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结构与规模的博弈](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23/34847423/b_34847423.jpg)
上篇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及其调控 【研究论文】
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1]
莫龙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通过量化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科学地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采用作者建构的AECI指数法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最新数据,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一直显著超前于经济发展,反映超前强度的AECI指数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强度长期居世界各国较高水平,而在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发展程度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中则是最高的之一。这种不协调性在中国许多地区(包括半数以上的西部地区)甚至更为突出。文章还定量分析了通过调整生育政策缓解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AECI指数法的提出,实现了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可量化”和“可比较”,是人口学方法论的一个创新。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经济发展 协调性 经济压力
科学地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对于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之一。国内外大量的研究都佐证了类似的判断:“人口老龄化将对21世纪中国的崛起构成巨大挑战”(OECD,2005);“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将决定它能否变成一个繁荣和稳定的发达国家”(Jackson and Howe,2004)。科学地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则是妥善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人口发展战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战略。确立和实施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正在于如何科学地评估中国已经和将要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并将其与人口规模压力进行比较,进而在解决“人口太多”和“人口太老”这对关键而两难的问题中寻找平衡点。近年来围绕“中国是否‘未富先老’”进行的激烈辩论(《人口研究》编辑部,2006;2007),彰显了科学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压力的重要性。
通过定量地测度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从而科学地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是本文的创新尝试。在本研究中,我们不打算按照传统的方法通过研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直接测度和评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实际上,即使在老龄化出现较早和对老龄化研究更为深入的发达国家,由于老龄化经济社会影响的复杂性,这类研究也颇为困难、进展有限并且存在争议(Henripin et Loriaux,1995)。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宏观而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两者之间的不协调性。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进程越是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形成的经济社会压力就越大。因此,通过测度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本文只讨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鉴于经济发展在整个人类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是全面认识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压力的基础和关键。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对这一关系进行定量评估则一直是人口学的难题。本文建立的方法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近期发布的更可比、更可靠和时间跨度更大的各国人口与经济数据,使定量地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从而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成为可能。
本文的研究框架是,首先建构一个定量测度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新方法,然后利用该方法和相应的指标,以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最新人口与经济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这项研究将回答如下重要问题:中国真的已经“未富先老”了吗?程度如何?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否仍将超前于经济发展?趋势和程度如何?即将出现的高速人口老龄化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如何?差异有多大?这些差异对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有何影响?不同生育政策选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