喜、既见·苍海,初步形成了“既见”品牌,分别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背包客,旅行家庭和有中长期休闲度假需要的游客。
另外,在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环境下,连锁化的民宿可以让用户选择更安心、住得更放心。
3.个性彰显,结合地方文化特色
重视地方文化特色正成为当前游客们深度游的重要需求之一。“不求最贵,也不求最便宜,只要有特色,只求我喜欢”“不住酒店,主要是想通过民宿这个平台,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旅客选择民宿入住的原因。对于旅客来说,在预订民宿时,他们会更看重建筑风格与装饰特色,是否能够体验到最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带来更多惊喜。
比如,在云南丽江市大研古镇城南旧事客栈,院子里石子和瓦片铺地,木质结构的房子古色古香,呈现了丽江民居的风貌。只要入住客栈,就可以免费喝老板自制的桂花茶。除了茶叶,放在客栈公共空间茶几上的零食,游客也可以自行取用。由于熟悉纳西文化,老板经常给游客讲关于丽江的故事,还带游客去听纳西古乐、体验东巴纸的制作……
“民宿+”正为这个行业发展带来更多个性化的可能。随着民宿行业的迅速发展,民宿+农业、民宿+户外运动等多行业融合的“民宿+”经济正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