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也没关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愤怒会上瘾,损害的是自己

偏执愤怒的结局是悲剧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记》(Moby-Dick)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在充满愤怒的人生中遭遇毁灭的人的形象。亚哈船长的一条腿被巨大的白色抹香鲸(莫比·迪克)咬断后,他为了报仇,很执着地追捕莫比·迪克。

“我可以从那家伙身上感受到一股邪恶的力量,还有它那蠢蠢欲动又不可思议的恶意!我最恨的就是那种不可思议的东西!不管大白鲸是走狗还是主犯,我都要把那家伙当成对象来发泄我的恨!别跟我说什么亵渎神灵的话,若是敢侮辱我,我连太阳也敢对抗。如果太阳敢出现,我也会把我所承受的一并奉还。”

有一天,莫比·迪克出现了。虽然它的背上插满鱼叉,却还是很难被征服,它好像是在嘲弄被欲望和怒气冲昏头的人类。亚哈和莫比·迪克的战斗持续了三天。在前两天的战斗中,亚哈的好几艘小船被损毁,也死了不少船员,但是他的执着丝毫没有改变。

“毁了一切却不投降的大白鲸,我会朝你冲去!我到死都会与你战斗的!就算在地狱,我也要把你插死!为了我的怨恨,我的最后一口气一定要朝你吐出!你肯定早已知道,你自己的死期已经到了!求饶吧鲸鱼!就算我被你困住,我也会继续追击你,把你四分五裂,直到你做了我的枪下之鬼为止!”

到了第三天,亚哈搭上最后一艘小船,想用鱼叉灭了莫比·迪克。但是鱼叉的绳结缠住了他的身体,他跟鲸鱼一起被卷入大海中。偏执狂般的愤怒与报仇心理,最后使他迎来了悲剧性的结局。


排解情绪≠发泄怒气

不少人以为,如果把愤怒发泄出来,我们的心情就会豁然开朗。虽然会有点不自在的感觉,但因为心里没有堆积的情绪,所以我们会自我安慰,认为这样对心灵健康是有好处的。释放心中的不满,排解自我情绪,这个过程被称为“净化”。“净化”一词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Poetics)中。当我们看悲剧时,会被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诱发出激动的情感,有时甚至会流泪。在此过程中,负面情绪会得到释放,好像心里纠结的事情都解开了一样,这就是“净化”。“净化”的意思就是去除体内不好的东西,也算是一种排泄。

弗洛伊德继承并发展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压抑的愤怒不断累积,就会出现歇斯底里的症状。情绪无法适当地表达出来而不断堆积,就不得不另寻出口发泄出来,这正是愤怒调节障碍患者会出现的症状。弗洛伊德主张:压抑且累积愤怒,就像人们把刀尖对准自己,导致自我厌恶和抑郁症的产生。所谓的治疗是尽可能让病患发泄负面的情绪,然后让病患重现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培养自我功能,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负面情绪。

“如果愤怒之类的负面情绪被释放,减少压力,症状就会好转,并且攻击性行为也会减少”,这样的主张看起来好像很合理,可是研究结果却恰恰相反。当我们紧抓着“愤怒”的情绪不放,并发泄在侮辱我们的人身上,愤怒不但不会消除,反而会因为过度愤怒而使我们失去理智,酝酿出更强烈的不满。当我们生气时,大脑会分泌压力荷尔蒙,而分泌的荷尔蒙会再次刺激大脑,出现恶性循环。所以越是生气,怒火越是上升,愤怒越是不断扩大。发泄不仅无法消除怒火,反而是在怒火上浇油。

排解情绪和发泄愤怒这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弗洛伊德所说的“表达出情绪来排解情绪”,并不是要我们发脾气。虽然情绪需要一个出口发泄,但是越发泄愤怒,愤怒越会啃噬自己的心灵,发泄愤怒不会转变成情感净化作用。


愤怒上瘾

伴随愤怒出现的生理状况与伴随恐惧出现的心理状况很相似。当人感到愤怒时,位于大脑深层的下视丘下视丘:Hypothalamus,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的神经中枢。的神经元会苏醒;它们会向肾部的肾上腺传递信号,使肾脏释放出压力荷尔蒙“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皮质醇:Cortisol,又译作可体松,属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糖皮质激素,在应付压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又被称为“压力荷尔蒙”。

