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流成本管理
本章学习目标
· 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特点及类别;
· 了解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对象;
· 掌握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方法;
· 熟悉物流成本分析的内容;
· 掌握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
引导案例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从税费、融资、交易、人工、用能用地、物流、资金周转、内部挖潜八个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打出了降低企业成本的“组合拳”。
《工作方案》提出,要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并设立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对提高实体经济企业物流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降低产生物流费用的企业的物流成本,并根据企业改变物流运作方式(供应链管理和服务外包),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企业物流转型升级,从而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
由于产业发展阶段、结构和运作方式等原因,我国物流成本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在16%以上,在企业经营层面,物流费用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一直未低于8%,其中工业企业的这一指标更是接近9%。初步测算,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为工业企业节省超过9000亿元的费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超过6500亿元的效益。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约为同期美国的2倍、日本的2倍、德国的1.9倍,物流费用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大约比美国高0.6个百分点、比日本高3.5个百分点,这表明,未来我国的物流成本依然还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间。物流成本占据了企业成本的较大部分,又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间,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第三利润源”,是我国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的重点领域之一。
《工作方案》提出了“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运输新业态”“合理确定公路运输收费标准,规范公路收费管理和监督执法”“规范机场铁路港口收费项目,清理不合理服务收费”等措施。可以预见,在《工作方案》的推动下,我国物流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将更加广泛,新型物流业态将更多涌现,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物流费用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有望继续降低,企业物流能力建设和水平提升的步伐会不断加快。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