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食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太子”的午餐——窝窝头

窝窝头过去是穷苦人的主粮,因底下留了个孔,故名之。关于窝窝头,老北京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窝窝头是用玉米面或杂和面儿制作,外形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本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人们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留了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所以称之为窝窝头。

窝窝头是啥时候出现的呢?起源历史已经不可考了。但有一种说法是最早出现在明朝晚期。因为制作窝窝头的主要材料——玉米,是美洲人的主要食物,而且普遍认为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才传播到全球的。而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1492年,那时候明朝已经建立一百多年了。

又过了几百年,在清朝中期的时候,玉米已经在中国的二十多个省区都有种植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玉米面制作的窝窝头,成了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

清朝晚期,西太后慈禧满汉全席吃腻了,别出心裁,要“与民同乐”,吃窝窝头。这可把一群御厨给难住了,他们会做海参鲍鱼、熊掌驼峰,这窝窝头怎么做呢?况且真要把市井中穷人吃的窝窝头给老佛爷端上来,拉坏了老佛爷的嗓子,可是要掉脑袋的啊!这些御厨在一起研究半天,终于想出了主意,就是用由小米面、糜子面、玉米面、栗子面等混合而成,加桂花白糖。这样做出来的窝窝头呈金黄色,跟穷苦百姓吃的窝窝头看起来很像,但是味道却大相径庭,吃着又暄又甜,相当可口。就这样终于把老佛爷给糊弄过去了,而这小窝头也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点心。

但是今天要讲的这个“太子”吃的窝窝头,可不是御厨们精心制作的,而是穷苦百姓平常吃的那一种。自从康熙两度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后,清朝就没有再立太子,而是实行了秘密立储制度。但是,后来有一人曾无限接近太子之位,姑且称之为“太子”吧。这人就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

1913年,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宋教仁死了,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了,孙中山要搞二次革命了……在这些大事中间,还夹杂着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袁克定在老家项城骑马把腿摔瘸了。

当初溥仪继位后,袁世凯被解除官职,赶回项城老家养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又不得不起用袁世凯,命他组织新内阁。而与袁世凯一起回到老家的袁克定却没有跟着去北京,而是留在老家。没承想,他在老家骑马,竟然把腿给摔断了,成了瘸子。

袁世凯与各国大使合影

在北京当了大总统的袁世凯,依然记挂着袁克定。因为这袁克定从小跟在袁世凯身边,精明干练,是他的重要助手。而其他儿子,袁世凯都指望不上,比如次子袁克文是个风流才子、纨绔子弟,三子袁克良是个“土匪”,其余的儿子都还没有成年。因此,1913年,袁世凯把袁克定送到了德国,一是为了治腿,二是为了让他长点见识。

袁克定到了德国之后,没能把腿治好,倒是因为自己身为大总统长子的身份而受到了礼遇,还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接见。威廉二世想在远东扩张势力,就笼络袁世凯,对袁克定说:“中国现在搞的共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要想发达,必须向德国学习,非帝制不能发达。大公子回国后一定转告大总统,中国要恢复帝制的话,德国一定尽力襄助。”袁克定的野心就这样被激发起来了。

德皇威廉二世

袁克定回国之后,就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发力了。他纠集了一批无良官僚,组织了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摇旗呐喊。

袁克定怕袁世凯动摇,就想了一个阴招。他知道袁世凯每天都要看《顺天时报》,就每天伪造数份《顺天时报》,上面都是对袁世凯登基的称赞之声。后来袁静雪(袁世凯三女)把这件事儿告诉袁世凯,气得他拿马鞭子狠狠抽了袁克定一顿。

后来,袁世凯终于还是称帝了,但仅仅三个月就在一片骂声中下台了。又过了几个月,就病死了。因为袁世凯称帝时间太短,没顾得上立太子就下台了,所以袁克定也没能实现他的太子梦。在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去天津住了一段时间,不久又搬回北京,先是在宝钞胡同居住,后来又迁到颐和园清华轩。

1936年,日本在华搞华北自治,日本情报头目土肥原贤二想笼络袁克定,请他加入华北伪政权,希望借助他的身份对北洋旧部施加影响。袁克定还颇有民族气节的,断然拒绝,还登报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因病不问世事,并拒见宾客。

早年间汪精卫因刺杀摄政王入狱后,袁克定曾多方奔走。汪精卫获释后,青云直上,也与袁克定的大力推荐有关系。因此两人结为金兰兄弟。但汪精卫当了汉奸之后,曾派人送了一大笔钱给袁克定,也被袁克定退回。

有一次曹汝霖劝袁克定把河南安阳袁世凯隐居时修建的洹上村花园卖给日本人,但袁克定坚决不同意。

袁克定这么有骨气,是不是因为袁世凯留给他大笔财产,所以才有资格“不食嗟来之食”?其实,袁世凯留下来的财产,经他大肆挥霍,投资失败,被人诈骗,已经消耗殆尽了。不但连清华轩的房租都交不起,而且连饭都吃不上了。他有一个老仆人,极为忠心,每天上街踅摸些烂白菜帮子、窝窝头,主仆就这样对付一天。

河南项城的袁世凯故居

但即便是吃窝窝头,这位“太子”也煞有介事:正襟危坐,系着餐巾,手持刀叉,表情严肃。有一次他的表弟张伯驹来访,正遇到他系着餐巾用刀叉吃窝窝头,不胜唏嘘。张伯驹为此写诗一首:“池水昆明映碧虚,望洋空叹食无鱼。粗茶淡饭仪如旧,只少宫詹注起居。”

之后,袁克定就搬到张伯驹家里去居住了。

1951年,张伯驹向时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的章士钊推荐了袁克定,谋了一馆员职位。哪知道这人越老越倔强,在一次学习讨论会上,说起袁世凯,他竟称“先大总统”,引起一片哗然,也把馆员的职位给丢了。过了两三年,袁克定就在饥寒窘迫中去世了。

青帮老大袁克文

风华正茂的袁克文

袁克文反对父亲称帝,结果被大哥袁克定嫉恨,于是就躲到上海。到上海后的袁克文,拜青帮老大张善亭为师,列“大”字辈。这个“大”字辈在当时是青帮极长的辈分了。青帮从康熙年间创立起,辈分极其严格,到民国初年已经传了二十多辈,这些辈分是“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兴礼,大通悟学”。当时在上海长于“大”字辈的人已经没有了,“大”字辈的人也屈指可数,黄金荣、张啸林,是“通”字辈,上海闻人杜月笙是“悟”字辈。在上海的时候,袁克文收了十六个徒弟,但大多是艺人,余叔岩就是他收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