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回眸,师范学校

人到了一定岁数,总免不了有一些回忆。不管你愿不愿意,不定在哪个时间段,青葱岁月里的过往就盈满了脑海,整个人会沉浸在这无边遐思之中,不可自拔。

近日闲来无事,翻看20世纪在吴忠师范学校求学时期的一些老照片,认真地看着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仿佛时光倒流,往事如梭,历历在目。

我是在1978年3月,走进吴忠师范学校大门。学校大门的门垛挂着一块木质牌匾,上面用楷书文字写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师范学校”,我们简称它为“吴忠师范”。那一年我十八岁,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学校大门口的南侧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稻田南边是秦渠,西南东北走向,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走进校门口,一个铺展于校园东西的长方形操场展现眼前,操场很大,除了几个单杠和双杠,两幅篮球架,其他什么也没有。操场后面一排排粗壮冲天的杨树矗立在灰瓦白墙的房屋前面,中间一字形房屋是教师办公室,两边平行几行的是学生教室,教室的外侧东西走向的房子是学生宿舍,每间宿舍都很大,住十五六个学生。图书室在办公室后边,四周树木环绕,很幽静。图书室后中央部位,建一个偌大的会议厅,厅上主席台就是我们平时排队打饭的窗口。这会议厅在校园里显得鹤立鸡群。校园内,特别是宿舍前长着一些密密麻麻的苹果树,枝丫舒展,遮盖住宿舍的门口。夏至过后,硕果累累,但不等熟透,我们已进入暑假。再到学校,枝头只有片片绿叶,不见了果实。苹果树是学生午间遮凉、谈笑的好去处。会议厅北面,一溜的砖瓦房,它们是教师的住房,看上去低矮、破旧。整个校园显得局促,布局规整。

正常情况下,各个学校都是九月开学,而我们这批学生却晚了一个学期,原因是1977年招生制度改革,我们参加了全国统一考试、体检、录取耽搁了,我们都推迟到1978年春进校。当时,各地急需一些专业教师,所以就把全地区参加考试而成绩上线的学生,择优招到了师范学校。吴忠师范属两年制学校,每一届八个班,分语文班、数学班、理化班、小教班。记得进师范学校的第一天,我们一个个还要过面试关,主考教师先要对学生的五官仔细看一遍,然后是左右前后地走几步,过了这一关,主考教师给一篇指定的文章,让朗读,测测普通话水平。这些都没什么问题,然后再通知去办入校的各种手续。

吴忠师范学校在当时是吴忠地区最高学府,学习氛围浓厚,校园里到处都有手捧书本读书、背诵的学生。树荫下,幽径旁,图书室,教室里,整个校园都充满了书香气息。学生们积极乐观的表现,像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美化了校园,使本来曲径幽深的校园,显得生机勃勃。

我们学习的主业课程庞杂、综合,每个同学都有厚厚的几摞书本,还要学习音乐、美术、体育。那时一个星期就休息一天,其余六天我们都在忙忙碌碌中,紧张而有序地学习着。课堂上我们专注听老师讲解,课后便是没完没了地做作业,背课文,还要迎接一周小考,一月大考,期末总考。

说来还有可笑的,我们的宿舍里,晚上经常有同学睡梦中还在嘟嘟囔囔地背课文。因为表达不清,也闹出不少笑话。好在我们的老师都很宽容,批评很少,多是用鼓励的言辞,提升我们学习的信心。所以我感觉那段学习时光很幸福和快乐。春夏时节,在杨树或者苹果树下捧着书本的学生大多都是我们四班的学生,勤奋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学习期间,我们参加过庆祝自治区成立30周年游行活动,身着节日服装的学生载歌载舞于大街小巷,照片放大在正街的橱窗中。参与年度体育比赛,每次都获得优良的名次。会议厅曾是我们高歌、舞蹈的场所,还为拿到全校汇演奖励而欢欣鼓舞。课堂上除了认真聆听,积极发言,完成作业外,我们踊跃加入演讲、节日晚会,掌声与欢声不绝于耳。每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到农场、农村插秧、割麦,农田基本建设,活动结束还要写出实地感受,这可能是开门办学的延续。

学校生活中,偶尔也会小声地哼唱当时流行的歌曲,李谷一的《绒花》,“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还有校园流行歌曲,我至今还会唱《校园的早晨》,“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在身旁这棵小树……”这首校园歌曲,那么贴近我们的情感,激励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年轻的心。

那是我多么快乐的岁月啊,青春四射,激情澎湃,豪情万丈!

1979年7月,为了给下一届学生腾开教室,我们提前离校,安排到所在地学校实习,弥补推迟的那一学期。当时各县教育局派人前来迎接,我们这届改革招生制度后的第一批学生受欢迎程度是空前的。记得是在接人的盛情和离开学校的留恋中,相互拥抱,眼含泪水,惜惜而别。

毕业后的第33年个年头,即2002年金秋,我们班在原班长的组织下,举行了一次同学聚会,大家的相貌都有了很大变化,毕竟岁月不饶人。但大家聚在一起谈起当年在校学习的情景,还是口若悬河。我们的校长、班主任,语文老师等都到场,大家说着、笑着,动情之处,不免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当我们一行来到母校(现在的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拜访,眼前的变化令人欣喜。一栋栋整齐的大楼拔地而起,全没了当初的模样,一切都变了。再看曾经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操场,已淹没在一群更高大的楼房之中,由于高楼的衬托对比,此刻显得好像没有当初那样大,那么宽广。校园内树木郁郁葱葱,其间建有亭台楼阁,曲径幽廊,还有一处百花池,各式花朵亭亭玉立,点缀在校园中间。

我不知道学校有没有过去的影像资料,如果有,可以让年轻的学子们看看,看看这块灵气十足的校园,培养了多少代,一批批人民的园丁,曾有着多么荣光的历史。

回眸,师范学校,我在这儿学习生活过。那些过往的岁月,成了我人生最美丽的记忆。

感谢母校,吴忠师范——铭记于心,不可忘却。

2017年5月22日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