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如何發揮香港的文化力量?
對文化和歷史的認同十分重要。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不斷去蕪存菁、不斷優化。因此,社會的進步與否,往往是「用文明尺度來檢驗自己,要用自信、開闊、包容」的態度面對。哪一個時間的文化氣氛濃厚,社會的空氣就新鮮、有陽光,並能保持濕度。因此,文化有如耕種一樣,需要維持土壤在最好的狀態。從事文化工作,即人類的靈魂工程,需要政府重視、議會或議員支持、市民響應。三者互為因果、缺一不可。香港回歸祖國後,要構建和諧社會,絕不能企圖一蹴而就。香港經過英國百多年的殖民統治,經歷了百多年的奴化教育;香港與內地一河之隔,但所處的社會制度不同,生活方式和水平不同,故而產生了文化差異,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不大,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不深。面對這些現象,特區政府如何看待?從事文化工作的靈魂工程師怎樣處理?政府在公共政策的施行,市民面對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選擇,都影響着香港社會的氣氛,影響着對特區政府施政的支持。但,現今的香港,政治與經濟、權利與義務都失去了平衡。怎麼辦?筆者嘗試從澳門、台北、上海三個地區的文化藝術狀況、氣氛等經驗,來看看香港的文化力量應如何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