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点及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点
一是完善了贸易收支弹性分析的理论框架,这是本书的主要贡献、价值和创新点。体现为:首先,将贸易收支额细分为量和价两个维度,重新设定出口需求方程,对收入影响的是出口额还是出口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界定。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贸易收支方程、进出口方程的设定存在问题,无法反映所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书从量和价两个维度考察影响贸易收支的因素,将进出口方程分解为需求方程和价格方程,分别考察影响量的因素以及影响价的因素。其次,明确收入和汇率影响贸易收支的渠道和机制,并测算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本书在进出口需求方程设定中,指出收入和价格是影响真实需求(贸易量)的因素,据此测算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在进出口价格方程设定中,指出汇率和出口国生产成本是影响贸易价格的主要因素,据此测算汇率传递程度;然后结合进出口的收入弹性和汇率传递程度,测算收入因素和汇率因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最后,拓展了马歇尔-勒纳条件,更为全面地考察了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二是尝试用贸易收支的弹性解释贸易收支的阶段特征。具体来说,本书认为一国收入弹性比与国内外收入比的大小,是一国贸易收支状态的重要预测值,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处于顺差状态,反之则是逆差;并使用四国数据对比进行了检验。
三是数据区间较长,更为全面地反映中国贸易收支的阶段变化。本书样本期间为1996—2016年,相对覆盖了中国贸易收支的主要阶段。较长的样本期间,使得本书可以更为全面地考察中国经济发展变化、汇率制度改革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四是结合国际收支阶段理论,详细对比日德两国贸易收支阶段转变期间的差异,预测中国可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通过产业升级趋向德国情形,因此在一定时间内贸易收支将保持顺差的状态。
五是使用HS-6分位细分产品数据测算收入弹性和汇率传递。细分产品数据可以更好地捕捉不同阶段产品变化的特征;测算汇率传递时,就成本加成和依市定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据层面的考察。
二 本书研究的不足
本书还未深入分析以下问题,这也是未来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是没有进一步分析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收入弹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本书只是从国家经济发展阶段、消费水平、人口结构、制度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分析,并没有进行可靠的实证检验。
二是没有进一步分析中国分行业汇率传递存在差异的原因。应结合国内出口企业情况,从企业行为角度出发,考虑行业间汇率传递的差异,从而为行业对外竞争力的衡量提供依据。但是由于目前产品的计价货币均为美元,使得汇率传递程度的测算难以反映真实情形,未来还要结合数据可得性进行深入研究。
三是没有探索汇率改善贸易收支条件的机制。本书仅从理论上扩展了马歇尔-勒纳条件,通过实证测算了各国汇率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但并未进行机制分析。