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一

科创板在万众瞩目下平稳运行一个多月了,对于命运多舛、屡败屡战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而言,这已经是非常良好的开始。面对高涨的股价,以及评价有分歧的公司,很多人问我,这次能成功吗?我一直讲,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成人礼,如同一个少年从青涩到成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注册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落地和实施也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个新兴市场,相比于舆论关心的每个具体公司及股价,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在此指导下基本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从目前市场的运行以及监管层正在努力完善的制度来看,我们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也因此让我对这次改革充满了信心——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改革才会重塑资本市场的生态。

顶层设计凝聚共识,使得此次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所有改革制度的核心便是:通过包容性的制度安排,把尽可能多的有潜力公司吸引到这个市场;通过市场化发行定价以及二级市场交易博弈,发现并帮助优秀的公司成长。即,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助力公司成长。

尽管在市场运行初期,因为供需不平衡,投资者炒新等导致股价高企,但监管层仍然能够保持改革定力,坚持充分披露、买者自负的理念,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价格。市场化定价被资本市场称之为资本市场的基础,也是注册制的灵魂,以任何理由干预和扭曲价格体系的形成都是改革的倒退。往往一个或者数个完整的牛熊转换才能让投资者、市场中介、发行人对定价有成熟的理解,任何一个伟大公司的成长也需要接受时间和风雨的洗礼,而不是上市伊始就可以成就的。因此,无论面临怎样的舆论压力,如能坚持市场化的定价体系不扭曲,继续完善相应制度,这改革便已成功了大半!

增量改革的另外一个意义便是倒逼存量改革,一个市场不可能长期容忍两种制度、两个价格体系,这一方面会导致投资者和企业非理性监管套利,另一方面使市场参与各方因无法形成稳定的制度预期导致信心匮乏。最近我们欣喜地看到,监管层已经开始启动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在此基础上,若能继续完善再融资、并购等后续资源配置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才是注册制全面落地开花。

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严刑峻法,使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得到充分的救济和保护,因此《证券法》的修改已成当务之急,以上位法为基础,才能建立相对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法律体系,否则跛脚而行的注册制也很难成功。

作为经历过数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老从业人员,对于本次注册制改革有着超乎寻常的期待,因为这是对积弊重生的资本市场的最后救赎,也承载着国家经济转型的战略大计。本书的作者王骥跃也有着跟我同样的心情,作为与我共事十多年的老同事,资深保荐代表人,从前台业务做到内核部门负责人之一,一直贴近市场前沿,勤奋思考,笔耕不辍。继上一部《梦想与浮沉:A股十年上市博弈(2004—2014)》之后,在科创板推出月余之际,便能推出这本有实战理解的专著,充分体现了作者十余年的专业积累,这本书对于关注科创板的企业、投行从业人员和投资者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刘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