肾上腺素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远离危险进化而来的物质,与“战斗或逃跑反应”相关联。当面临危机时,它能帮助我们迅速处理,让我们马上决定是正面应对还是逃跑,并且往往伴随瞳孔放大、心跳加快、毛发竖起来等反应,因此肾上腺素又被称为“危机管理物质”。

生气时释放的肾上腺素会让整个身体处于紧张状态,从大脑和肌肉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变得很敏感,好像稍微碰到就会马上爆发一样。如果肾上腺素分泌过度,对健康非常不利,因为它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跳加速、血压攀升;万一肾上腺素数值一直降不下来,就有可能罹患高血压或心脏病等严重的疾病。

通常很能忍的人只有在觉得非常冤枉、不公正的时候才会生气,但在这种情况下,血压也不会突然爆升;可是经常生气的人每次爆怒后血压都会突然攀升。比起压抑怒气,血压更容易在爆怒时快速上升,而且此后一段时间,血压也不会下降。因此可以说,经常生气的人就像每天在服用少量的毒药。


惯性愤怒小心致命!

大脑喜欢熟悉的东西,它不会自动选择有益的行为,而是反复选择熟悉的行为。身体会记住经常做的动作,这就是习惯。这时的记忆是程序性记忆,而不是像回忆或知识一样的陈述性记忆。比如,如果你在小时候学会了骑脚踏车或弹钢琴,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这和开车时尽管不完全集中精力盯着前方,也能不偏离车道是一样的。习惯也是程序性记忆的一种,一般不会轻易被改变。

为什么我们需要习惯呢?同样也是为了生存。如何存活下来是远古人类的基本目标,因此在躲避危险、寻找食物方面,会不断进化出最有效的生存机制。如此一来,至少可以培养出维持生命的习惯动作。大脑不会轻易改变几十万年进化而来的生存机制,这是因为新的行为虽然能带来好处,但也有可能给生命带来危险。就算远古时期的危险因素已经消失,人类不再只为生存问题所苦,但是我们的大脑却没有改变。

原始人大脑的运作机制依然存留在现代人的大脑中,因此,即使现代社会中食物随处可见,也无法抑制我们对食物的过度渴望;过多的热量让脂肪堆积在身体内,从而导致肥胖。比起新事物,大脑更喜欢习惯的事物,这样的方式会让人习惯储存在大脑里的既定模式。经常生气也是一种习惯。

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Friedman)和罗森曼(Rosenman)将人的性格类型分为A型和B型,并进行了罹患心脏病风险的比较。这不是以血型进行划分,而是依照个性来区别:A型的人个性很急、好胜心强、具有攻击性,而B型的人行事温和、能忍耐、容易信赖他人。调查结果显示,A型的人比B型的人罹患心脏病的风险高出3倍。在影响A型人性格的各种因素中,与罹患心脏病紧密相关的是愤怒与仇恨,也就是说,怀有很多仇恨又习惯发怒的人很容易罹患心脏病。

我们生气时,交感神经会很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如果经常生气的话,就很难让交感神经冷静下来。这使得交感神经平常也会维持紧张状态,即使是小小的刺激也很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身体的立场来看,因为总是反复遇到危机,所以身体会尽力快点准备好应对措施。和愤怒一样,激动的情绪也是一种压力,就和抗压性很弱的人一面对压力就容易崩溃一样,经常生气的人也比较容易感到愤怒。

有一项研究以225名医学院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针对敌意的个性测验,并在25年后检查他们的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比起不容易愤怒的人,容易愤怒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要高出5倍。也就是说,和吸烟的人一样,易怒的人有罹患心脏病的高风险。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在对1000名成人进行调查后,发现动不动就生气的人在55岁前罹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3倍,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一般人的5倍。让这些性格暴躁的人学会控制愤怒的方法后,他们的心脏状态则有所好转。

生气时分泌的代表性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其坏处也广为人知。我们的身体里每天会产生数千个癌细胞,可我们却能保持健康,这有赖于我们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会寻找癌细胞,破坏它们,并阻止癌细胞攻击;皮质醇则有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机能。也就是说经常生气的人的免疫力会变弱,罹患癌症的风险会升高。

如此一来,越是生气越是吃亏。守护健康的最佳方法是抑制愤怒,控制怒气。

不被他人操纵情绪使用说明

愤怒的流泻就如同水一般,由高处往低处流,我们习惯将自己的愤怒宣泄在关爱我们或是地位相对低下的人身上。你是否也对那个爱你的人无端发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