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自学学习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自学是发展智力的必由之路,自学能力是人才成长的必要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着不会看书阅读,自学能力薄弱,影响着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主动涉猎,自行解决问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转变观念

任何一项教育行为都取决于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当教育思想和观念没有实现真正转变时,教师的行为还是沿袭旧的方式和作法。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直观把握。

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不足,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上“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由反感发展到厌学,知行脱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因此,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明确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充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善于确定学习目标

一个会学习的人,往往是善于确定学习目标的人。学习目标对人们的学习活动具有激励、导向调控的作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励人们努力学习。

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学生才会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准确了解学习效果与不足,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使自己的学习按照规定的目标前进。

因此,政治教师要动员学生确定学科学期目标,引导学生大目标结合小计划,周打算结合日进程,让学生明确每一节课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技能,重点难点在哪里。

同时,政治教师要挖掘思想政治课内涵,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各种类型的学生能按照自己确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不断追求。

掌握自学方法

学生自学的目的不仅是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而且要培养自学能力。自学的两个重要环节是读书和思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核心。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那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1)预习阅读来依标自学

预习阅读是指在老师上课前,自己先阅读新课内容。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一堂课要学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来上课。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政治自学能力的主渠道。课中阅读则是教师随着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相关段落。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老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留出学生自学时间,设计好学生自学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上课时要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并指导自学的方法。

(2)“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质疑。

比如,在高一讲《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时,提出“既然是按劳分配,为何在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付出等量等质的劳动,其报酬却不尽相同,这是否违背按劳分配原则?为什么?”

在讲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时,则提出“既然上册教材中讲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无关,那么,为何在这里又说提高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也会水涨船高。这和教材上册中的提法是否矛盾?为什么?”通过上述设疑,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带着问题重新阅读思考教材。

又如,“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等几个概念的表述极为接近,学生在掌握时容易混淆。但如果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数学中的“韦恩图”,就可以形象地、清晰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从属、兼容关系,学生对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联系与区别就能正确地把握。

因此,课堂教学中自学不可以没有,但也不能过度,更不能无指导,无提示,无具体要求,由学生一看到底。

①复习阅读。是在教师授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教师帮助学生从教材的知识结构着手,强调概念、原理、课题及课节之间的横向联系,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阅读,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比如,复习高一第二课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时,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我要求学生以“生产力状况所有制分配制”为线索,透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层次关系。

在复习高二思想政治《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一课时,引导学生把该课的内容提炼成“两点一法和区别”。“两点”是指两个基本观点,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法和区别”是指一个根本方法,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个区别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这样概括的内容不但简单,而且便于记忆。

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课文的第一节总的讲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以及物质的概念,第二节着重讲述什么是意识以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三节着重讲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方法论上的要求,即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第四节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根本对立,而划分的依据就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这样,揭示出各节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把握课本知识的框架,逐步学会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②课外阅读。通常是在参加课外实践的活动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阅读课外参考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每年、每一时期都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再加上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大大增强和认识易走极端,思想上存在着诸多的困惑。

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消除学生思想困惑,比如:先后组织了学生感兴趣的“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如何看待腐败现象”和“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等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学生为了在讨论中展示自己,在课外积极进行准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时政专题讲评,引导学生用重点、难点和疑点知识去分析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认识中的热点问题,撰写政治小论文。

同时,还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体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总之,课外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检查评价反馈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无评价反馈则无法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上新课时,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提问学生,了解自学情况。

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讨论,再由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合理成分,指出不足,予以鼓励。对学生写得较好的小论文,在年级各班予以介绍,获奖论文予以表彰。以上做法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学的价值,从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是培养自学习惯。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学习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有意培养学生以下几种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的了解,既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又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养成爱思考和质疑的自学习惯

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读一读,顿一顿,学一学,页页顿,节节顿,课课顿,天天顿,每学必有顿,善于发现疑点,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成为“爱思考、会提炼、能总结、多条理”的人。

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3)养成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

中学生单从课本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政治学科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比如,《半月谈》、《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通过摘录、剪贴等形式做好读书笔记。

由于各人的笔记是有差别的,为使同学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组织同学间互相交流笔记的活动。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以问导其思,以身导其行”,多鼓励,多帮助,只有这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深刻领会学习过程,对知识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