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贵州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宏观背景

观察贵州政务公开的发展、成效及其前景,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7)》中,贵州省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名列第一,此后多次评估中,贵州省均名列前茅,2020年被国办信息公开办评为政务公开先进单位。这打破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决定政府透明度的假设,可以称之为政务公开的“贵州现象”。其背后是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顺应时代变化,主动服务社会需求,紧扣发展战略目标,促进政务公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互动,有力助推政府自身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环境。可以说,贵州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充分体现了对时代精神的领会,凸显了对时代要求的顺应,彰显了与时代脉动的契合。

(一)新时代迎来新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务公开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务公开新的历史定位,政务公开进一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制度保障。政务公开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是中国政务公开继《条例》颁布以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不断对政务公开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2019年,新修订的《条例》正式施行,着眼于回应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既提升了公开数量,又优化了公开质量,标志着中国的公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新时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已不再是简单地对外公开信息,而是以公开为基石、以公开为抓手,一方面助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另一方面以公开稳预期、强监督、促落实、优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安全感。聚焦新时代政务公开部署要求,贵州各级行政机关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以政务公开制度机制和平台基础建设为抓手,以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为路径,切实将政务公开融入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实现政府工作更加阳光透明。

(二)公众诉求前所未有

在新时代,法治供需的新问题、新矛盾需要给予足够重视。一方面供给不足且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则是需求旺盛且需要内容不断升级。可以说,公众诉求的不断升级、提升是贵州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背景与考虑因素。

在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贵州各级行政机关意识到,一方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期待、需求空前高涨。政务公开不仅仅是贯彻《条例》和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主要矛盾化解的关键抓手。

以公开满足知情关切需要。满足人民的知情需要和知情权利,回应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起点。发展至今,如何克服误解误读,如何通过公开消除谣言传播,良法美意让人民群众看得到、听得懂、用得上,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功能定位。相应地,政策解读、回应关切等已成为政务公开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公开畅通表达参与渠道。时至今日,政务公开已不再是单向的、静态的信息发布。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畅通问政渠道,在行政立法、重大决策、民生保障等领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公开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进来,搭建政民互动平台,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公众积极表达需求、参与决策、实施监督,进而提升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与质量,促进公众参与的有序和有效,成为新时代政务公开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以公开促进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新时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包含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程公开,要求在决策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引入公众参与,广泛听取民意,充分汇聚民智。以决策公开为例,已不仅仅是决策结果的公开,还延伸到议程确定、方案选择、执行效果等全流程,走向“开放式决策”,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增强其科学性;也有利于普通公众在事前知情,事中参与决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事后监督决策实施执行。

以公开改善营商环境。政务公开作为政府基础性工作之一,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营商环境至关重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运用公开手段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更好发挥助推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同时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做好政府与市场、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工作,清晰传递政策意图、准确释放政策信号,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助力打造便利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以公开监督公权力行使。从20世纪80年代起,村务公开就定位于“接受村民和本村经济组织的监督”。随着公众对公权力运行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务公开的要求随之增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以专门板块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其中以用权公开作为重要支撑,这为以公开强监督、保障公众监督权实施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贵州省旗帜鲜明地提出:“凡是需要社会监督的,一律予以公开。”以公开倒逼政府活动规范、履职到位,成为贵州各级政府的共识。通过阳光政府建设,特别是办事指南、执法结果等管理和服务信息公开,有利于强化权力运行的公众监督,构建起防止公权力滥用、克服乱作为与不作为的制度保障。

(三)地方特色与本地需求

近年来,贵州省先后获批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新的时代背景和国家定位,既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也对当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贵州政务公开的推进,既注重全力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又注重凸显本地特色需求高效推进。比如,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如何满足深度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对政府信息需求,发挥政务公开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成为贵州政务公开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每年印发的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结合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连续9年出台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形成年初印发要点明确任务分解职责、年中逐项推进落实、年底开展督查评估的工作格局和落实闭环;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实施方案》《贵州省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指导意见》《贵州省政府部门办事公开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依申请公开办理、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等制度规范,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政策支撑体系。

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政务公开有新期盼。政务公开是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一头连着行政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与全国其他省(区、市)一样,近年来,随着贵州交通、通信、水利、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部分群众的公民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治理意识等在逐步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更加强烈。比如,2019年1月,有网民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发布虚假信息,称贵州省各地酒席泛滥,严重扰乱百姓生活秩序,众多百姓上书政府,省政府专门为此下发“紧急通知”,表示将对乱办酒席者取消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就受到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由于回应及时,处置得当,该谣言未进一步扩散,未引发重大政务舆情,但从中反映出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愿望越发强烈,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置,极易给社会稳定等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损害政府公信力。

信息技术发展对政务公开带来新挑战。当前,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日渐普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信息的发布传播提供了更快速便捷的技术支撑,大大加速了政务公开的信息化进程。与此同时,自媒体、新媒体快速迭代,线上与线下相互影响,虚拟与现实相互交织,各类社会风险日渐向网络空间传导,同样身处这个舆论场中的贵州,政务公开工作也迎来了新挑战。贵州省通信管理局2020年5月发布的《2019年贵州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贵州网民规模达2178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86.2万户,网民整体规模多年持续增长,互联网已成为群众学习、工作及生活的新空间。贵州是全国重大自然灾害多发省份之一,也是全国舆情多发省,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的重大舆情基本每年都会发生,相关信息通过“朋友圈”等新媒体形成“裂变式”传播,给后续引导处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挑战,急需更加权威有效的政务公开。

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政务公开新使命。近年来,贵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受企业和群众欢迎。与此同时,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各种风险挑战还很多,要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市场潜力、顶住下行压力。作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助推器”,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社会各界对政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也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在简政放权方面,要求对权责清单进行及时调整公开,促进行政机关严格照单行使权力、履行责任,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在放管结合方面,要求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信息公开,提高监管透明度,减少监管中的重复、烦苛,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在政务服务方面,要求全面公开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事结果等信息,推进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提升服务效率和办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