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并稳定在较高水平,已经彻底告别粮食短缺时代,但是农业高投入和高污染的生产特点以及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近年来,中国农业生产成本连续增加并已经全面超越美国,2015年中国的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亩均总成本分别比美国高出 20.82%、56.05%和210.42%。[1] 然而,中国的人均耕地、水资源等农业资源禀赋却相对匮乏,而且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传统的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农业发展方式不可维系。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农业的快速增长始终伴随着污染物的高排放。[2] 据报道,中国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已居全球第一,农药使用比发达国家高出15%,化肥使用比发达国家高出20%。[3] 由于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过量和不当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中国工业源和农业源的化学需氧排放量分别为293.5万吨和1068.6万吨;工业源和农业源的氨氮排放量分别为21.7万吨和72.6万吨。[4] 可见,农业已经超过工业成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重要排放源。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粮食产能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等发展目标。可见,中国农业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都将面临节能减排和持续增长的多重压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人口的增长,水土资源短缺、农药化肥超量使用、资源过度消耗、农业面源污染、气候变化等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在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品质安全,提升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