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回忆
那孩子不过和自己一般大小,说话却学着大人老究的模样,朝词眉间微皱,心里便不太喜欢。
“你是长安人嚒?”
“不,我是从外地来的,前几日才来长安。”
“怪不得。”
“什么怪不得。”
“不见你像他们一样涂脂抹粉的。”,朝词虽不喜欢,可遇见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同伴,也总能聊出些话题。
男孩顺着女孩的目光,见着一些那些男子也在粉妆铺子前挑选:“在长安,女性美是美男子的标准,男子必须长得像美女才会被称赞。”
从魏晋延续过来的奢靡之风,在此时愈加兴起。
长安的男子几乎人人镜子不离身,每天装扮,已到了不化妆就不见人的地步。
“你不是才来长安嚒,怎么知道这么多。”,女孩问道。
“书上读的呗。”
“你看过很多书?”
男孩听着朝词一连串的问题,不自觉的将身后背的琴拉了拉紧,小朝词也是才发现,几乎淹没在人群里的那道小小身影上,竟然背着比身躯还要大的琴袋。
“你背着这么大琴干嘛?”,女孩又问道。
“阿爷阿娘去办事去了,让我守着琴在这里等候。”
“是嘛,我也是。”
男孩见着女孩边说边笑,又露出了自己的一对小虎牙后也是被逗乐起来,那之前的疑虑也是在此时烟消云散。
“我们去别处逛逛吧。”
“可我要在这等我阿爷阿娘。”
“不打紧,我们不走远,他们看得见的。”
本来还有些许迟疑的男孩,见女孩脑袋上扎得冲天高的牛角辫,想着今夜上元节到处都是能玩乐的地方,忍不住的就答应起来。
“那我们...不走远。”
东市旁的宅院即使站在街上,也能瞧见里面的亭台楼阁,这些规模宏大的木质建筑,无不透露着唐朝的繁盛。
“这么大的宅子,若只有三两个人住岂不空得吓人。”,朝词见着邻里的房子自言自语。
“怎么会。”
男孩也看了眼这房子,嘟囔道:“大唐不允许分居,结了婚也得跟阿爷住在一起,分居就是不孝顺,谁要想分居,准备蹲大牢,所以一个屋子里住的都是一大家人。”
“是嘛,这些你也是书上看来的?”
“别人告诉我的。”
“好吧。”
朝词想了想,又开口:“可是我家只有我和姑姑两个人啊。”
男孩这次倒没回话,却是看向琳琅河畔正在施善的波斯人众。
波斯人不同于大食人和倭人,他们早先在长安就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宗教,拜火教。
拜火教因和大唐的佛教崇尚的善恶观相近,所以在长安也得到了些传播,显庆年间更是建起大批的波斯寺庙,香火日益鼎盛起来。
“在看什么?”
“你看波斯人,我还是第一次见,他们长得和我们不一样。”
“那胡人、突厥人不也和我们不一样。”,朝词不解。
“不一样,我觉得他们好看。”,男孩说话的时候双眼愣怔怔的看着对街,满眼都是好奇的星星。
拜火教徒认为是他们的主神创造了世界和人,火就是主神创造的第三件艺术品,所以他们的穿戴皆是刺有圣火图腾鲜艳布料,是能让人一眼就辨别的出与众不同。
“那你以后取个波斯夫人就是了。”,朝词好笑道。
“不对。”
“什么不对?”
“只有诸侯的结发才能称作夫人,若是没有功名,结发只能称作妻子。”
小朝词插着腰,粉扑扑的脸上有些涨红起来:“你怎么总和我作对,我说的什么都不对。”
“可你确实说错了。”
“你...”
就在两个孩子争执不下的时候,波斯教徒已是取了请愿符走了过来。
“两位小善士,今日有缘可愿受我赐福。”
这波斯人走近了一看果然和中土百姓有所差异,微卷的黄棕发色下,有着韵白色的皮肤,深邃的眼窝中像是藏着一颗蓝宝石,让人眼前一亮。
波斯人身旁还牵着一位汉族女孩,年纪正和两人相仿。
汉族女孩见到同龄人,也是欣喜的打起了招呼:“你们好,我叫锦夏。”
三个孩童之前皆是素未谋面,可今夜初见还未说什么话,彼此却都欢笑了起来,教士听着三个孩童银铃般的笑声,拿出请愿符送到两人手中。
“愿主神赐福你们。”
教士见小男孩身后背着一架琴,便邀请着弹奏一首,波斯的琴和大唐的不同,来到长安自然想领略一下大唐的琴艺。
“你会麽?”,教士问道。
男孩犹豫了一下,却还是点了点头。
四人就围在一颗梧桐树下,席地而坐,等男孩取了出了琴,几人才发现这支竟是古琴焦尾。
琴声一响,少年如坐枯禅,指尖力钧万分,完全不像一个孩子所能弹出的曲调。
“这是蒹葭。”,听着琴声锦夏直接脱口而出。
曲调刚起,就听锦夏认出音律,男孩也是露出笑容,演奏者最难能可贵的便是遇到知音,若是有人懂得欣赏,弹琴的人自然乐意尽兴而为。
梧桐树下,这琴声缭绕,每每琴声一响,孟锦夏都能唤出曲名。
一曲毕,一曲起,终而复始。
不一会儿,这梧桐树下便围上了许多人,毕竟是长安的上元节游人本就许多,听到稚子在这弹琴也是寻声过来。
教士见着人多了起来,也是重新开始散发起自己的福祉。
大伙其乐融融,似乎只有一个女孩似乎不太乐意的翘起了嘴巴。
明明是我们先认识的,怎么这两个人一唱一和起来了,朝词粉扑扑的小脸上挂满了不乐意,像是心爱的玩具被人抢走,又或是最喜欢的零食被人吃了,若不是在场的人多,否则早就要哭闹起来。
此时,街东口的祭祀刚刚结束,拦住的道路也是被放行开来。
就在太常寺收拾祭坛的时候,街口的妖风将一座篝火掀了起来,漫天的火花迎风飘洒起来,瞬间整片街口里都被灌满了火花苗子,惊了众人一跳。
恰巧一架赶路的马车从这经过,同时也是受到了惊吓,马儿长鸣一声,便像失了控的一样四蹄腾空的飞奔出去。
马儿受了惊,带着车架一路向东边飞驰而去。
所路过的地方,尽是摔倒的民众,百姓争相躲避,踩踏、推搡到处都是惨叫的声音,就像是一片割过的麦田蔫倒了一片。
太常寺的武侯跟在后面大喊让开,却怎么也追不上疯马的速度。
车架飞驰一路刮伤百姓,就连街边的摊位也是未能幸免,疯马嘶鸣眼看就到了男孩弹琴的地方。
也许是梧桐树下聚集了许多人,这疯马到了便冲刺上前。
听见动静,百姓们也是急忙逃开,来不及的,也是飞扑了出去向外滚了几圈。
只有坐在地上的三个孩子,还未反应过来,可眼见那匹疯马已经从街道上冲向了那颗梧桐树下。
周围的人想伸手去拉,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